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血糖高到什麼程度最容易發生併發症?

糖尿病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糖尿病發生前及發生初期會發現血糖是逐漸緩慢升高的,如果未經治療,血糖還會呈現上升的趨勢,但上長的速度並不是很快;在確診糖尿病後,隨時可能遇到一些意外事件比如外傷、情緒激動等等,在這種情況下機體由於應激反應而發生血糖急劇升高。

這樣兩種情況都給對身體造成損害,也就是導致併發症的發生,前者是慢性的過程,稱為慢性併發症;而後者短時間內即可發生,即為急性併發症,兩種併發症發生的機制是不一樣的,發生時血糖的高低也是略有區別:

糖尿病的併發症分急性和慢性兩種。對於急性併發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糖尿病高滲綜合症,血糖一般比較高,通常血糖會在20-30以上,體內會出現急性代謝紊亂,導致噁心、嘔吐、昏迷等情況,一般需緊急處理,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慢性併發症

是由於長期高血糖對血管內皮造成損傷,大量的脂肪沉積其上引起脂肪沉積,進而發生炎性反應而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導致血管狹窄堵塞或破裂,全身各組織器官均可受到影響而發生病變。這樣的過程在空腹血糖大於6.1mmol/L而小於7.0mmol/L、餐後2小時血糖大於7.8mmol/L而小於11.1mmol/L即處於糖尿病前期時即可發生,只不過損傷程度較輕,需要對血糖進行乾預;當這兩個血糖超過了糖尿病前期的上限,即可診斷為糖尿病,是必須要進行治療的,否則這種損害進展加快。

急性併發症

主要是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滲狀態,當血糖高於16.7毫摩/升的時候,體內的糖分代謝就會嚴重失衡,這時就比較危險了。一般發生了急性併發症的患者血糖都高的嚇人,多在20-30毫摩/升,有的已經高達33.3毫摩/升以上,家用血糖儀已經測不出來了,也就是血糖已經爆表,血糖儀會顯示「HI」字樣。

化血紅蛋白值與糖尿病併發症是緊密相關的。值越高,持續時間越長,得併發症概率越高,而且這是個漸進的關係。就像放在糖水裡醃製的大蒜。基於這些結果,專家們建立了以糖化血紅蛋白值為基礎的糖尿病控制標準。我國的控制目標是低於7%,因為試驗表明,把這個值從9降到7%,可以降低50-70% 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概率。

不同人群的血糖控制標準並不是恆定的,對於年輕的、病程較短的糖友,是建議按照正常人的血糖標準來控制的,即空腹6.1以下,餐二7.8以下。一般的糖友,建議把空腹控制在7.0以下,餐後控制在10.0以下。如果年紀較大、病程較長、有低血糖傾向、或並發有嚴重心血管疾病,則控制標準可以酌情放寬。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