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失眠就知道給安眠藥?兩張圖教會你診療!

失眠症是臨床最為常見的睡眠障礙,成人中符合失眠症診斷標準者高達10%~15%。且失眠症往往呈慢性化病程,近半數嚴重失眠可持續10年以上。

臨床上遇到有失眠癥狀的患者,常會按患者意願直接開具安眠藥或未重視失眠癥狀,缺乏對失眠症的全面規範的認識和處理。

失眠症指以頻繁而持續的入睡困難和/(或)睡眠持續困難並導致睡眠感不滿意為特徵的睡眠障礙。

完成診斷和治療方案制定前需對患者睡眠狀況進行評估。核心資訊包括失眠的具體特點、日間癥狀及其基本表現和持續時間。重點評估失眠第一次發生時的背景、表現和演變過程,並對失眠的具體特點做出判斷,即:是以入睡困難為主,還是以睡眠維持困難為主?這些表現隨著時間如何演變?

失眠症的評估及診斷

需要注意,客觀評測工具,包括多導睡眠圖(PSG)、多次睡眠潛伏期試驗(MSLT)和體動記錄檢查,並非失眠常規檢查。當合併其他睡眠疾病、診斷不明、頑固而難治性失眠、有暴力行為時應考慮這些輔助方法。

短期失眠症往往可以找到相關的誘發因素,去除誘因可使部分患者睡眠恢復正常,但仍有一部分患者會轉為慢性失眠症。正是由於失眠有慢性化、複發性的特點,所以短期失眠症患者需要積極進行治療,慢性失眠症患者需要進行規範性治療。

失眠症的治療

失眠症的治療包括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物理治療、中醫治療和結合以上幾種方法的綜合治療。選擇治法流程如下:

短期失眠障礙:首先進行睡眠衛生教育,預防和糾正不良睡眠行為和觀念,同時處理誘發因素,必要時輔助藥物治療,僅對部分患者有效,仍有部分患者進展為慢性失眠障礙。

慢性失眠障礙:首先重新進行睡眠衛生教育,評價不良睡眠行為和觀念;其次考慮治療方案的有效性和成本,以及患者意願(願意接受藥物治療還是非藥物治療),臨床醫師能否駕馭和把握非藥物治療等。

應強調的是,無論採用藥物治療還是認知行為療法等非藥物治療還是二者聯合應用,了解患者睡眠行為以及睡眠觀念和態度均不可或缺。

藥物治療需注意

在藥物應用中,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1. 對於急性失眠患者宜早期應用藥物治療。首選非苯二氮?類藥物(NBZDs),對正常睡眠結構破壞較少。

2. 如首選藥物無效或無法依從,更換為另一種短—中效的苯二氮?受體激動劑(BzRAs)或者褪黑素受體激動劑。

3. 長期應用鎮靜催眠藥物的慢性失眠患者:不提倡藥物連續治療,提倡NBZDs藥物間歇治療(推薦每周 3~5 次)或按需治療,同時建議每4周進行1次評估。

4. 抗組胺藥物、抗過敏藥物及其他輔助睡眠的非處方葯不適用慢性失眠的治療。

5. 失眠繼發於或伴發於其他疾病時,應同時治療原發或伴發疾病。

6. 慢性失眠常與抑鬱癥狀同時存在,在應用抗抑鬱藥物治療的開始階段,同時聯合短效苯二氮?受體激動劑(BzRAs)有益於儘快改善失眠癥狀,提高患者依從性。

7. 避免突然終止藥物治療,減少失眠反彈。減量的方法有減少用藥量或變更連續治療為間歇治療。

8. 老年患者首選非藥物治療手段,尤其強調接受認知行為治療。當針對原發疾病的治療不能緩解失眠癥狀或無法依從非藥物治療是,可以考慮藥物治療,推薦應用非苯二氮?類藥物(NBZDs)或褪黑素受體激動劑。

9. 哺乳期應用鎮靜催眠藥物以及抗抑鬱藥物需謹慎,避免藥物通過乳汁而影響嬰兒。推薦採用非藥物乾預手段治療失眠。

10. 中醫治療失眠在國內臨床應用廣泛,中醫藥治療、針灸療法、電針療法均有循證醫學證據,但處方最好由有中醫專業資質的醫生開具。

在失眠治療過程中應每月評價1次;每6個月、病情複發或波動、療效欠佳或更換治療方法時,應詳盡評估,包括病因篩查和共病情況等;治療終止6個月時應重新評價,此時是失眠障礙複發的高峰期。

評價藥物治療和認知行為療法等非藥物治療手段利大於弊時,可維持現有治療方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