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年輕男子突發膝關節紅腫、發熱、疼痛,竟是痛風性關節炎惹的禍!

黎先生,居住地:佛山南海,年齡:34歲

黎先生剛剛開始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得了關節炎,突發性地膝關節紅、腫、熱、痛和壓痛,關節腫脹疼痛導致無法正常行走,腳部受力就十分疼痛,行走需要家人扶持,嚴重時需要坐輪椅。

平時愛吃高嘌呤食物,比如動物的內臟、海鮮產品以及肉類。

之前在當地診療,慢慢的可以拄著拐杖緩慢行走,但是還是不能正常行走。

患者輾轉得知佛山正骨骨科醫院是一家專業的骨科專科醫院,專門針對關節疾病,決定到我院就醫。

X線影像

關節鏡影像顯示存在尿酸鹽結晶沉積

經過醫生檢查,確診為痛風性關節炎,需要對患者患病關節處動手術。

術後第二天已經可以下床走動,但醫生告誡走動需適當,不能過度行走。

手術關節處

手術後已無大礙

術後5天,患者辦理了出院手續,不再為此煩惱了。

什麼是痛風性關節炎?

痛風性關節炎是最常見的風濕性疾病之一,主要是嘌呤代謝紊亂,血尿酸增加,因為尿酸鹽沉積在關節囊、滑囊、軟骨、骨質和其他組織中而引起病損及炎性反應,它多有遺傳因素和家族因素,好發於40歲以上的男性,多見於第一趾關節,也可發生於其他較大關節,尤其是踝部與足部關節。

痛風性關節炎的分類

原發性痛風:先天性嘌呤代謝紊亂,酶的缺陷導致高血尿酸。

繼發性痛風:由於某些血液病、腫瘤化療藥物引起血尿酸症。

痛風性關節炎發病特徵:

1、原發性者中老年男性多見,40-60歲高峰。男女比例約為10:1。好發於足部,約佔80.4%。

2、尿酸鹽結晶沉積於關節軟骨、潤膚下骨質、關節周圍結構和腎臟,結晶引起局部壞死,而發生炎症發硬,形成肉芽組織,尿酸鹽沉積以及其周圍纖維化即為痛風結節。關節病變主要為軟骨變性、滑膜增生和邊緣性骨侵蝕。

臨床分期

一、無癥狀期

時間較長,僅血尿酸增高,約1/3病人以後有關節癥狀。

二、急性關節炎期

多在夜間突然發病,受累關節劇痛,首發關節常累及拇趾關節,其次為踝、膝等關節紅、腫、熱和壓痛,全身無力、發熱、頭痛等。可持續3~11天。飲酒、暴食、過勞著涼、手術刺激、精神緊張均可成為發作誘因。

三、間歇期

為數月或數年,隨病情反覆發作間期變短、病期延長、病變關節增多,漸轉成慢性關節炎。

四、慢性關節炎期

由急性發病至轉為慢性關節炎期平均11年左右,關節出現僵硬畸形、運動受限。30%左右病人可見痛風石和發生腎臟合併症以及輸尿管結石等。晚期有高血壓、腎腦動脈硬化、心臟梗塞。少數病人死於腎功能衰竭和心血管意外。繼發性痛風病程相似,繼發於血液病、甘糖儲存病的間歇期較短。血尿酸檢查增高,最高達20mg%正常:男7mg%,女6mg%。偏光顯微鏡發現關節滑液中吞噬了尿酸鹽結晶的白血球。急性期時白血球增高,血沉加快。 X線檢查顯示關節軟骨下骨的穿鑿樣破壞以及局部的骨質疏鬆、腐蝕或皮質斷裂,關節間隙狹窄和邊緣性骨質增生。痛風結石可為鈣化陰影。

本病的間歇期可持續數月或數年,但隨著病情加重,間歇期可越來越短,可在耳輪、耳垂、關節皮下出現玉米粒大的痛風石。可因酗酒、暴食、過勞或精神緊張而誘發,部分患者可轉為慢性,嚴重者關節因破壞而強直。

X線表現

痛風的X線表現是和痛風性關節炎的病理改變相一致的。痛風發病5年-10年潛伏期無任何X表現

病變初期,多累及手、足小關節,尤易累及第一蹠趾關節。此期以軟組織的炎症改變為主要變化,故只能看到關節一般性腫脹,而不顯示骨質的破壞。

病變晚期X線的主要變化有:骨侵蝕破壞,軟骨破壞及痛風石形成。骨質的主要變化為骨缺損,其特點是在手足關節的骨軟骨邊緣囊性骨缺損,其大小不定,可由1mm到3cm。

患有痛風性關節炎的患者對飲食要控制,盡量減少高嘌呤食物的攝入,多食用低嘌呤食物,有關節問題的患者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低嘌呤食物

1、主食類:米、麥、面類製品、澱粉、高粱、通心粉、馬鈴薯、甘薯、山芋等。

2、奶類:牛奶、乳酪、冰琪琳等。

3、葷食:蛋類以及豬血、雞鴨血等。

4、蔬菜類:大部分蔬菜均屬低嘌呤食物。

5、水果類:水果基本上都屬於低嘌呤食物,可放心食用。

6、飲料:蘇打水、礦泉水等。

7、其它:醬類、蜂蜜。油脂類(瓜子、植物油、黃油、奶油、杏仁、核桃、榛子)、薏苡仁、乾果、糖、蜂蜜、海蜇、海藻、動物膠或瓊脂製的點心及調味品。

專家介紹

董彥

【專家簡介】

主任醫師、佛山正骨骨科醫院骨二科主任,現任全國康復學會肢殘委員會委員、矯形外科雜誌編委、現代骨科臨床與研究雜誌編委。曾獲市科研成果三等獎2項,發表專業論文多篇。擅長於治療各種頸椎病、頸椎腰椎損傷,腰椎間盤突出症、骨關節損傷手術及保守治療、骨腫瘤、股骨頭壞死、脊柱側彎、小兒骨科、骨畸形矯正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