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領募:糖尿病患者怎樣運動比較合適?

對有糖尿病的人來說,運動是控制血糖的基礎措施之一,因為運動可以增強全身組織細胞的生理活動消耗更多的血糖。那麼,是不是運動越多越好呢?當然不是,血糖的消耗過程有著複雜的機制。

首先,血糖要進入細胞中才會被利用,但血糖並不能直接進入細胞,必須依靠胰島細胞分泌的胰島素運送進去,這個運送過程主要受兩個因素的影響,一是胰島素的數量多少,二是細胞上接收胰島素進入的通道是否暢通。


顯而易見,即使細胞生理活動增強需要消耗更多的血糖,但如果胰島素數量不足,這一過程也無法完成;如果細胞上胰島素進入的通道受阻,血糖同樣也無法被利用。領募小編提示運動增加血糖消耗的作用是有限的,是與自身血糖調節的能力密切相關。

因此,有糖尿病的人要注意採取合理的運動方式,才能將運動調節血糖的作用最大化,這需要從兩個方面來實現:

第一,儘可能把餐後血糖升高的幅度降下來。進餐後食物不斷被消化吸收,在餐後30-60分鐘會達到吸收高峰,血糖也會出現升高的高峰,此時進行運動有助於增強全身體組織細胞消耗血糖。但由於機體胰島細胞不能隨血糖的升高分泌出更多的胰島素滿足這一過程的需要,所以運動只能幫助有限的胰島素的作用最大化,這也是單靠運動並不能將餐後血糖控制到正常水準的原因。因此,在這30分鐘內的運動的效果會最明顯,但增加運動時間並不會增強運動的效果。


第二。儘可能把全天血糖的整體水準降下來。增強組織細胞對血糖消耗的持久性有助於實現這個目標,肌肉細胞最具有代表性。運動可以使肌肉細胞更加強壯,健美運動員肌肉會高高地隆起就是肌細胞強壯的表現。強壯的肌肉細胞不僅在運動時會消耗更多的能量,在非運動狀態下也需要更多的血糖來維持基本生理活動,所以循序漸進的肌肉運動對調控血糖的作用會更持久。當然,強壯肌肉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持久進行,所以每次運動時應注重增加5-10分鐘的力量鍛煉非常重要。

綜上所述,有糖尿病的人在每餐後30-60分鐘之間運動是有好處的,且應當增加一定的力量鍛煉。當然,運動要有一定的強度,比如運動時能感覺後背發熱或是額頭微微出汗並持續半小時,關鍵在於長期堅持養成習慣。


可能有朋友會說,如果不是在餐後,比如早晚去運動不可以嗎?當然不是,只要動起來就比不動強,但把運動安排在餐後30-60分鐘更有助於對餐後血糖的控制,而餐後血糖受飲食的影響較大,升高的幅度對全天血糖整體水準的影響也較大,力爭把餐後血糖控制好更有利於實現平穩降糖的目標。

總之,有糖尿病的人堅持運動是應當做到的,但每次運動時間不應過長,因為自身調節血糖功能存在障礙,所以要特別注意避免運動導致低血糖的發生,要知道發生一次嚴重低血糖事件將會抵消多年對高血糖的控制成果,切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