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人第一死因原來是它,記住7個徵兆,能救命

對於中國人來說,說到第一死因,大家想到了什麼?

癌症?

畢竟聞癌色變,其發病率高,死亡率也高。

還是心血管疾病?

畢竟一不小心,老年人就會患上。

其實,這裡的第一死因,是中風,不要覺得驚訝,就是中風。你可能聽過,也可能見過,但是,對於中風,你真的了解嗎?

中風的七個徵兆

萬一出現了以下 7 種表現,要留神,這可能意味著中風發作了,要重視,別耽誤,立即去醫院確認。

一側肢體麻木,活動不靈活;口角向一側歪斜;說話不清楚,或理解語言有問題;看東西旋轉、走路不穩;陣發性的頭痛和頭暈,並越來越劇烈;間斷出現癱瘓或口不能言;昏睡,不能喚醒或呼之不應。

除此之外,有的患者還會出現劇烈嘔吐、抽搐、大小便失禁等情況。

此時,爭取時間,越早確診,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3個常見誤區

提到中風,不少朋友對這類疾病認識存在誤區,所以我們羅列了三個人們常見的誤區。

1.只要運動,就能預防中風?

臨床上,晨練時突發半身不遂的,不算少見。

早起後,血壓會有一個上升期,此時,不恰當的運動反而會增加中風風險。

所以,中老年朋友要注意清晨血壓狀況,且運動量要適中,不要過於劇烈,循序漸進。

2. 保健品能幫助預防中風?

保健品不是藥物,不具備治療作用,保健品對預防中風的效果並不確切,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合理運動,均衡營養,低鹽低脂飲食,戒煙忌酒,對預防中風更重要。

3. 治療比康復更重要?

很多中風患者隻注重於急性期的治療,卻忽視了後期的康復。誠然,及時妥善的急性期治療很重要,但康復期同樣需要老友們重視。

要知道,腦血管病的治療是長期的、系統的,絕不僅限於單一的醫院治療。

患者在出院之後要建立長期的服藥意識,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降壓、降糖、穩定斑塊、調脂、抗凝等,積極進行理療和身體機能的恢復,還要記得定期複查。

中風90%的風險因素可以避免!

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神經學》,對 20 余年來全球疾病進行分析,發現 90.2% 的中風負擔都由可調節風險因素造成。

哪些又是風險因素呢?

行為因素:如不健康的飲食、吸煙、缺乏鍛煉等。

代謝因素:如空腹血糖高,高膽固醇,收縮壓高、肥胖等。

環境因素:如空氣汙染,鉛暴露等。

在這些因素中,行為因素是佔比最多的,但是行為因素也恰好是我們最好控制的,行為因素包括飲食和日常習慣,也就是說,做好這兩方面就能遠離大部分的腦中風。

四個絕招防中風

1.搖頭晃腦法

平坐,放鬆頸部肌肉,然後前後左右搖頭晃腦各做30~50次,速度宜慢,每天早晚各做3次。

低血壓患者平臥做。此方法主要是增加血管抗壓力,防止中風。

2.按摩頸部法

雙手摩擦發熱後,按摩頸部左右兩側,速度稍快,以皮膚髮熱發紅為宜。

專家指出,按摩頸部可促進頸部血管平滑肌鬆弛,減少膽固醇沉積,促使已硬化的頸部血管恢復彈性,並改善大腦供血,預防中風發生。

3.聳肩防腦梗塞

每天早晚做雙肩上提、放下的動作,每次做4~8分鐘。

聳肩可使肩部神經、血管和肌肉放鬆,活血通絡,為頸動脈血液流入大腦提供人工驅動力。

4.空抓手防腦溢血

每天早、中、晚各做3次空抓手,每次各做400~800次。

研究發現,腦溢血與患者的生活習慣、運動方式有關,缺少鍛煉的右腦血管壁異常脆弱,易發生破裂,因此患者應多活動左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