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六個月寶寶輔食吃什麼?如何給寶寶添加輔食?4個添加原則要注意

朋友芳芳的孩子現有6個月大了,每天大人吃飯時,孩子表現得很興奮,媽媽用小杓觸及他的口唇,他就有吸吮動作,並露出開心笑容。芳芳知道寶寶已經準備好要添加輔食了。那麼,寶寶六個月輔食吃什麼好呢?如何給寶寶添加輔食呢?作為二胎寶媽,我今天跟大家分享添加輔食的一些實用方法,希望對有需要的寶媽有幫助

嬰兒在滿了6個月之後,就不能單純只是母乳餵養了,為了保證嬰兒的營養,就應適當增加些輔助食品,以促進嬰兒消化系統的不斷完善。寶寶輔食包括流質、半流質、半固體、固本等一系列不同性狀的食物,種類包括水果、蔬菜、穀物、肉類等,能訓練寶寶的咀嚼、吞咽功能,滿足寶寶對熱能和各種營養素的需求。

一:給寶寶添加輔食的原則

1.量從小量到多量

一定要從少量開始,每次給寶寶添加新的食品時,一天只能喂一次,而且量不要大。比如給加蛋黃時,要先給寶寶喂1/4個,三四天沒有什麼不良反應,排便正常、睡眠安穩,就可以增加到1/2個試試。寶寶吃東西是要有一個適應過程。如果發現寶寶不太願意吃新的食物,不要勉強,可以稍微等幾天之後再重新開始喂。

2.濃度從稀到稠

寶寶在開始添加輔食時,都還沒有長出牙齒,因此媽媽只能給寶寶喂流質食物,逐漸再添加半流質食物,最後發展到固體食物。如果一開始就添加半固體或固體的食物,寶寶肯定會難以消化,導致腹瀉。

3.從細小到粗大

寶寶的食物顆粒要細小,口感要嫩滑,因此米糊、菜泥、果泥、蒸蛋羹、雞肉泥、豬乾泥等泥狀食品是最合適。這不僅鍛煉了寶寶的吞咽功能,為以後逐步過渡到吃固體食物打下基礎。

4.種類從一種到多種

按照寶寶的營養需求和消化能力逐漸增加食物的種類。剛開始時,只能給寶寶吃一種與月齡相宜的輔食,待嘗試了3~4天或1周後,如果寶寶的消化情況良好、排便正常,再讓他嘗試另一種輔食,千萬不能在短時間內一下子增加幾種輔食,以觀察寶寶對哪種食物過敏。我家寶寶有次吃了海蝦粥,當天下午就開始腹瀉,並長了很多紅疹,我就知道是海鮮過敏,就暫時停了給他吃海鮮。

二:如何讓寶寶接受輔食

1.父母給寶寶示範咀嚼食物。

2.不要喂太多和太快。

3.品嚐各種新口味

4.隔一段時間再餵給寶寶。(如果寶寶對哪種食物感到討厭,可以暫時不要喂,過段時間再喂。)

5.適當地順其自然。如果寶寶真的不喜歡哪些食物,就試著找出營養成分相似的替換食物。

三:推薦幾款簡單的輔食

1.米糊

米粉按照要求沖泡好後,用杓子餵給寶寶,不用奶瓶。慢慢增加米粉的稠度,最初調製的米粉應該是稀薄的,寶寶適應以後再逐漸增加稠度,慢慢增加米粉的量。從每次喂1~2 杓開始,寶寶適應以後,慢慢增加到3~4杓,每天喂1~2次。

2.麵條

將麵條煮熟至爛後,用湯匙壓碎餵給寶寶吃。壓碎的程度應依據寶寶的吞咽能力決定。

3.蘋果泥

將蘋果洗凈後,切成兩半,用小杓輕輕刮取果肉部分,即可得到蘋果泥。

4.香蕉泥

取熟透的香蕉去皮後放入碗中,用不鏽鋼小杓背用力擠壓、攪爛即為香蕉泥。

5.魚肉泥

將鮮魚去內臟洗凈,放入鍋內蒸熟或加水煮熟,去凈骨刺,擠壓成泥,可調入米糊(泥糕)中食用。

寶寶在開始添加輔食時會有一個接受過程,父母們一定要有耐心多嘗試。只要寶寶健康,且生長情形符合寶寶生長曲線圖,即使有時吃得少點兒也無須過於擔心。

如果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請關注@小書蟲媽媽,每天為您分享安全實用育兒孕產知識,感謝您的關注和點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