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立秋如何養生?「四養三防」就夠了


立秋

養生

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

?????

俗話說「秋後一伏,汗死老牛」,雖然「立秋」已至,但並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了,氣象依然很熱,立秋之後仍有一「伏」,「秋老虎」依然存在。而在「秋老虎」開始發威的時候,面對晚夏濕熱的伏天尾巴,面對立秋暑濕邪氣的入侵,我們該如何來保證身體健康呢?

四養

1.

精神調養

立秋是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此時養生以「收養」為原則,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2.

起居調養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氣象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裡不同天」的情況。因而著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易受涼感冒。

3.

飲食調養

《素問·臟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量少吃蔥、薑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秋時肺金當令,肺金太旺則克肝木,故《金匱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說。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更有主張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陰潤燥者。總之,秋季時節,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4.

運動調養

立秋後,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好時期。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宜選擇輕鬆平緩的項目。尤其是老年人、兒童和體質虛弱者,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

三防

01

防暑

立秋時節,暑熱未盡,氣溫不會很快下降,很可能有短時間的氣溫升高;雖有涼風時至,但氣象變化無常,早晚溫差大,白天仍然炎熱;「秋老虎隨時虎視眈眈,氣象也逐漸由潮熱轉向乾熱。

因此,立秋後防暑降溫要繼續,不能有絲毫懈怠,應當心「秋老虎」,小心中暑。為預防中暑,提醒大家最好要保證充足睡眠,注意補充水分,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不要長時間待在空調房裡,以免因室內外溫差過大引起「熱傷風」。

02

防燥

中醫認為,燥乃六淫之邪,為秋季主氣,其性乾燥,易耗津液。常見口乾舌燥、鼻澀咽痛、皮膚乾枯、大便乾結、煩躁不安等一系列癥狀,醫學上稱之為「秋燥綜合征」。如果出現明顯的咽部不適,應該注意多喝溫熱水,多吃些滋陰潤喉之品,如百合、銀耳、黑木耳、梨等,平時用嗓較多的人更要保護好嗓子,盡量減少說話。

另外,秋天容易上火,建議容易上火的人少吃辛辣食物,以免刺激嗓子影響健康。老年人對秋氣象候的變化適應性和耐受力較差,更應重視預防。秋季防燥,要以養陰清燥、潤肺生津為基本原則。中醫有清熱潤肺之法,可用麥冬30g、菊花15g,煎水代茶飲用。有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的功效,是秋季防治秋燥的良好保健飲品。

03

防感冒

立秋後,晝夜溫差變大,早晚溫差過大容易引起頻發感冒等。提醒大家在衣著和居家休息方面,應更注意防止夜間著涼。初秋也是感染新疾病的高發期,孩子往往會出現發燒癥狀,有時還會出現臉色蒼白、情緒不穩定、噁心嘔吐、腹瀉等其他異常表現。初秋的夜晚,很多人習慣不蓋被子,太過貪涼會導致腹瀉、頭重等。因此,初秋之際,千萬注意不要貪涼,注重飲食衛生,情緒穩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