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今日立秋】 暑去涼來

立秋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立秋。按照慣例,每年立秋之日均為8月7日至9日,今年是8月7日21:31立秋,早立秋還是晚立秋看的就是這個具體的時間點是什麼時間,早指的是0點-12點這一時間段,晚指的是12點-24點這一時間段。所以2018年立秋是晚立秋。從今天開始,暑去涼來,秋天的腳步已經到來了。

習俗

從「秋」這個單一的文字來看,它由「禾」與「火」字組成,代表了禾穀成熟的涵義,這也意味著從這天開始,我們生活中美食的種類會比較豐富;那麼,在立秋這天,我們與吃相關的習俗你又是否了解呢?

貼秋膘

「貼秋膘」在北京、河北兩地十分流行。立秋當天,每家都刻意吃燉肉、白切肉等。據民俗學專家介紹,人們在立秋這天民間流行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一般來說,人到夏天,胃口不那麼好,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以體重做標準,瘦了自然需要「補」。所以,等到立秋了,就要吃各種各樣的肉,「以肉貼膘」,這就是「貼秋膘」。

啃秋

老北京人有「春吃蘿蔔秋吃瓜」的講究。立秋之日,不但要「貼秋膘兒」,而且還要吃個瓜。早些時候,家長給孩子買個瓜吃,往往喜歡帶上一句:「吃個瓜吧,秋後好肥得滾瓜溜圓的。」京諺曰:「早甜瓜,晚西瓜」。在習慣上,立秋之瓜須早吃,且偏重於甜瓜,也就是香瓜。的確,酒肉之餘,啃啃氣味甘美芳馥的瓜,的確有解膩的功效。在江蘇各地也有吃西瓜「啃秋」的習俗!

食秋桃

立秋日食秋桃,是浙江杭州一帶的習俗。每到立秋當日,人人都要吃個秋桃。民俗中,桃子吃完,還需要把桃核留藏起來;等到除夕,不為人知地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藉此希望祈求免除一年的瘟疫。

初秋養生「三字經」

俗話說「夏天過後無病三分虛」,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依照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理,秋季是恢復和調節人體各臟器機能的最佳時機。在秋季養生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今天,小編就給您介紹一下立秋養生「三字經」。

三字經之

——「收」

立秋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遵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秋季養生最為重要的是善「收」:一是注意收斂心情,保持內心寧靜、心情舒暢,做好情緒「收」; 二是早臥早起,順應陽氣之收斂,使肺氣得以舒展,做好起居「收」;三是不宜開展運動量較大的劇烈運動,做好運動「收」。

三字經之

——「燥」

立秋剛至,既要防夏的「暑」和「濕」,又要防秋的「燥」。立秋之後,空氣逐漸乾燥,濕度降至較低水準,「燥」成為秋的主氣,常常引起的疾病有溫燥和涼燥。需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具有生津潤燥、清熱通便的功效。

三字經之

——「補」

秋季倡導適當進補,但也忌「大補特補」。經歷了高溫夏季,人們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貿然進補會加重脾胃負擔,容易導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亂,出現胸悶、消化不良等症。所以,秋季進補之前要給脾胃一個調整適應時期,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蜂蜜、枇杷、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