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麼會患胃食管反流病?它和反流性食管炎有何區別?

生活中不少人因為各種原因導致患上了胃食管反流病,我們想重新獲得健康就要了解什麼是什麼是胃食管反流病?

很多人會把胃食管反流病和反流性食管炎混為一談,那胃食管反流病和反流性食管炎又有什麼區別?為什麼會得胃食管反流病?

什麼是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因胃內容物(含胃酸和胃蛋白酶)反流入食管及食管以外的部位(如咽喉、口腔、肺)引起一系列癥狀和併發症。

以胃鏡下是否發現食管黏膜糜爛,可將其進一步分為非糜爛性反流病和糜爛性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

胃食管反流病和反流性食管炎有什麼區別?

前者是一個臨床診斷,泛指存在胃內容物反流,且由於反流導致食管及食管外的一系列癥狀,伴或不伴有食管黏膜損害,而後者更多的是一個內鏡診斷,指胃內容物反流對食管黏膜的刺激造成了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爛、潰瘍等內鏡下可見的損害,根據內鏡所見黏膜的損害程度可對反流性食管炎分級,有利於判斷病情和指導治療。

簡單來講,胃食管反流病包含了反流性食管炎: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行胃鏡檢查,發現食管黏膜破損者稱反流性食管炎,未發現食管黏膜破損者則僅診斷為胃食管反流病。

有胃食管反流病的癥狀者不一定同時伴有食管黏膜的糜爛或潰瘍,內鏡下確診反流性食管炎者也不一定有典型的燒心、反流癥狀。

為什麼會得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消化道障礙性疾病,其主要發病機制是抗反流防禦機制減弱和反流物攻擊食管黏膜。

食管的抗反流防禦機制減弱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

(1) 抗反流屏障缺陷:

食管下括約肌是指食管末端約 3~4 cm 長的環形肌束,正常人靜息時食管下括約肌收縮形成一高壓帶,相當於食管和胃之間的一根「鬆緊帶」,在不進食的情況下縮緊胃的入口,防止胃內容物反流入食管,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下括約肌壓力絕對或相對降低,導致反流。

造成病理性反流的因素通常有:

食管裂孔疝(食管與胃連接需通過膈肌,膈肌有一個食管裂孔,腹內臟器通過膈肌的食管裂孔進入胸腔)、食管下括約肌低壓、腹型肥胖、胃液分泌亢進、胃排空延遲、暴飲暴食等,多種因素常同時存在導致胃內容物反流;

(2) 食管清除作用減弱:

正常情況下一旦發生胃食管反流,大部分反流物通過食管蠕動排入胃內,剩餘的由唾液緩慢中和,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食管蠕動和唾液產生異常,降低其食管廓清反流胃內容物的能力;

(3) 食管黏膜屏障缺損:

正常情況下食管上皮表面黏液、HCO3-、復層鱗狀上皮等構成上皮屏障抗反流物對食管黏膜的損傷,但長期吸煙、飲酒等可導致此屏障保護作用下降,使黏膜易於受到反流物損害。

腸胃調理微信weichang006,有問必答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