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太極拳是眾多養生術的最佳選擇

播放GIF

文|網路 編輯|禪音

岫壑浮雲傳奇樂坊 - 傳奇樂坊蕭演奏曲

正確地習練太極拳,具有良好的運動保健功能。在太極拳的行拳走架中,肺呼吸(口鼻呼吸)、體呼吸(毛竅呼吸)、丹田呼吸(俗稱腹部呼吸、實際是胎息)這三個呼吸系統,與自然的、動靜結合的拳勢共同導引,不斷地呼吐肺腑之濁氣,吞吸天地之清氣,使人體丹田處(即會陰穴之上,命門穴前下的小腹內),有一個良好的衛生環境,更好地運化作功,促使生命的源泉——性腺系統這一重點部位功能得到提高,實現煉精化氣,鍊氣化神這一重要過程,開通經絡氣血津液,達到精、氣、神凝聚,還精補腦,人體內環境平衡協調。

筆者從馬虹老師習練陳氏太極拳多年,經過這門拳法的洗禮,改善了自身生理素質結構,享受到太極拳帶來的身心愉快,從而深切感到——「太極拳好,是眾多養生術的最佳選擇。」 為了對太極拳的養生健身功效有一個更深入的認識,筆者僅據自己在習拳實踐中的所學所知,對太極拳之養生理論、要旨、修鍊方法及發展源流,做一簡略的回顧與探討. 「養生術」古已有之,在道教典籍中記載尤多。

《道藏》首經《太上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一書中就有「仙道貴生,無量度人」之說。道教因「貴生」而樂於生,樂於養,善於生、善於養,從某種意義上,可謂是「養生之教」。具體表現在養生方術上,則是「寓道於術」。「道教養生術的精華,在於以丹田運化修鍊為核心,以經絡氣血津液暢通為宗旨,以運動鍛煉內分泌腺為重點,通過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的過程,以達到精、神、氣三寶相凝聚,身心性命相平衡為目的」(馬虹語)。陳氏太極拳之所以能成為當代人們養生的上佳選擇,就是因為其丹田內轉功法,源於古代道教養生術文化。

正如陳鑫在《陳氏太極拳圖說》卷首《任脈督脈論》一章中所概括的那樣,太極拳是「以易為經,以禮為緯,出入於黃老」,「存於中者,如道家所言,積精累氣,積氣歸神之謂也。人能精神充足,則心、手、眼俱到,無論任何運動,精神自足,絕無疲弊之態。 筆者得馬虹先生所傳授的拳中珍品——陳照奎家傳的太極拳,就是最佳導引術。其功效,誠如l989年第八期《氣功》雜誌上的一段話所言: 「導引之術,以太極拳為最完善,它集諸導引之長,剛柔相濟,動靜相兼,呼則吐肺腑之濁,吸則吞天地之清,仰俯屈伸,左顧右盼,何其逍遙,若把太極拳與靜功兼而練之,各臻其妙,真是熊掌魚翅相得益美了。」 遺憾的是,筆者見到現在有些人,對丹田內轉功法的精妙欠缺認識,隻知有太極靜樁功,一練就是幾小時。

不可否認,人在靜樁功之靜態中,確實能體會得到立身中正,意識、動作、呼吸一致及平衡感等,但這較之於拳架運動產生的效果還是有很大不同。丹田內轉功法產生的煉精化氣、鍊氣還神、還精補腦的效果,是在動靜結合的拳架中鍛鍊出來的,僅僅站著不動,體內的真氣怎能隨丹田內轉得起來,精氣神三寶怎能達得到凝聚?忽視既練內氣、又練拳勢的動靜相合的拳架,對這一活樁功的意義認識不足,買不可取。

進一步說,無論你對靜樁功多麼虔誠,想通過站樁來全面掌握展現拳架、推手、散手技擊藝術,那是不可能的。正確的練習途徑是:嚴格遵循拳架要領,以拳架練習為主,這樣真氣運行,疏通前後三關,比隻練靜樁、不練或少練拳架者效果更佳,同時也為學習推手、散手奠定了基本技術基礎。筆者經過長期的拳架嚴格練習,獲得的體會是:頭腦輕鬆,思維清晰,神清氣爽,精力旺盛,工作愉快,每天都保持一個好心情。而這些美妙,就是來源於能煉精化氣、鍊氣還神、實現還精補腦,從而增強生命活力的陳氏太極拳丹田內轉功法。

傳統的中醫經絡學說,是太極拳勁法的依據。中醫治病極為重視整體意識,講究治標亦要治本。同時認為身心健康者必能適應自然、社會、人際環境的變化,不能適應者,身體定會出現表裡、虛實、寒熱、邪正及心理的不平衡狀態,要使身體和心理這一切不平衡的對立轉化為平衡統一,除了看病要有整體觀念外,還必須遵循「陰陽平衡」治療原則。 太極拳亦講整體觀念和陰陽平衡,拳經有雲:「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陰陽相濟,方為懂勁。」練拳時要體現拳勢的形神合一整體性,練習者須有:拳理拳法意識,拳架藝術造型意識,拳理拳法與拳技相融意識,技擊藝術意識。

具備這「四個意識」且與具體的拳技中每一拳勢的上下、內外、左右、前後、先後、虛實、開合、剛柔、順逆、快慢這十種關係結合應用,就可以在拳技實踐中總體把握太極拳的整體性和陰陽平衡。正如馬虹老師所說:「打拳時要樹立周身一家,內外一體的整體觀,防止『單擺浮擱』之病,(局部肢體動作,上下左右內外,互不協調、互不相隨,不以腰為主宰,帶動全身,而是手動腰不動,或腿動手不動,不是周身一家)。這就要注意在一系列的螺旋形式中的各部勁力對立統一」:「而且在心、在神、在韻、在功,做到美的造型與美的意境的相統一。

打拳的人要心意純正,拳勢工整,陰陽合德,天機活潑,一片神行。」四個意識和十大關係是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能完整地落實在拳技實踐中,拳勢的內(神)外(形)合一的整體性和陰陽平衡也就得到解決了,這與中醫治病的整體觀和「陰陽平衡」是相一致的。反之,若少一個意識、少一個關係,就在拳理上犯了「單擺浮擱」之病,就會導致拳勢的整體性和陰陽平衡受到破壞。亦如陳照奎大師所說:「打拳一個部位有毛病,可能是全身的毛病,絕不是一個部位的毛病;」「一個部位有錯誤,全身都不對。」而錯了的拳勢是沒有任何價值和意義的。 精氣神是人的生命力旺盛與否的寶貴物質,如果因為工作繁重、生活壓力而大量消耗,就會出現精虧氣弱,血瘀氣虛,氣血不平衡,經脈不暢閉塞等癥狀,繼而就會致腦細胞減少,肝腎功能漸衰,精血減少,隨之而來的是記憶力衰退、思維混亂,肺活量減小、呼吸急促無力,同時肌肉鬆弛,腹部脂肪增厚,小腸絨毛吸收功能降低,肝臟解毒功能減弱,性功能衰弱等。到了此時,雖然可用藥物治療,但常識告訴我們,任何藥物都有對身體不利的副作用,皆非上佳之法。

1988年10月,我剛就讀於河南大學少林國術學院,因飲食不慎,突患腸炎,並因腹瀉脫水而元氣大傷,體重由六十公斤急降為四十公斤。經打針服藥,病情有所好轉,身體有所康復,也許是藥物作用有限,未能完全根除而留下了炎症余患。後來教太極拳的陳有則老師說:「太極拳可以治療腸炎,只要堅持就有效果,你不妨試試。」當時正好進入太極拳內容學習,由於太極拳運動時,必須在「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總須完整一氣」的行功法則下,做到全身各部位關節、韌帶、肌腱要像彈簧受壓似的層層松沉,特別是內氣下沉至小腹要飽滿,行拳走架要虛實分明,呼吸自然,襠走下弧,松活彈抖等要求。同時結合丹田內轉功法,使內氣充盈,氣血互引互行、上下貫通,讓內臟在動靜結合的運動中得到有規律的相互按摩,以拳練精練氣、精氣增強,從而達到氣血、身心平衡。

我因為嚴格按照要求練習,且早晚各練一次,基本上做到內外合一,意氣勁貫四梢,增強了肝臟解毒功能,促進了小腸絨毛腺的分泌與吸收能力,三個月後經檢查,炎症余患徹底根除,全面康復了身體。而更多的堅持練太極拳數年的人,結束了神經衰弱、肥胖症、血脂高等病症的折磨,亦是有力的證明。

根據筆者的經驗總結,治癒任何一種病症,科學的藥物治療和科學的太極拳運動相結合,才是最科學的方法,最明智的選擇。如果每個人,尤其是青少年在未染病之前,就明智地學習太極拳,掌握這一科學健身法,身體力行,堅持數年,那麼,就不僅是防病於未然了,而是助青少年健康發育、茁壯成長的最佳運動方式。所以,掌握太極拳或教太極拳的人,是自身或他人最高明的保健醫師。如中醫理論所言「上工治未病」也。

俗話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其義是從中醫角度說明,人體內部如有不舒適或酸脹麻痛的地方,證明這一部位是因氣血經脈閉塞所致,如無此現象,證明周身經脈氣血暢通無阻。自然,人也就會精力充沛,神采奕奕。根據古代中醫學典籍《內經》對人體經絡的生理機制論,認為經絡是調整人體全身平衡的重要系統。表現在人體脈引有順逆,手足之間經脈互相連接,說明人的氣血「內屬臟腑、外絡支節」,內外互相通應,運行如「陰陽相貫、如環無端」,功能是運氣行血,調整人體內外環境的陰陽平衡。

太極拳講究「纏絲勁」,在練習拳架時,要求動作不論幅度大小,速度的快慢、走勁的剛柔,手、腿、身法的開合均以螺旋形式出現。如陳鑫講,「太極拳、纏法也」。而這種以「纏」為特色的運動,能使人體從內丹田到軀乾四肢,乃至毛細血管都在順逆纏絲中反覆地左旋右繞,非圓即弧,處處走螺旋,起到疏通經脈,氣血流暢的養身作用,與調整人體氣血平衡,行氣活血化瘀的中醫經絡學說是完全一致的。

當今市場上五花八門的吃、用保健品,書店裡多種氣功功法書籍,對人的身體是有一定良性作用的,但是,筆者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嘗試各種保健品和那些少費力或不費力的功法後,再來親身感受一下太極拳,特別是陳照奎家傳的太極拳給人帶來的健康和愉悅後,一定會有「眾裡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科學功法,太極拳,卻在有識明師處」的驚喜。

甲醛可以在你家藏15年?

試試清華學霸們做的除醛神器

播放GIF

溫馨提示:《太極》微信公眾號部分內容文章通過網路整理,如有侵權請您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貴在分享,感恩支持!投稿郵箱:viptaiji@126.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太極》)。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