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18年何以成為平台黑化之年?

空姐遇害案不過隻過去了三個月,滴滴順風車再出惡性案件。對於互聯網大平台而言,2018年似乎是不同尋常的一年。本期全媒派受權轉載新聞實驗室(ID:newslab)文章,帶你一同深入思考,互聯網平台緣何“黑化”,又該何去何從。

互聯網平台公司的“黑化”之年

2018年,互聯網平台公司們似乎紛紛走向“黑化”,此前,它們是創新先鋒、財富偶像、天之驕子;現在,越來越多人覺得它們為富不仁、飛揚跋扈、敷衍塞責。

在美國,黑化的平台以Facebook為代表。在沸沸揚揚的“通俄門”、劍橋分析數據泄露事件之後,祖克柏坐上國會聽證席。一夜之間,民意從“怎麽能監管Facebook?”變成了“怎麽監管Facebook?”。在公眾眼裡,他從美國偶像,變成了全民公敵。

祖克柏:從2012年的“美國偶像”到2018年的“全民公敵”

在中國,多家內容平台亦遭遇了“低俗”等指控。不過最令人心驚的,還是連續發生惡性人身案件的滴滴出行,以及案件發生後被曝光的亂象。

成為全球最大共享出行服務公司、全球市值最高創業公司、在《連線》雜誌封面上被譽為“Uber殺手”的滴滴,如今身陷數起殺人案之中。

滴滴:從Uber殺手到……

互聯網平台公司的童話年代結束了。它們吹出的美麗泡泡曾經令人目眩神迷,但當它們迅速膨脹,成為龐然大物之後,人們猛然發現,它們成就的是一小撮人的財富神話,付出代價的卻是整個社會:隱私泄露、虛假資訊、仇恨言論、兒童上癮、安全威脅、環境汙染、無證廚房……

滴滴出行不是“共享經濟”

在9月份即將出版的《Platform Society》一書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幾位研究者總結認為,互聯網平台有幾大特徵:數據化(基於用戶數據的商業模式)、集中化(壟斷趨勢)、個性化(例如個性化推送)、全球化(海外市場擴張),以及“模糊化”(obfuscation)。

前面幾個特徵都好理解,惟獨最後這個“模糊化”我們比較陌生。它指的是:這些平台公司往往會用一些美妙的詞匯和說法,來掩蓋背後的真實產品邏輯。

比如,Facebook說,它要把更多人連接起來,讓世界聯繫得更緊密。但是它沒告訴你的是,不是所有連接都是好的,比如當你把更多人和假新聞連接起來。它更沒告訴你的是,其實它的最終目的,不過是把你和廣告商聯繫起來。

另一個被廣泛傳播的美妙說法就是“共享經濟”。我有閑余的資源、工具、房子、時間,拿出來跟人共享,換取一些收入,這是共享經濟。但是很顯然,滴滴不是。

如今的滴滴司機大多是專職,真正“下班後沒事跑一單”的極少。這在世界各地都是類似的:上個月,經濟學家James A. Parrott和Michael Reich發布了一項研究。數據顯示,在Uber美國最大的市場——紐約市,有三分之二的Uber司機是全職開車。80%的Uber司機買車就是為了開Uber。

但是,這些全職在滴滴開車的人,和滴滴之間卻不是雇傭關係。滴滴無需承擔傳統雇傭關係中的責任:各類保險福利、定期培訓,以及正式勞動關係中的其他責任。

2014年新年前一天,一位Uber司機開車在舊金山的路口撞死了6歲的華裔小女孩Sofia Liu。出事之後,Uber的反應是:這個司機是我們公司的夥伴,是個“長期臨時工”(contractor)。正因為他不是Uber的正式雇員,而是“第三方”,所以Uber宣稱自己並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

也就是說,一方面,這些司機實際上是專職在滴滴、Uber這些平台上工作了;另一方面,滴滴又避開了雇主應該承擔的各類責任。有人認為,這種對責任和監管的回避,其實正是這些平台公司的重要利潤來源。

傳統的計程車行業當然是問題深重,但新型的互聯網平台並沒有它們描繪的那樣美好。在“創新”的表象之下,隱藏的是對責任的回避。

平台的“黑化”是必然現象

影響力越來越大、賺得越來越多,但在對平台上的服務提供者、消費者,以及對整個社會的責任方面都沒有跟上。巨大的權責不對等之下,人設不坍塌是不可能的。

很多人都知道,祖克柏曾經一再表示,Facebook是科技公司,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媒體公司。背後的主要原因就是,承認了自己是媒體公司,就接過了媒體公司的責任:確保平台上資訊的真實可靠,不斷提高資訊的品質。而對Facebook來說,這是巨大的成本投入。

其實,Uber的創始人也曾堅稱Uber只是一家科技公司,不是運輸公司。背後的原因如出一轍:承認自己是運輸公司,就意味著要承擔運輸公司的責任,接受針對運輸公司的監管。而這些,都是巨大的成本。

“我們只是科技公司”、“我們隻不過提供了一個工具”(所以我們不必檢查平台上的內容真假、所以我們不必嚴格管理我們的司機),這樣的說辭曾經能夠迷惑不少人,但現在已經越來越少人會買账了。

因為大家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賺盡金錢卻不必擔責的好事。因為大家看到,疏於承擔責任的平台,正在造成一樁又一樁的醜聞。

此次滴滴順風車司機奸殺案後,不少人在滴滴官方微博下面留言說要解除安裝。這當然是一種意見表達,但其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在這個壟斷的市場中,你並沒有什麽別的選擇。就像上半年有不少人宣布自己要退出Facebook,但Facebook的活躍用戶數並沒有因此減少。

當互聯網平台已經具備了巨大的權力,如何監督這種權力就成為眼下的重要問題,這也不單單是中國的問題,它是全世界的問題。如何更多地給公民賦權,讓公民參與對大平台的監督,是一個重要的方向。

這當然非常困難,但從互聯網平台描繪的美好童話中醒來,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只是這個醒來的代價,太大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