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前輩總結|太極拳義理

內容提要:……「太極心」是指人的心理狀態。練拳是舒筋活血,體健神揚,模仿太極運行的自然規律。練「心」是掌握待人處事太極之理的方法,對養尊處優,延年益壽很有奇效。太極拳能化解各方面外來的力量。有「太極心」的人能接納各個方面來的壓力,找出最佳處理方法。、對人類而言,「太極心」比「太極拳」更加難掌握,遇事坦然冷靜,面容輕鬆自然,心靜如水。

太極是準則,是自然規律運用在拳術中,是中國國術界近千年的創舉,比防身禦敵更加完善,比強身健體更加實際。

一、什麼是太極拳?

陳鑫老前輩論述的最為精彩:「拳名太極,實為天機自然之運行,陰陽自然之開合也。一絲不假強為,強為者皆非太極之理,不得名為太極拳。」

我們學習太極拳,去練、去體會時是否符合太極自然之理?練習得不好,有的說是太極操。這種說法本身沒有把太極原理搞清楚。先有拳,後加太極之理而創編為太極拳。如果你把體操也加上太極之理去發展,那你一定是太極操的創始人。也就是說,看你練習太極拳,是否能體現出太極之理。如果沒有體現出太極的特點,只能算是一種拳術,絕不是太極拳。

「慢」的拳術不一定是太極拳:「快」的拳術也不一定不是太極拳。河北董英傑老先生編著的《太極拳釋義》中,有老先生自創的太極快拳圖解,非常精彩。因符合太極之理,稱為太極快拳。

有一種拳術,有動作柔軟如綿、起伏交錯、吞吐相間、剛柔相濟等特點。在技術上,講究「生吞後放」。一般來說,吞時肢體屈回,柔化防守,並配合吸氣蓄力。放時肢體展開』剛勁進攻,並配合呼氣發勁,與太極拳很相近。但因整體動作不符合太極的自然之理,不為太極拳,而名稱綿拳。

二、現代太極拳的發展方向

太極拳屬於國術範疇,價值主要有四個方面:強身健體、防身製敵、技藝審美、中華精神。古代國術基本岡素是專用兵器及使用技術,以及徒手格鬥技術,以格殺為唯一目的的發展途徑,形成了自己的攻防方法和訓練手段。而太極拳在形成之初。也是以防身製敵、格殺為主要目的。製敵方法主要有兩種:

(1)順其自然規律的方法,彼進我隨「雙順」法(現稱推手)引進落空借力即拋出等方法。

(2)採用反自然規律的方法,我順彼逆為「順逆」法(現稱擒拿)順引彼逆時瞬間降伏,要穩、要準、要快等方法。而現階段,槍炮的發展和廣泛應用,迫使太極拳的主要目的由防身製敵逐漸改為強身健體。

目的不同,要求也就不同。所以現代流行的太極拳,主要以養身為主要目的。「雙順」推手法推廣的非常好。而「順逆」擒拿法在太極拳中體現得越來越少,防身製敵也就退到了第二線。

三、怎樣理解天機自然之運行?

太極的運動路線是圓弧,而且有一個「太極點」來製約這個圓弧。我們首先找到人體的「太極點」,實為前臍後腰。

肚臍又名氣舍,是真氣的宅室。收放肚臍,具有培元固體、安神定心、調和氣血、舒肝利膽、益肺同腎、通利三焦、調暢經絡的作用。

腰做旋轉,能產生很強的生物能,並向各臟腑和腦部以及全身輸送並補充能量。對病毒的侵襲有很強的免疫能力。

太陽系的「太極點」是太陽,地球、火星、土星及其他行星都是它的肢體,隨著太陽的中心點而運行。人體的兩手與兩腳以腰為「太極點」而旋轉。腰向左,兩手臂隨之自然向左擺動:腰向右,兩手臂隨之向右擺動等等。整體表現出 「腰」動無有不動:「腰」停隨之而停。這種以點帶面的運行方式和太陽系運行方式一樣,簡稱為「天機」。我們練習太極拳時,手臂和步伐都不能直來直去,以腰為中心點帶臂轉胯纏腿圓弧而行。和天機一樣自然運行。

四、怎樣理解陰陽自然之開合?

太極拳的開與合、虛與實的交替轉變是漸變的,就像《太極圖》中的陰陽消長、彼增此減、逐步過渡。形體由上向下節節松沉:或由下向上逐步傳導依次而動,有上下相隨、節節貫通的特點。兩人推手體現的非常清楚,你進我退。我進你退,、個人習拳時要特別注意虛與實、開與合、動與靜,體現出陰陽交替的自然過程。體有虛實陰陽之分,神有上下南北之感。「開」能骨展筋長,「合」能縮身蓄力,即是陰陽自然開合在動作上的體現。

「開」為呼氣、為陽,「合」為吸氣、為陰。練習呼吸要對肺、大腸、鼻、皮膚、毛竅有所了解。一個人的肺泡,估計有七點五億個。接受呼吸的總面積約有一百三十平方米。一般人並不是將這樣多的肺泡都用上,特別是不運動的人,所以好多肺泡因長期不用而萎縮了。調動肺泡積極參加運動是我們的第一目的。人體一般呼吸過程是,吸氣為肺部擴大而腸肚縮小,呼氣為腸肚擴大而肺部縮小。肺與大腸互為表裡,主皮毛、溫潤肌膚,開竅於鼻。肺呼吸時,皮膚毛竅也在鼓伏活動。練到一定程度,全身都可體會到皮膚毛竅都在隨呼吸而動。感到遍體通透、氣機流暢。平常人在安靜狀態下,只有五條左右毛細血管有血液通過。參加運動時則有近二百條打開使用,使皮膚毛竅有節奏地進行啟閉運行。「體呼吸」為人體第一呼吸法。即陰陽自然開合在呼吸上的體現,也是自然呼吸法。多數太極拳採用此法呼吸。

天機自然之運行如腰動無有不動。陰陽自然之開合如動作上和呼吸卜的開合,但要協調一致。注意以卜兩個方面,便是太極之理在拳術上的主要應用。

五、現代流行的太極拳

雖然各派太極拳在動作、套路、風格等方面各成—體,但它們之間仍然保持著太極的運動特點和規律。我們已知的有陳、楊、武、吳、孫等等。

現代太極拳已經是百花齊放。多種多樣,數不勝數。真是大開眼界,大長民族風采。在國外有的地區把太極拳納人醫療保健的內容,真是可喜可賀。

六、現代太極拳應該注意的兩個問題

1,「兩儀起式」更加符合太極原理

易有太極,是分兩儀。在太極拳上兩儀為「上虛下實」。首先讓習拳者自己進入「無極」中。空洞無物,一切以「靜」表示。我們叫它一進無極(圖1)。靜極生動,在人體反映出「氣」動於下丹田,我們叫它二進有極(圖2)。

拉直脊柱,頭懸骶墜,上虛下實,清氣上升到頭頂求陽,濁氣下降到腳底求陰。我們叫它三進兩儀(圖3),人動兩儀動(圖4)。

在「兩儀起式」的基礎上變化出各招各式而成其拳路。「上虛」之中再分虛實,「下實」之中再分虛實。為二進四(圖5),四進八(圖6)。我們叫它為運化太極的過程。

所以說「兩儀起式」是太極基礎理論在太極拳中最重要的應用。也是學習太極拳絕不可缺少的主要部分。

2,要加強太極拳的「腿功」練習

在多數太極拳的套路中,腿的動作要求明顯不足,特別是在分兩儀的基礎上的腿功。上虛下實,是兩儀在人體上的體現。腿的虛實是在「下實」之中變化的。下面介紹兩種方法「纏絲腿」和「飄腿」。

(1)纏絲腿(站立)有順纏絲腿和逆纏絲腿兩種。兩腿寬度一般不能超過本身的一肩半,超過有強為之嫌。

具體要求:

腳用力依次傳導。從腳趾、腳側、腳跟從前往後運行為順纏絲腿。由腳跟、腳側、腳趾從後往前運行為逆纏絲腿。

膝蓋從裡往外旋轉為順纏絲腿,膝蓋從外往裡旋轉為逆纏絲腿。

肩胯為正面,從正面往外轉為順纏,從外往裡轉為逆纏。

順纏絲腿是實腿轉變為虛腿,逆纏絲腿是虛腿轉變為實腿。

以上四點要求是練好纏絲腿的關鍵。缺一不可。

如練習時,從左腿開始。重心先落在左腿,膝蓋彎曲下沉為實腿。右腿微伸直為虛腿。力點在左腳趾前端,肩胯正直。先開始力碾左腳大腳趾到小腳趾,再由小腳趾轉力到腳側再到腳跟。同時,肩、胯、膝蓋隨力點的依次傳導變化向左外旋轉。纏絲勁由左腳跟繞腿上行,通左腎到右腎後,下行繞轉於右腿到右腳的前端。同時,左腿慢慢在纏繞過程中伸直成虛腿。右腿漸漸屈膝變成實腿。再由右腳趾前端依次向腳跟碾力上行。從左腿而論為實變虛,此方法為順纏絲腿(圖7)。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