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夏至已至,「桑拿天」如何防暑養生?這幾招助您清涼一夏

又是一年夏至時,天時漸短,光陰漸長。早時沐浴晨光,午時倦聽蟬鳴,夜裡輕撲流螢。萬物極盛,綠茵漸濃;萬般美好,由此而生。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0個節氣,夏季的第4個節氣,也是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朱鎮華教授介紹,進入夏至之後,高溫酷暑氣象時常出現,氣溫有時可達40℃上下。所以,在此時節合理的養生保健非常重要。

從中醫理論講,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養生要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下面四個方面,照著做,能讓你健康度夏。

起居:晚睡早起,合理午休

1、晚睡早起:防損陽氣 為順應自然界陰陽盛衰變化,一般夏季宜晚睡早起,盡量保持每天有7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

2、合理午休:養心護心 合理安排午休時間,能夠消除疲勞,恢復精力,還能補充睡眠、消暑解熱,更有養心護心之用。適當的午睡是很重要的,午睡是養心好方法。

播放GIF

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

清心火、健脾祛濕是夏季飲食的準則,朱鎮華教授說,夏季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

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

朱鎮華教授為大家推薦兩款夏至食療方,能夠清熱排毒、健脾祛濕。

1、荷葉茯苓粥:清熱解暑、防心血管疾病

做法:先將荷葉煎湯去渣,把茯苓、洗凈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葯湯中,同煮為粥,出鍋前將白糖入鍋。

功效:清熱解暑,寧心安神,止瀉止痢,對心血管疾病、神經衰弱者亦有療效)。

2、薏仁綠豆粥:健脾化濕、清熱解毒

做法:薏仁較難煮熟,在煮之前需以溫水浸泡2-3小時,讓它充分吸收水分,綠豆最好也浸泡12小時,然後等份煮粥即可。

功效:薏仁健脾化濕,綠豆清熱解毒。

運動:清晨或傍晚:不傷陰氣、不損陽氣

夏季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氣象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有條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濱地區去療養、度假。

鍛煉的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若運動過激,可導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傷陰氣,也宜損陽氣。

在運動鍛煉過程中,出汗過多時,可適當飲用淡鹽開水或綠豆鹽水湯,切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沖頭、淋浴,否則會引起寒濕痹證、黃汗等多種疾病。

防病:陰陽交替要防頭痛頭暈、防心臟病

俗話說「夏至陰生」,也就是說,儘管氣象炎熱,可陰氣已開始生長。陰陽交替,人體容易患各種疾病。

1、防頭痛頭暈:這一時節氣溫高,人體只能通過排汗來散熱,使人體內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時若不及時補充水分,就會使人體血容量減少,大腦會因此而供血不足,進而造成頭痛頭暈。

另外,人體出汗時體表血管會擴張,更多的血液會流向體表,這種血液的再分配可使血壓偏低的人血壓更低,從而發生頭痛頭暈。

2、防心臟病:夏至時節是多汗的季節,人體出汗多,則鹽分損失也多,若心肌缺鹽,心臟搏動就會出現失常,故中醫認為此時宜多食鹹味以補心,預防心臟疾病。

3、防中暑:酷暑是被低估的致死因素之一,建議中老年朋友要注意觀察氣溫,經常開窗,保持空氣流通,一感覺到熱就要打開電風扇,或者用涼毛巾擦拭身體;養成喝茶的好習慣;高溫天最好不要外出。

(編輯LostD。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耳鼻喉科 常衛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