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歐洲高校的煩惱:年輕老師佔比太少

如果一個大學教授到了60歲,他應該和其他職業者一樣退休嗎?近年來,關於教育機構學者退休年齡的

爭論

越來越多。很多年長學者希望繼續留下,但這也意味著年輕學者會因此失去機會。

一項歐洲統計局(Eurostat)的數據就顯示,在大多數歐洲地區,年輕學者在機構中佔比較低。西歐30歲以下的學者比例高於東歐,在東歐, 年輕學者比例最低的國家,執教的年輕人不到5%。

根據數據,歐洲各國之間的年輕學者比例差異極大,一些國家30歲以下的教員只有不到5%,而另一些地區能夠達到15%以上。其中,德國年輕學者比例為15%,荷蘭則高達19%。

歐洲統計局2016年的數據顯示,年輕學者佔比較低

相比來說,東歐的年輕學者是全歐洲最少的:羅馬尼亞的青年學者隻佔2.1%,瑞士也只有2.4%。但也不能一概而論,奧地利和克羅地亞的年輕學者都超過8%。在克羅地亞,年長教員“碾壓”年輕後輩情況並沒有發生,年長學者比例相對較低,60歲及以上的教師數量隻佔約12%。

是不是德高望重的老學者們“搶走了”年輕人的機會?答案是否定的。數據顯示,雖然在一些歐洲國家,年輕學者比例極低,但60歲以上的老學者所佔比例也沒有高出多少。一個極端的例子出現在挪威,在這裡,30歲以下教員高達19%,而60歲及以上的老學者只有16.5%。

現在各國學者年齡分布,究竟是受任期和雇用協定的影響,還是故意設計的政策產物?歐洲大學協會(European University Association)高級政策研究員Thomas J?rgensen認為,各高校博士生能否成為教員的規定,很大程度影響了年輕學者所佔比例。挪威、荷蘭和德國較高的年輕學者比例都可以得到解釋。

比如在德國,所有攻讀博士學位的學生都會被稱作“候選人”(德語:Kandidat)而不是“學生”,因為他們“注定要成為”研究學者和教員,高校對他們的工作安排也因此更符合學者定位。

J?rgensen還提到,對於30歲到39歲之間的中年學者是否會留在高校,更重要的影響因素是有多少可用科研經費。

而對於60歲及以上的學者來說,“退休”的意義更大。國家的退休政策極大地影響歐洲老年學者的選擇。一些國家對學者沒有設立退休政策,大多數年長的研究員會選擇一直工作直到自己的研究有所成果。而在東歐,雖然有退休政策,但學者收到的退休津貼極低,出於經濟原因,他們會選擇繼續工作。西歐這方面的補貼就好很多,這也就解釋東西歐老年學者的比例差異。在“學者老齡化”最嚴重的保加利亞,60歲及以上教員比例超過了四分之一。

很多東歐國家已經意識到教師老齡化的問題,加大對年輕學者的扶持。一些研究資金開始“直接面向年輕學者,幫助更多年輕人培養學術研究的興趣。” 波蘭公共政策學學者Marek Kwiek認為,這對平衡教員年齡結構至關重要。

回到問題的起點,吸引年輕人成為大學學者的“誘惑”到底是什麽?

“錢”永遠不能被忽視

J?rgensen認為,大學提供的工資和工作環境永遠是年輕學者的首要考慮。相比其他職業選擇,在學校做研究能否給我提供更好的條件?在很多特定學科,這個因素的影響力尤其明顯。電腦科學領域很多學者最近就因此陷入憂慮,隨著人工智能(AI)技術的商業價值被挖掘,越來越多的年輕力量會選擇“盈利”可能性更大的相關企業、公司而不是研究機構。

研究自由是否能得到保證

如果想要對抗“金錢的誘惑”,大學的唯一優勢在於“自由”。而目前,很多機構實際上無法達到理想中的“學術自治”。J?rgensen就指出,在很多國家,對於研究價值和進展的評估是被相關係統限制住的。論文、課題……硬性指標達不到,學者就無法研究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這也就使得大學的職業吸引力大大受損。

在大學成為一名研究員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Kwiek認為,如果學校想要招募更多年輕力量,除了經濟保障和自由環境外,最重要的或許是保持大學與其他工作選擇的“獨特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