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節日養生:芒種養生法

【芒種】2019年6月6日(五月初四己亥年 【豬年】庚午月 甲戌日)

芒種這個時候是南方梅雨季節到來的時候,很潮熱,容易發霉,但是心血不足的人可以藉助芒種這把「天之大火」來點亮心火,心血不足、心臟功能不太好的人可以藉助芒種這個節氣,讓心臟功能旺起來。當然我們也可以用這個千古名方四物湯來補血——當歸、川芎、白芍和熟地。

芒種這個節氣裡面,今年端午節這一天,一般的人只是吃一副就好了,就能夠幫助我們延緩衰老,如果心臟功能比較弱的人就可以多吃幾天,在這個節氣裡面吃都可以。芒種的時候,因為氣象炎熱起來,所以我們體內的陽氣就浮到表面上來抵禦外在氣候的炎熱,人體裡面就形成一個外陽內陰,所以我們其實是應該少喝那些冰凍的飲料,否則的話就會傷元氣了。

而且芒種的時候,氣象熱起來,蚊子也多起來,有些人說:「哎呀,也不敢殺生,蚊子也實在多,那怎麼辦呢?」其實很簡單,我們可以在臨睡覺以前口服一片維生素B1就可以了。我們後面會講到藥師法門養生與營養學,就是那裡面出來的。B族的維生素能夠通過人體這個新陳代謝從汗液之中排出體外,而且排出來的時候會產生一種蚊子不敢接近的氣味,但人是聞不到的,當然這個維生素B1不要長期大量服。

大願法師《健康養生隨許法》

芒種,是農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時值夏曆五月初四日,國曆6月6日,太陽到達黃經75°時開始。芒種之物候為「螳螂生,鵙始鳴,反舌無聲」,《逸周書·時訓解》:「芒種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鶪始鳴,又五日,反舌無聲。螳螂不生,是謂陰息,鶪不始鳴,令姦雍偪,反舌有聲,佞人在側。」【編按,鵙,音局,百勞也,《本草》作博勞。據《教育部異體字典在線版》,「鶪」為正體,「鵙」為「鶪」之異體。】

夏曆以寅月為歲首(正月),按地支順序排列,五月逢午,故五月亦稱午月,端五亦稱端午。菖蒲於五月成熟,俗以為此時之菖蒲最佳;又,舊俗五月初五日端午節採菖蒲,稱蒲劍或蒲龍,與艾葉等懸於門首,並以菖蒲浸製藥酒飲用,雲可辟邪驅瘟,故五月亦稱「蒲月」。

菖蒲葉因其形似劍,故有「蒲劍」之名。唐代李鹹用 <和殷衙推春霖即事詩> 雲:「柳眉低帶泣,蒲劍銳初抽。」傳統民俗以蒲劍為辟邪厭勝之物,俗以五月初五日,懸蒲劍於門上。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端午日,用菖蒲、艾子揷於門旁,以禳不祥,亦古者艾虎蒲劍之遺意。」清代顧祿《清嘉錄》:「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又,清代吳存楷 <江鄉節物詩> 注雲:「蒲劍,截蒲為之,利以殺鬼。醉舞婆娑,老魅亦當退避。」

夏曆五月亦有「惡月」、「毒月」之別稱。傳統俗信以為五月毒蟲滋生、疫病流行,易得災病,且諸事不吉,故名。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五月俗稱惡月,多禁。忌曝床薦席,及忌蓋屋」;清代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京俗五月不遷居,不糊窗槅,名之曰惡五月。」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江蘇吳中》:「是月有稱為毒月,百事多禁忌。」

《逸周書·時訓解》:

芒種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鶪始鳴,又五日,反舌無聲。螳螂不生,是謂陰息,鶪不始鳴,令姦雍偪,反舌有聲,佞人在側。

螳螂生

螳螂,草蟲也,飲風食露,感一陰之氣而生,能捕蟬而食,故又名殺蟲;曰天馬,言其飛捷如馬也;曰斧蟲,以前二足如斧也,尚名不一,各隨其地而稱之。深秋生子於林木閒,一殼百子,至此時則破殼而出,葯中桑螵蛸是也。

鵙始鳴

鵙【音局】,百勞也,《本草》作博勞;朱子《孟》注曰:博勞,惡聲之鳥,蓋梟類也。曹子建《惡鳥論》:百勞以五月鳴,其聲鵙鵙然,故以之立名,似俗稱濁溫。故《埤雅》禽經注雲:伯勞不能翱翔,直飛而已。《毛詩》曰:七月鳴鵙。蓋周七月夏五月也。

反舌無聲

諸書以為百舌鳥,以其能反覆其舌故名,特註疏以為蝦蟆,蓋蛙屬之舌尖向內,故名之。今辨其非者,以其此時正鳴,不知失者也,《易通卦驗》亦名為蝦蟆無聲,若以五月正鳴,殊不知初旬見形後,形亦藏矣。陳氏曰:螳螂、鵙皆陰類,感微陰而或生或鳴,反舌感陽而發,遇微陰而無聲也。

芒種節氣飲食原則

從芒種節氣開始,氣溫升高,雨水較多,濕度增大,北方進入雷雨、陣雨天,南方則進入梅雨天。空氣濕度增加後,人體內汗液無法通暢發散。濕熱之下,人難免感到四肢睏倦、萎靡不振。

飲食調養方面宜:減酸增苦、補腎助肺、調理胃氣,進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具有祛暑生津、益氣健脾的「瓜族」食物,如元代醫家朱丹溪的《茹談論》所說:「少食肉食,多食谷菽菜果,自然沖和之味」。

飲食清淡補益脾胃

對於芒種節氣的飲食調養,歷代養生家都認為「清補」是最佳選擇。「清補」,是選用具有一定祛暑生津功效的食料,來補充人體消耗。

孫思邈提倡「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曲,粳米為佳」,飲食調養方面,強調飲食清補,同時食勿過鹹、過甜。

這時最應吃些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食物,能斂汗、止瀉、祛濕,適度進補,還能預防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

吃主食時,以稀為宜。可適當飲些清涼飲料,如酸梅湯、菊花茶等。但要適度,不可偏嗜寒涼之品,否則會傷陰損身。吃些醋,既能生津開胃,又能抑菌,防止胃腸道疾病。

芒種美食推薦

1、絲瓜粥

鮮絲瓜1條,粳米100克。

將鮮絲瓜去皮和瓤;粳米洗凈備用。粳米放入鍋內,鮮絲瓜切成長2厘米、厚1厘米的塊入鍋,加清水適量,武火澆沸,再用文火煮熟成粥即成。

鮮絲瓜嫩者可不去瓤,直接切塊做粥。有清熱解毒,涼血通絡,潤肌膚的功效。

2、牛蒡蘿蔔湯

牛蒡200克,紅蘿蔔150克,白蘿蔔150克,毛豆50克。

牛蒡洗凈,用刀輕輕刮掉一層皮,斜切片;白蘿蔔和紅蘿蔔洗凈,去皮切塊;毛豆洗凈,稍浸泡備用;所有材料入鍋,加6碗水大火煮沸,轉中小火煲30分鐘,下鹽調味,連湯渣食用。清熱利濕、健脾益胃、清腸美肌。

3、荷葉煮粥

新鮮荷葉l張,洗凈煎湯,再用荷葉湯同粳米50克煮成稀薄粥,粥將成時,加入少量冰糖,稍煮即可。

荷葉粥解暑熱,適於高血壓病、高血脂症、肥胖症、夏天感受暑熱、頭昏腦漲、胸悶煩渴、小便短赤等症。

4、百合藕羹

百合100克,鮮藕500克,蜂蜜適量。

將藕與洗凈的百合放入鍋內加水同煮至百合、藕爛熟,加入適量的蜂蜜,既可。

很適合慢性氣管炎、肺熱咳嗽、勞嗽咳血及熱病後期,餘熱未盡之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神志恍惚、更年期綜合征者。

百合味甘,性微寒,歸心、肺經,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之功。與藕同食,共奏瀉火除煩、清心安神之效。

注意:百合雖可潤肺止咳,但因其性寒,故風寒咳嗽者不宜食用。另外,百合屬甘寒滋潤之品,脾虛便溏者慎用。

芒種時節多飲茶

夏季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汗易外泄,易耗氣傷津,故多飲茶。

1、桑椹茶

桑椹味甘酸,性微寒,具有補肝益腎、生津潤腸、促進腸液分泌、增進胃腸蠕動等功效。

2、酸梅湯

烏梅、山楂、甘草,比例大概就是3:2:1,甘草多了味會苦。還有就是冰糖(如果味道太酸或苦的話再放)。

將搭配好的材料放入盛滿水的鍋中煮開。煮開後將火開為小火熬製40分鐘左右。

聞聞味熬製出來沒有,再品嚐一下味道是否合適,如果合適就可以等涼後飲用了,如果味道不合適可以放入冰糖調整一下。

梅子味酸性平,具有斂肺、生津等功效。其色偏青,當有味酸而含有木氣在其中。木主東方生生之氣,酸味能斂陰,以助養陽氣。

3、枸杞防暑茶

將枸杞10克、薄荷3克、五味子12克、菊花6克加蓋悶泡10分鐘至味道滲出即可飲用。

此飲品能補肺生津、治暑熱煩渴。苦瓜蜜茶,將苦瓜乾15克放入杯中,沖入300毫升沸水,加蓋悶泡10分鐘至味道滲出,加蜂蜜即可飲用,具有清熱、降血壓的作用。

4、決明菊花茶

將決明子30克研細,野菊花12克一起放茶杯中,沸水沖泡代茶飲。

具有平肝潛陽、清熱、降壓的作用。

5、荷葉茶

荷葉9克或鮮荷葉30克左右,煎湯代茶飲。再放點山楂、決子,能更好地減肥、降脂、降壓。

6、五葉蘆根飲

藿香葉、薄荷葉、荷葉各3克,枇杷葉、鮮蘆根、佩蘭葉各30克,冬瓜60克,白糖適量。

將上料洗凈,先以枇杷葉、冬瓜共煎湯代水約500ml,再加入其他葯同煎10分鐘,調入白糖即成。健脾醒胃。

7、西洋參泡茶

酷暑盛夏,多汗會損耗人體陰津,傷陰則易生虛火,出現疲乏、倦怠、心煩意亂、舌紅尿赤等癥狀。

西洋參性涼而補,能降火、生津液、除煩倦。每次取上1~2克,用開水沖泡代茶飲,非常方便。

8、五味子茶

適量五味子直接沖泡即可。五味子五味俱存而以酸味獨勝,取其酸斂五臟之氣,並能補益陰氣,因而夏季常服五味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