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明日小暑 糖尿病人防暑要這樣做!

明日小暑,小暑和大暑是中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正所謂「大暑小暑,上蒸下煮」,暑者,熱也。酷暑難耐,防暑降溫工作不容忽視。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謹防中暑?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心血管系統的病變和周圍神經的變性,使機體對內外環境溫度變化反應遲鈍,從而易引起中暑。

另外,夏季是多汗的季節,出汗多,體內水分由體表大量流失,小便減少,糖尿病患者常見的感染——膀胱炎就會加重;如果不能及時補充水分,易造成脫水,糖尿病的急性併發症——酮症酸中毒就有可能發生。除此之外,水分不足,血液濃縮,血液黏稠度大大增加也容易引起心腦血管問題。氣象炎熱,常常會造成失眠、情緒波動、疲勞,還容易發生胃腸道、呼吸道和泌尿系統的感染,這些都會影響血糖的良好控制。

那麼,如何發現中暑了,中暑的種種表現是什麼?

中暑起病急驟,但中暑一般仍有先兆中暑、輕症中暑、重症中暑之分。

先兆中暑表現為有大汗淋漓、頭暈耳鳴、口渴、噁心、胸悶煩躁、四肢無力等症。此時患者要及時脫離高溫環境,注意休息,並補充清涼、含鹽飲料,可在短時間內恢復正常。若此時不能脫離高溫環境,患者會出現體溫升高、面色潮紅、皮膚灼熱、神疲力乏等癥狀,或出現面色蒼白、皮膚濕冷、血壓下降、脈搏細等中暑現象。

重症中暑病人多以突然抽搐、譫妄或昏迷起病,同時出汗停止、呼吸急促,體溫可達40攝氏度以上,如不及時搶救,會危及生命。對重症病人應儘快採用將冰袋放在病人頭部、額前、腋下等方法降溫,並迅速送醫院治療。

注意:糖尿病患者也要防「情緒中暑」

因情緒與血糖控制密不可分,不良情緒會影響血糖的控制,所以糖尿病患者也要防「情緒中暑」。

何為「情緒中暑」?據研究發現,一個人的情緒好壞與氣候有著密切的關係。在夏季,由於高溫氣象影響了人體下丘腦的情緒調節中樞,一些人會出現心煩的表現。有的人即使本身所處環境並不熱,也會因為看到窗外強烈的光照等而產生煩躁的情緒。除了氣溫變化之外,不良情緒還與人出汗較多、睡眠缺乏和飲食不足有關。這些不良因素會導致人體電解質代謝障礙,影響大腦神經活動,而出現情緒和行為方面的異常。另外,夏季,人的植物神經系統也容易出現紊亂。植物神經系統主管人的消化系統,也影響著內分泌系統,植物神經紊亂會使人多夢,降低人的睡眠品質。

防暑,重在管理好吃、喝、拉、撒、睡

吃:夏季食物不易保鮮,容易變質,如果稍不注意就很容易患胃腸炎,胃腸炎往往會造成腹瀉,引起脫水,糖尿病患者會有酮症酸中毒的危險,所以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飲食衛生。氣象炎熱的時候,往往食慾不佳,要防範低血糖症的發生,所以我們建議少食多餐,平時身上常備糖塊或餅乾。

喝:夏日出汗多,水分流失快,應當多飲水,一方面補充水分,一方面降低血液黏稠度,還可以減少膀胱炎症的發生。

拉:夏季體內水分流失快,容易造成便秘,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防止便秘,平時多飲水,常吃含纖維素成分多的食物(如芹菜等)。

撒:糖尿病患者常見的感染有膀胱炎,夏日出汗多,尿量就少,容易加重膀胱炎症,所以糖尿病患者在夏天要多飲水,保持尿量,對泌尿系統起到沖洗的作用。

睡:夏季晝長夜短,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但中午應該睡一覺。

此外,每日溫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僅可以洗掉汗水、汙垢,使皮膚清潔涼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因為,溫水沖澡時的水壓和機械按摩的作用,可使神經系統興奮性降低,體表血管擴張,加快血液循環,改善肌膚和組織的營養,降低肌肉張力,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增強抵抗力,對於糖尿病患者十分有利,特別是對於女性糖尿病患者,由於生理特點和糖尿病的原因,泌尿系統很容易感染,保持皮膚及外陰清潔很重要。糖尿病足患者,在夏季要特別注意保持局部皮膚的乾燥,防止大量出汗造成感染,可以用風扇吹局部保持乾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