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型中西醫協同治療面癱效果好

1 我國面癱的發病率是多少,發病趨勢如何?

面癱,一般是指周圍性性面癱,又稱面神經炎、面神經麻痹、貝爾麻痹,中醫學稱為「口僻」、「口眼歪斜」,是以面部自主運動、表情功能喪失、面神經和面肌組織營養障礙為主要表現的綜合症候群的統稱,是神經系統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嚴重影響病人容貌和社會社交形象。

從統計數據上看,我國面癱發病現狀不容樂觀。面癱的發病率,國外報導是每10萬人中有11.5~53.3人發病,但國內有資料表明我國面癱的發病率平均為每1萬人中就有約100人,明顯高於國際平均水準。每年約有65萬名面癱病病人產生。近10年來我國面癱發病率大約上升了13%,全國現有面癱人群已達到6200萬。而人群中面癱、面癱後遺症醫治率和控制率都較低,一般急性面癱僅有15.1%的人群獲得準確及時規範化醫治獲得痊癒。

1 一般需要多長時間恢復,治好後會不會複發?

面癱的通常治療方法包括傳統針灸、理療、面部康復訓練、口服B族維生素類、強的松藥物等治療,輕度和中度面癱一般2~2個月內痊癒,痊癒率大約為60%~70%,但還有近三分之一的中度和重度病人遺留程度不等的後遺症,例如口眼歪斜、抬眉無力、眼瞼閉合不全(角膜潰瘍,嚴重者失明)、流淚、鼓腮漏氣、流口水、面肌聯動等。

所以必須要強調急性期規範的治療方案,主要包括足量甘露醇脫水(最大程度減輕面神經水腫)、糖皮質激素衝擊、抗病毒藥物、改善微循環、促進神經修復等靜脈滴注、肌肉注射和口服等綜合治療,研究顯示,治癒率比常規方案能提高約10%

最近根據中醫面癱治療的調解面部局部經氣血脈理論、耳郭穴位與人體各部存在著一定的生理聯繫,以及西醫的面神經修復學最新理論,採用北斗七星神經修復藥物組方(優選一線藥物:鼠神經生長因子、腺苷鈷胺、維生素B1)的面部穴位注射(陽白穴、太陽穴、四白穴、迎香穴、巨髎穴、地倉穴、頰車穴)+耳針砭石十穴位(面頰區,肝、脾、腦乾、神皮,內分泌,腎上腺,口,三焦,耳尖),協同治療急性期、晚期、甚至超晚期(10年以上)後遺症期面癱病人,總有效率可以達到85%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