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立秋丨習俗、養生、歌謠、詩詞

本文字數約

1000字

閱讀時間約

3分鐘

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立秋節氣有哪些知識?古人們怎麼描述立秋?一起來漲知識吧~

立秋 · 知識

立秋是秋天的開始嗎?

在天氣學上,人們將連續5天日均氣溫在22攝氏度以下作為秋天開始的標誌。以這樣的標準來看,中國其實很少有地區能在立秋這天真正進入秋季。像是江淮一帶,可能要等到9月才行。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涼」,立秋過後,夏天的燥熱會慢慢褪去,晝夜溫差逐步加大,涼風也吹了起來,這個過程會一直持續到秋天正式到來。

立秋有哪三候?

一候涼風至 | 立秋之日「涼風至」,涼風是西風肅清之風,肅清是為收斂。

二候白露生 | 清涼風來,露珠晶瑩變白,白是秋之標識。東漢劉熙《釋名》釋露為「慮」,草木感知一年一度將凋零而憂,由此「露紅凝艷數千枝」,亦成一種壯美悲愴。

三候寒蟬鳴 | 古人硬要分辨寒蟬小而青紫,其實應是蟬們秋涼後發聲困難,知生命將盡的變聲淒切。碧樹未搖落,寒蟬已悲鳴。

立秋 · 習俗

貼秋膘


「立秋」這一天民間素有「貼秋膘」一說 ,但「貼秋膘」要適度。伏天人們胃口普遍較差,食欲不振,不少人會瘦一些,因此有了「貼秋膘」的習俗。專家提醒,適當的「貼秋膘」有益於恢復體力,但是若貼補過分,相對運動不足,消耗熱量過低,則易導致「秋胖」。

啃秋


「啃秋」,也稱「咬秋」,在立秋這天吃西瓜、香瓜或桃,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

曬秋


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流行於湖南、江西、安徽等地山區。如今在江西婺源的篁嶺古村,曬秋已經成了農家喜慶豐收的「盛典」,每年吸引數十萬人前去賞秋拍攝。

立秋 · 養生

精神調養

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起居調養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氣象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裡不同天」的情況。因而著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易受涼感冒。

飲食調養

《素問·臟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量少吃蔥、薑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秋時肺金當令,肺金太旺則克肝木,故《金匱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說。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更有主張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陰潤燥者。總之,秋季時節,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運動調養

進入秋季,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每人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這裡給大家介紹一種秋季養生功,即《道臧·玉軸經》所載「秋季吐納健身法」,具體做法:清晨洗漱後,於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36次,再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裡液滿,漱練幾遍,分三次咽下,並意送至丹田,捎停片刻,緩緩做腹式深呼吸。吸氣時,舌舔上齶,用鼻吸氣,用意送至丹田。再將氣慢慢從口中呼出,呼氣時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聲。如此反覆30次。秋季堅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立秋 · 歌謠

時到立秋年過半,可能有澇也有旱,
男女老少齊努力,戰天鬥地奪高產。
棉花抹杈邊心,追肥時間到下限,
天旱澆水要適量,防治病蟲巧把關。
早秋作物漸成熟,防雀糟蹋要常轉。
晚秋作物治追耪,後期管理不能軟。
適時播種大白菜,炕土壅蔥奪豐產。
保護地菜籌建棚,底肥施足地深翻。
大積大造農家肥,割曬青草抽時間。
林木果樹管理好,摘下果梨去賣錢。
畜禽管理要加強,要緊預防牛流感。
餵魚注意多投草,魚病防治至關鍵,
坑內菱角採下來,繼續管好藕葦芡。

立秋 · 詩詞

立秋日

唐 | 司空曙

律變新秋至,蕭條自此初。

花酣蓮報謝,葉在柳呈疏。

澹日非雲映,清風似雨餘。

捲簾涼暗度,迎扇暑先除。

草靜多翻燕,波澄乍露魚。

今朝散騎省,作賦興何如。

立秋夕有懷夢得

唐 | 白居易

露簟荻竹清,風扇蒲葵輕。

一與故人別,再見新蟬鳴。

是夕涼飈起,閑境入幽情。

回燈見棲鶴,隔竹聞吹笙。

夜茶一兩杓,秋吟三數聲。

所思渺千里,雲外長洲城。

山居秋暝

唐 | 王維

空山新雨後,氣象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秋 詞

唐 |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新 秋

唐 | 齊己

始驚三伏盡,又遇立秋時。

露彩朝還冷,雲峰晚更奇。

壟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裡,安仁謾起悲。

立 秋

宋 | 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色無覓處,

滿階梧桐月明中。

為中國教育家成長擂鼓放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