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伏除病根!一年最熱也最關鍵時機,做到「5個3」,養對除冬病!

初伏:7月17日 - 7月26日

中伏:7月27日 - 8月15日

末伏:8月16日 - 8月25日

常言道:

冷在三九,熱在中伏。

初伏防中暑,中伏除病根,末伏躲老虎。

這些諺語都提醒大家:中伏最重要!

每年這段時間,病人增多!

伏氣象溫高,氣象悶熱,一不小心,人們就容易生病,尤其是這4種疾病。

1. 心血管疾病:

一不小心要人命

每年夏天從6月開始,心腦血管疾病就進入了高發期,並且會一直持續到8月中旬。既往的統計數字顯示,氣溫每升高1℃,急診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就會增加17.3%。

2. 中暑:

死亡率高達60%

二附院急診科主任醫師吳利東介紹,夏季高溫,中暑不是什麼罕見事兒。但是!在中暑裡面,有一種最嚴重的中暑叫做「熱射病」,死亡率高達60%,是臨床表現最嚴重、死亡率最高的中暑。很多人對這種中暑類型了解很少,一旦發生,致死事件不在少數。千萬不可小瞧中暑。

3. 面癱:

冷氣機直吹

夏季,人們常呆在冷氣機房,很容易導致一種夏季高發疾病——面癱!氣象炎熱,部分人選擇冷氣機或者風扇直吹,二附院康復醫學科主任醫師朱美蘭介紹,風寒之邪侵犯面部,出現面部神經炎,即面癱病症。面癱患者常常會導致面部神經麻痹,嚴重時嘴歪眼斜。

4. 腸炎:

不注意很遭罪

「三伏天」這段時間,人體消化功能變弱,自身的抵抗力和對氣候適應性下降;同時,悶熱的氣象適宜細菌的繁殖,因而腹瀉、腸炎成為「夏季」最常見的消化道系統疾病。

要想除病根,堅持五個三!

中伏吃三肉

1.

羊肉:逼走體內寒氣

把羊肉這種常見的冬令補品放在三伏天來吃,其實是很有「講究」的。

現在人們貪涼,冷飲一杯接一杯,冷氣機一吹一整天。這時疾病也來了,這個時候適當吃點暖性的羊肉,有利於發散滯留在體內的寒氣,疏通筋脈。

2.

雞肉:補充恢復體力

人在三伏天時,體力消耗增大,適當吃些雞肉等高蛋白的食物,有助補充體力,挺過這段難熬的日子。雞肉中含有大量蛋白質的,非常適宜人體消化,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幫助恢復體力!

3.

豬蹄:豐富的維他命

三伏天出汗多,人體中各種維生素(維他命)損失也多,這時候吃點豬蹄,可以很好的補充維生素,提高身體免疫力

豬蹄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並含有鈣、磷、鎂、鐵以及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等有益成分。

中伏吃三瓜

1.

吃苦瓜:祛痱子

苦瓜的「苦」,才是營養的關鍵和精髓!中醫認為,苦瓜味苦,有清熱解暑、清心除煩、健脾開胃、益氣解乏、益腎利尿的作用。如果發現自己身上長痱子,就可以在餐桌上加入苦瓜。

2.

吃絲瓜:平痰喘

絲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植物黏液、木糖膠等物質,全身都可入葯。而且絲瓜可謂是三伏天裡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好幫手」。

絲瓜性寒,具有消暑利腸、祛風化痰、涼血解毒的功效。如果出現痰喘咳嗽、熱病煩渴等也不妨試試吃點絲瓜來緩解。

3.

吃冬瓜:增食慾

「冬瓜」,聽名字就知道非常適合炎熱的三伏天食用。冬瓜能清熱化痰,除煩止渴,降火解毒、利尿消腫。而且冬瓜含水量較多,還可以起到增進食慾的作用。

由於不含脂肪且含糖量較低,對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等人群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

中伏吃三葉

1.

薄荷葉:清涼又解暑

高溫天可以適當吃點薄荷葉,比如煮綠豆湯的時候加點薄荷葉,這樣熬出來的綠豆湯,喝起來真的沁人心脾。另外,可以把薄荷熬水放冰箱備用,然後榨果汁的時候,添加點薄荷水。

2.

藿香葉:有效防中暑

夏季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藿香正氣水了。其實可以把藿香作為香料來使用。平時在燒菜時,加點藿香葉,可以有效預防中暑,又增加了滷菜的香味,比吃藥強多了,一舉兩得。

3.

荷葉:消暑增食慾

荷葉的清香,非常誘人,伏天食用可以增加食慾。也可以用來做綠豆湯,跟薄荷葉一樣,煮綠豆湯時放一點,增強消暑功能。

中伏喝三湯

1.

海帶綠豆湯:去熱促消化

要說解暑湯,當屬海帶綠豆湯了。天熱的時候,煮一鍋水,時間不要長,煮個8~10分鐘就關火,喝那碧綠澄清的湯,消暑效果最好。

3.

冬瓜蓮子銀耳羹:解渴又生津

伏天炎熱,人會感到特別煩悶,這時候冬瓜蓮子銀耳羹能幫大忙。

將蓮子去芯洗凈,放入砂鍋中加足量水煮,蓮子煮到15分鐘時,放入泡發好的銀耳,轉小火繼續煮20分鐘,放入冬瓜片和少量冰糖,待銀耳軟糯,蓮子和冬瓜片煮熟就可以了。這碗湯羹很適合下午茶,晾涼吃,爽口解渴、消暑生津。

3.

扁豆薏米粥:解暑健脾胃

天熱造成脾胃虛弱、食欲不振,用一點白扁豆煮粥吃,既豐富主食的內容,又能消暑健脾胃。

先把白扁豆和薏米用水浸泡2~4小時(各50克,放在冰箱中浸泡),然後和50克綠豆混合,放入砂鍋,倒入6~8倍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1小時,薏米和扁豆煮軟爛,吃的時候放點糖或蜂蜜。

中伏按三穴

1.

百會穴:提神醒腦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的最高點,按摩這裡可以提神醒腦、升舉陽氣。

用雙手拇指或食指疊按於穴位,緩緩用力,有酸脹感為宜,持續30秒即可。

2.

內關穴:預防中暑

內關穴位於前臂掌側,腕橫紋上2寸。高溫環境待久了及時按揉這裡可以防範暑邪,對保護心神是非常必要的。左右手交替用大拇指點按內關穴各50次,以中暑三大症(頭痛、出汗、口乾)有所緩解為佳

3.

勞宮穴:養心寧神

勞宮穴位於手掌心,握拳屈指時,位於中指指尖處。中醫講「心主夏,心與夏氣相通」,因此,炎夏養生重在養心。而勞宮穴也被稱為「護心穴」。

採用按壓、揉擦等方法,左右手交叉進行,每穴各操作10分鐘,每天2-3次。

三伏養生的重點各不相同,而中伏恰是一年中人最易生病,但也最易除病的20天。抓住機會,趕緊把好方法也告訴朋友們吧!

本文轉載自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官方微信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