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越低越好嗎?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糖尿病時長期存在的高血糖,可以導致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和功能障礙等併發症的發生。很多糖尿病病人得了糖尿病之後,對血糖控制非常嚴格,在藥物和運動都正常的情況下,能少吃就少吃,能不吃就不吃。哪怕都已經出現低血糖的癥狀了。他們認為血糖控制越低越好。

血糖高是不好,但是過分控制血糖,很容易反覆出現低血糖,而低血糖對身體的危害遠大於一時的高血糖,尤其是對人體腦細胞的損害更是不可逆的。因此,衡量糖尿病血糖控制情況,不要僅僅靠一兩次的血糖偏高,而是醫生通過患者自己記錄的血糖情況和近2-3個月的平均血糖值(糖化血紅蛋白)來做出一個正確的判斷。在糖尿病治療過程中,要減少低血糖的發生。並不是血糖控制越低越好!

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最基礎的治療,將血糖控制到多少就達標呢?不同的人的控制標準和目標並不相同,需要根據年齡、病情嚴重程度、特殊生理時期以及是否存在心腦血管病發病風險等多因素綜合考慮。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標的分級:

空腹或餐前 嚴格控制標準是4.4-6.1mmol/L;控制一般是6.1-7.8mmol/L;寬鬆控制是7.8-10.0mmol/L。

餐後2小時 嚴格控制標準是6.1-7.8mmol/L;控制一般是7.8-710.0mmol/L;寬鬆控制是7.8-13.9mmol/L。

糖化血紅蛋白 嚴格控制小於6.5%;一般控制小於7.5%;寬鬆控制小於8.5%。

不同人群血糖控制目標:

對於新診斷的糖尿病人、非老年糖尿病人、無糖尿病併發症及治療中無低血糖反應者,應達到嚴格控制目標。

對於存在心腦血管病發病風險,比如男性大於50歲或女性大於60歲、有心血管病家族史、高血壓、血脂異常、有蛋白尿、吸煙者,至少要達到一般控制目標。

對於經常發生低血糖、存在中度以上肝腎功能不全、年齡大於75歲、預期壽命小於5年者,可參照寬鬆控制目標。

對於妊娠期糖尿病,餐前血糖要控制在5.3mmol/L以下;餐後2小時血糖要控制在6.7mmol/L以下;糖化血紅蛋白要控制在5.5%。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