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夏至已至丨養生正當時

夏至時間:每年6月21日或22日之間

夏至日,此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氣象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俗話說「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氣象是以夏至和立秋為基點計算的。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國各地的氣溫均為最高,有些地區的最高氣溫可達40度左右。

夏至日是我國最早的節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國放假一天,回家與親人團聚暢飲。《禮記》中也記載了自然界有關夏至節氣的明顯現象:「夏至到,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說明這一時節可以開始割鹿角,蟬兒開始鳴叫,半夏、木槿兩種植物逐漸繁盛開花。從中醫理論講,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養生要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於一個「長」字。

最佳消暑對策:心靜

夏氣象溫高,容易使人煩躁或倦怠。因此精神調養很關鍵。

我們應該保持神清氣和,心胸平靜,如大自然生物生長需要陽光一樣,應該對外界的事物要產生一定的興趣,還應該培養樂觀的性格,這樣有利於氣機的通泄。

俗話說「心靜自然涼」,其實就是夏天調整情緒的一個辦法。也就是說,在炎熱的夏天,我們應當調整呼吸,使心神安靜,意念中如能想像著心中存有冰雪,便不會感到氣象極其炎熱了。在此期間,應注意保持積極心態,盡量少發火。

起居調養

養陽氣

合理安排午休時間,一為避免炎熱之勢,二可恢復疲勞之感。

早起晚睡中午再來個午休,對於養陽氣是最好不過了。夏至是陽氣最旺盛的時節,這天白晝最長,夜晚最短,注意保護陽氣,養生保健更要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徵。為順應自然界陰陽盛衰的變化,一般宜晚睡早起,並利用午休來彌補夜晚睡眠的不足。年老體弱者則應早睡早起,盡量保持每天有7小時的睡眠時間。

淋溫水

每日溫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僅可以洗掉汗水、汙垢,使皮膚清潔涼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因為,溫水沖澡時的水壓及機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經系統興奮性降低,體表血管擴張,加快血液循環,改善肌膚和組織的營養,降低肌肉張力,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增強抵抗力。

防寒濕

夏日炎熱,腠理開泄,易受風寒濕邪侵襲,睡眠時不宜扇類送風,有空調的房間,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運動調養

夏季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氣象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有條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濱地區去療養、度假。

鍛煉的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若運動過激,可導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傷陰氣,也宜損陽氣。在運動鍛煉過程中,出汗過多時,可適當飲用淡鹽開水或綠豆鹽水湯,切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沖頭、淋浴,否則會引起寒濕痹證、黃汗等多種疾病。

飲食調養

夏季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

夏季因為多汗,體內的鹽分損失過多,此時應該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苦味以清心。

夏至除了飲食清淡,還可多吃苦菜類蔬菜,如苦瓜、香菜等。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濕、清涼解暑、促進食慾等作用。不過,苦味食物均屬寒涼,雖然能清熱瀉火,但體質較虛弱者不宜食用。

夏季因為多汗,體內的鹽分損失過多,此時還應該多食酸味以固表。在強調飲食清補的同時,勿過鹹、過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食物。

補水分

每天2000ml防頭痛頭暈。這個時節氣溫高,人體內的水分大量流失,若不及時補充水分,就會使人體血容量減少,大腦會因此而供血不足,進而造成頭痛頭暈。此外,人體出汗時體表血管會擴張,更多的血液會流向體表,這種血液的再分配可使血壓偏低的人血壓更低,從而發生頭痛頭暈。

「夏九九」,你會數嗎?

你可能知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可你知道與「冬九九」形成鮮明對照的「夏九九」嗎?

「夏九九」以夏至為起點,每九天為一個九。北方農村的「夏九九」歌是這樣的:

一九至二九,扇子不離手

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汗濕衣服透

五九四十五,樹頭清風舞

六九五十四,乘涼莫太遲

七九六十三,夜眠要蓋單

八九七十二,當心莫受寒

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轉載請註明出處和本文鏈接,未註明者,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侵權責任。

愛音斯坦FM,海量的音頻節目,讓你隨時隨地想聽就聽。完善的播放、下載、訂閱、喜歡等功能,讓你擁有前所未有的收聽體驗。完備的節目庫,龐大的主播團隊,讓你體驗豐富的收聽選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