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不是葯神!但我可以對腫瘤進行生物免疫治療

近日,由於《我不是葯神》的熱映,人們對於惡性腫瘤的關注熱度空前。在此當口,由美國華裔血液病及腫瘤專家協會(CAHON)和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聯辦的「2018 年中美腫瘤免疫治療論壇」在鄭州召開。河南省腫瘤免疫和生物治療重點實驗室主任、河南省腫瘤免疫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鄭大一附院生物細胞治療中心主任張毅教授,在論壇上介紹了該中心腫瘤免疫臨床研究及治療方面的新進展。河南省腫瘤免疫和生物治療重點實驗室,也成了人們關注的重點。

生物免疫治療成為第四大抗癌手段

癌症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社會發展的重大疾病,全球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數約820萬,其中中國佔27%。部分癌症如食管癌和胃癌,中國發病人數佔全球發病人數的50%以上。

在癌症治療的過程中,手術治療就像先遣部隊,將腫瘤病灶及時、快速切除;放、化療則像中軍,能夠消除大部分的轉移病灶。但是,兩者都有弊端。手術隻做到了局部清掃,就好像拔草一樣,草拔乾淨了不代表這塊地從此就不長草了。為了防止以後再長草,就只能通過撒葯的方式,把那些長草的或者即將要長草的地方通通撒上藥,這就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放、化療。

張毅告訴記者,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生物免疫治療在分子生物學、分子免疫學、腫瘤學等學科的基礎上得以建立,成為繼傳統手術、放療、化療之後第四大有效的抗癌手段。2013年著名的《科學》雜誌更是把免疫細胞療法評為當年十大科技進展之首;2016年央視《中國財經報導》播出了《感受中國新動能:免疫細胞對抗癌症》的節目,對細胞免疫治療對抗癌症的療效給予了肯定,並將生物細胞免疫療法稱為中國新動能。

生物細胞免疫治療是通過提取患者的腫瘤組織、胸腹水或者外周血中的免疫細胞,通過體外培養、擴增後回輸到患者體內。張毅教授說,「如果能及時配合生物免疫治療,不僅可以作為手術和放、化療之後的有效補充,對早期腫瘤患者起到防止癌症的複發和轉移、延長生存時間的作用,而且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還可以激活並加強自體免疫力,減輕機體損傷,降低傳統治療產生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更重要的是目前的CAR-T細胞免疫療法對應用其他療法無效的晚期腫瘤病人如B細胞白血病有完全治癒的效果,美國已經批準了該療法在臨床上的應用。」

多學科支撐,與國際先進水準保持一致

鄭大一附院是河南省最早開展腫瘤生物治療的部門,已有20多年的治療經驗。在此基礎上,生物細胞治療中心於2010年6月正式成立。據了解,該生物細胞治療中心是以臨床科研和轉化醫學研究為平台,由腫瘤科、外科、內科、神經內科、血液科、婦科、放療科、介入科、影像核醫學科、中西醫結合科、老年病科、病理科、檢驗科等多學科支持的、由多領域專家共同參與的高水準細胞治療和研究中心。

該中心著眼於惡性腫瘤治療研究的熱點領域——生物細胞免疫治療。目前引進了液體活檢&循環腫瘤細胞(CTC)檢測技術,CTC檢測發現的癌症轉移早於影像學檢測和實驗室檢測,在腫瘤患者輔助診斷、治療療效監測、早期複發轉移監測、預後評估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臨床參考價值;還引進了微陣列化學發光法(蛋白晶元)用來檢測多項腫瘤標誌物,經過優化組合的12項腫瘤標誌物聯合檢測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檢出率,檢出率高達90%;中心率先開展的癌症患者免疫功能評估,包括T淋巴細胞亞群及活化、NK細胞亞群、調節性T細胞亞群、CD4效應/記憶細胞亞群等,以及各種免疫細胞的功能評價,對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等方面,具有重要臨床價值和意義;腫瘤個體化分子診斷技術的引入,也惠及了眾多患者,為其提供最佳的治療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腫瘤的治療效果。

治療方案個體化,精準殺滅腫瘤細胞

鄭大一附院生物細胞治療中心目前開展了多項臨床研究,包括CAR-T細胞治療在複發難治的CD19+B細胞淋巴瘤/白血病中的臨床試驗、多靶點基因改造T細胞治療惡性腫瘤、個體化多靶點腫瘤新抗原T細胞聯合疫苗治療實體瘤(包含十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如肺癌、食管癌、肝癌、結直腸癌、宮頸癌、乳腺癌等)等多項臨床研究。其中針對B細胞淋巴瘤/白血病的研究,已經在多名患者身上達到了完全緩解的效果。

24歲的張女士就是這項新技術的受益者,從她被診斷出患上高級別B細胞淋巴瘤到接受CAR-T治療之前,已經進行了十多次不同的化療方案治療,這對於淋巴瘤已侵犯骨髓、骨骼、雙側乳腺和中樞神經系統的患者來說預後很差,強行異基因造血乾細胞移植之後也極易複發。張毅教授及其團隊多次討論後,決定給張女士實施目前最先進的CAR-T-CD19細胞免疫治療技術。該技術在整個過程中起到利用體外應用基因工程技術改造T細胞,使其具有靶向性殺滅特定腫瘤能力後將其回輸患者體內特異性殺滅腫瘤的作用。在進行CAR-T-CD19細胞回輸後的第14天,張女士的白細胞及血小板的數量已處於正常值,至今已存活5個多月。

張毅教授認為我國最近一兩年會在免疫治療方面有較大突破。尤其是在基因改造免疫細胞功能、T細胞功能及分化、腫瘤微環境相關機制等方面的研究。2013年以來,該中心共發表國際期刊論文90多篇,2017-2018年發表高影響力論文30餘篇,申請發明專利十餘項。還獲得了國家級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餘項。

張毅表示,他們接下來的工作更應該側重於治療方案個體化,即針對每個腫瘤患者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以達到精準治療,希望腫瘤患者的生存時間在不久以後能以「年」來計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