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茶油是世界上最好的植物油,奧格麗帶你了解油茶果的採摘時間

油茶果的採摘時間及采後處理

一 采後時間

油茶果適合的採摘時間和合適的採摘操作非常重要。過早採摘導致含油低,產量少;採摘過晚,油茶果實會開裂,茶籽掉落,分散於地,難以收集,又易發霉變質,造成浪費。可長期以來,油茶果採摘時間都是憑油茶產區農民群眾在實踐中積累經驗來定,他們認為油茶果的成熟時間主要由品種來決定,一般小葉油茶等霜降種群在10月20日左右成熟,寒露1號等寒露種群在10月10日左右成熟,立冬種群在立冬節氣前後幾天成熟。另外,與種植的地理位置有一定關係,一般是高山先熟,低山後熟;荒蕪地先熟,耕作地後熟。成熟果實一般有如下特徵:果皮發亮,紅皮果紅中帶黃,青皮果青中帶白,果皮絨毛脫盡,果基毛硬而粗,果殼微裂,籽殼變黑髮亮,籽仁現油。

20世紀60年代開始,我國通過測定油茶果種仁成熟過程中的主要化學成分變化及油分變化時每個油茶品種成熟度和適合採摘時間開展了研究。1964年尤海量在湖南省懷化天星坪中國林業科學院油茶實驗站的實驗林內,選擇樹冠開闊、生長良好、無病蟲害、樹齡相似(35年生)、立地一致的霜降紅桃品種3株作為採樣株,每株一組,重複三次。自8月6日開始至10月4日止,每隔五天在各植株樹冠中部相同方向的部位採樣,測定種仁的含水量、含油量、還原糖、蔗糖、總糖、澱粉及蛋白質百分含量。

自8月上旬開始至10月上旬止,是油茶種仁內油分形成的主要時期。在這段時間,如果不遇到特大的乾旱或其他自然災害,其含油量從2.31%增加到45.22%。

周國章等採用15年生的普通油茶為原料,研究油茶種子成熟過程中脂肪含量變化的初步規律。研究表明,油茶果內脂肪自7月中旬開始形成,至10月下旬脂肪積累基本穩定。

陳永忠等探索油茶果實油脂形成的內在機理,結果表明果實體積生長主要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果徑與果高增長分別佔果實生長總量的38.1%和30.1%。油茶種仁含油量,鮮籽含油量和鮮果含油量均隨果實生長逐漸增加,年周期記憶體在兩個增長高峰期,為8月中旬至9月初和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採收前。油茶鮮果含油量在9月20日至10月20日的高分期內,鮮果含油量的增幅最為明顯,達鮮果總含油量的68.9%。因此,霜降籽油茶果實不宜提前採收,否則會對產油量造成很大損失。

小果油茶等霜降品種,在10月15日前後採收的油茶果實含油量僅約18%,而在10月20日左右採收的含油量可達21%,若在10月25日之後採收,含油量可達20%至25%;廣西大紅花油茶未完全成熟的油茶種仁含油量只有30%至35%,完全成熟的種仁含油量可達到40%至60%

因此,不同品種的油茶果,成熟、採摘的時間不同,種仁中油脂含量也不同。同一品種,在不同時間採摘,含油量差異比較大。提前採收,球果未成熟,種仁中含油量比較低,含水量高,油茶籽的出油率低,造成豐產而不豐收,而茶油質量也會下降。最好的採摘時間是種子已經成熟而果實開裂之前。不同品種的油茶果應先熟先摘,後熟後摘,隨熟隨摘;同一品種的成熟茶果,應在近7天內採摘完。

油茶素有花果同期的特性,民稱「抱子懷胎」,採摘油茶果時,正式新油茶花含苞待放之期,要求採摘油茶果應輕手細摘,盡量不折斷枝丫,注意保持花蕾,以免影響第二年產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