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重慶按套內買房的十個問題:精裝費怎麽算,房價變高了嗎?

雖然與住建部此次提及的“住宅建築應以套內使用面積進行交易”仍有所差異,但作為全國率先實行建案銷售按“套內建築面積”計價的城市,“重慶樣本”仍值得借鑒。

2002年6月,重慶市人大常委會通過《重慶市城鎮房地產交易管理條例》,其中第十三條明確,建案銷售應當同時公布套內建築面積及其價格、建築面積及其價格,並載入建案買賣合約。交易當事人發生面積糾紛時,應當以套內建築面積和套內建築面積價格作為處理糾紛的計價依據。

該條例於當年8月1日開始施行,宣告重慶在全國率先施行建案銷售以“套內面積”計價的政策。凡不按套內面積計價銷售建案的,由有關部門責令改正,並依法予以查處。

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據龍華網採訪時指出,該條例施行以來,不僅減少了建案交易面積糾紛,同時也維護了購房群眾的利益,讓群眾明明白白購房。

重慶作為全國率先實行建案銷售按“套內面積”計價的城市,究竟是如何實行的呢?澎湃新聞採訪多名重慶地產從業人員與地產商負責人進行解答。

問題一:重慶哪些地方採用套內建築面積?

答:重慶雖然從17年前就開始采取套內面積計價,但並非所有城區都實行以套內面積計價的方式,僅有9個主城區采取以套內面積計價。

重慶市主城區包括渝中區、江北區、南岸區、九龍坡區、沙坪壩區、大渡口區、北碚區、渝北區、巴南區,即通常所稱的“主城九區”。

在9個主城區內,建案銷售公示時,應當同時公布套內建築面積計算和以建築面積(即:套內建築面積+公設面積)計算兩種價格。在具體交易的時候則使用套內建築面積來計價。

問題二:重慶採用的套內建築面積與套內使用面積有何差異?

重慶以套內建築面積計價的方式,套內建築面積並非套內使用面積。

根據2000年8月1日實施的《房產測量規範》GB/T 17986.1-2000(以下簡稱《測量規範》)國家標準規定:房屋套內建築面積由房屋套內使用面積,套內牆體面積,套內陽台建築面積三部分組成。

套內使用面積則包括臥室、起居室(廳)、餐廳、廚房、衛生間、過廳、過道、貯藏室、壁櫃等使用面積的總和。

簡單理解,即套內建築面積>套內使用面積。

值得注意之處在於,重慶9個實行套內面積計價方式的主城區,住宅的產權年限僅為50年。“除了2003年前拿到地的項目房屋產權還是70年,其他的住宅一般都是50年年限。”

問題三:一個城市不同區域房產交易時采取不同的計價方式,購房者如何選擇?

開發商在建案銷售時,都會清楚的公布套內建築面積、建築面積以及各自的價格,因此即便交易時不同區域計價方式不同,也並不會給消費者帶來多少不便。

在9個主城區以外的區域,購房者們在買房前一般也都會考慮得房率(編者注:即套內建築面積/建築面積)的問題,在其他各方面條件差不多的情況下,得房率高的住宅勢必是更有優勢一些。同時,開發商在設計項目時也會考慮到消費者的這一需求。

從實際執行層面來看,重慶地區建案的得房率相對較高,不太會出現某些地區50%的奇葩案例。

通常而言,高層住宅項目得房率一般可以做到78%-80%;洋房得房率可以達到85%-90%;別墅的得房率往往能達到98%以上。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生活水準的進步,許多購房者在買房時不再把得房率看得那麽重,也越來越不排斥公設。

“可能十年前更多的是剛性需求,大家考慮最多的是同樣價格下買到公設最少、得房率最高的,但有現在越來越多改善型需求,許多購房者開始關注公共空間,希望有更多的配套、更好的小區環境。”

舉例來說,十多年前重慶許多住宅項目都做的是兩梯八戶,公共空間盡量少、得房率盡量高;但如今,兩梯八戶的住宅已經不再那麽受大家歡迎,人們對住宅的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因而現在開發商在重慶推出的新住宅項目一般都是三梯六戶或三梯八戶。

問題四:套內計價會導致房價變高嗎?

重慶採用“套內建築面積”進行計價並不意味著沒有公設。

公設作為樓房整體的一部分,包括: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等,以及為整幢服務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築面積。

公設建築面積實際上最後也是為業主所使用。通俗來說,這部分的成本也是加在套內面積裡的。按照目前重慶房地產市場的普遍情況而言,套內建築面積計價約等於建築面積計價的1.2倍左右。對開發商而言,這些成本是真實存在的,並不會因為不同的計價方式而使成本消失。

舉個例子:去菜場買一隻活雞,稱活雞的時候包含了羽毛、內髒、血等一系列東西,但最後被處理後,剝乾洗淨的雞你可能有一些東西不需要,但在稱雞重量的時候,都是雞的一部分。

但是,從另一角度看,這也對於開發商的產品規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規劃和設計問題導致分攤面積增多的話,你的單價就可能變高,那麽購房者可能就不會認账。

問題五:套內建築面積交易與建築面積交易的主要差別在哪裡?

目前,重慶在主城9區採用套內建築面積計價的方式。但出了主城9區,其他地方仍按建築面積銷售。

通俗理解,套內建築面積計價相較建築面積而言,單價會提高。原來所謂公設面積部分的價格仍會加在套內單價上。

對消費者的好處在於,原來在購買建築面積的時候,開發商的設計和規劃所能體現出來的得房率並不一樣,同樣100平方米的房子,不同的開發商由於工藝不夠先進或者規劃設計不合理,在同等建築面積之下,不同開發商體現出來的得房率並不一樣。因此,以套內建築面積來算,不會像“月餅包裝”一樣買單。

問題六:採用建築面積交易有損購房者自身利益?

購房者可能認為開發商會修大電梯前室面積、樓道面積等來多賺錢,但事實上,一些大型的開發商並不需要靠這些來賺錢,因為多修兩個平方的電梯前室也需要成本。一些開發商房子公設較多,其實是源於經驗不足的小開發商的設計及工程能力有所欠缺,並不說開發商想騙錢。

問題七:其他地方如果轉變成“重慶模式”,會對市場帶來何種影響?

目前,我國住宅建築主要以建築面積進行交易,這樣會出現同一項目的建築面積相同而套內使用面積不同的問題。

對市場而言,轉變為重慶“套內建築面積”或者住建部征求意見稿中提及的“套內使用面積”計算,會更加規範房地產開發商的自我設計規劃、工程這些層面的提升,把不必要的成本省下來,因為這些成本消費者不會再買單。

對購房者而言,不會不需要電梯前室、過道等,但是通過規範被製約後,開發商會在這方面用更多的心力、用更好的技術,把這些方面修的更合適。同樣的過道,多少更合適、更經濟,現在就會更加規範。房地產市場產業集中度越來越高之後,對開發商而言,也會想通過節約客戶的購房成本而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問題八:按套內面積交易會降低配套條件嗎,比如會所之類?

會所確實也佔公設,但是在用地規範中,除了容積率、限高等,物業用房、會所、配電房,這些都是在土地出讓文件中就規範下來的,都是必須的。但這些確實是為購房者服務的。

無論是按“套內建築面積”、“套內使用面積”還是“建築面積”來交易,都不會影響這些配套的存在與否,但開發商一定會使其更加優化,功能最大化。

問題九:房企會為了最大化套內面積在設計上有所改變嗎?

對消費者而言,按“套內建築面積”比按建築面積來計價更合理更公平,也更加能保證消費者的利益。新建建案預售製之下,會出現購房合約和實際交房面積的誤差,在計算購房面積誤差時,重慶按套內建築面積,而非其他城市所用的建築面積。

重慶的梯戶比例高主要是和重慶地貌等因素有關,土地稀缺,使用更加集約化,也會形成重慶房屋建設的習慣,而非是為了最大化的得到套內面積而形成的。重慶和其他城市一樣,品質越高的建案,價格越高,重慶也有得房率低的項目,還是要看項目的定位。

問題十:物業費、取暖費、精裝修等重慶按何計算?

物業費、取暖費——按建築面積算。

精裝費用——按套內建築面積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