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蹲下猛起身突然眩暈,不是貧血、低血糖,而是這個病

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歷,那就是在地上蹲的時間長了突然起身,就會感覺頭暈,或者是眼前發黑。很多人都覺得這可能是貧血、低血糖或者是高血壓引起。事實上,這種現象就叫做直立性低血壓,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體位性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顧名思義是指變換姿勢時出現低血壓的變化。當從坐姿或平躺的姿勢改為直立的姿勢時,因自主神經系統失去正常的調節功能,會出現暫時性的低血壓,讓收縮壓下降20mmHg 、舒張壓下降10mmHg 以上。

變換姿勢、某些疾病,易引起低血壓

體位性低血壓其實是一種表現,而不是疾病本身。造成體位性低血壓的原因很多,包括變換姿勢、其他疾病引起等。有些疾病也可能引發體位性低血壓。例如因消化性潰瘍或是痔瘡而出血,或是有嚴重嘔吐、腹瀉、脫水等情形時,可能會因血液流量不足,引發體位性低血壓。若自身原本就有心臟方面的疾病,因會讓血液輸出量受限,也可能出現體位性低血壓。

自主神經失調造成血壓下降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與自主神經系統運作是否正常有關。一般來說,當改變姿勢時,身體會啟動調節血壓的機轉,以維持血壓穩定,但年長者因自主神經系統機能退化,影響血壓調節功能的正常運作,容易有體位性低血壓。此外,若是有帕金森氏症等神經系統疾病,或是因糖尿病、長期飲酒、病毒感染等而引發神經病變、脊椎神經受損者,都會使得自主神經功能受損,容易出現體位性低血壓。

體位性低血壓常見癥狀體位性低血壓常見的癥狀包括:頭昏、頭暈、眼前發黑或暫時性視覺消失、全身無力;嚴重者甚至會出現眩暈、昏厥等表現,也可能引發胸痛或中風,但較為少見。另外,也有些人當出現體位性低血壓時,並無自覺癥狀。

血壓低易腦缺血雖然高血壓對心血管疾病最具威脅,但也不可小看體位性低血壓對心血管的傷害性。一旦血壓過低,腦部血流會減少或變慢,甚至因而引起腦缺血,曾有研究發現,體位性低血壓是引發腦缺血,或是讓腦缺血惡化的原因。體位性低血壓是心血管疾病、心衰竭與心房顫動的危險因素之一,且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2010 年歐洲一項研究發現,有體位性收縮低血壓的病人,日後得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正常人的2.4倍。體位性低血壓的盛行率隨著年齡增加而成長,65歲以上年長者,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病率可高達20% 。

體位性低血壓的易感人群包括:年紀在65歲以上者、有心房顫動者、服用降血壓藥物的高血壓患者,或是有頸動脈阻塞、糖尿病、長期臥床、喝酒過量等情形者。

診斷需要分別檢測血壓變化

體位性低血壓是指當變換姿勢時出現血壓下降的情形,自我檢測的方式即是測量躺或坐著時,與站立時的血壓變化。建議可以先躺著休息5分鐘後量血壓,接著站起來5分鐘後再量一下血壓,若收縮壓下降20mmHg或舒張壓下降10mmHg ,即應懷疑是體位性低血壓。

一般通過測量姿勢變化時的血壓下降情形,即可診斷體位性低血壓,或是進一步接受傾斜板試驗,檢查是否是迷走神經增加活動所引起的神經心源性暈厥與血管迷走性暈厥。

若出現不適癥狀時,建議先平躺,以頭低腳高的姿勢,讓血液得以迴流至頭部;坐立時,則可將頭放在雙腿間蹲下;平日可考慮穿彈性襪。

飲食生活習慣調整及預防策略有體位性低血壓問題的人,在飲食、生活習慣、睡眠、行為等方面都需要進行調節,可以避免低血壓的發生。

1、盡量避免吃大餐而導致血液集中到腸胃道,也不要飲酒過量使得周邊血壓降低。

2、不要在燥熱的環境下工作,以免導致脫水。

3、維持充足的睡眠,建議睡覺時把床頭搖高。4、動作宜放慢速度,尤其平躺時要坐起來,或是從坐姿要站起來時都要放慢速度。起床最好先慢慢起身,在床邊坐一會後,再起來。

5、泡澡時不要泡太熱、泡太久。泡完起身時,要記得放慢速度,因為泡澡時血管會擴張而使血壓下降。

6、流汗太多血壓也會下降,夏日從事戶外活動時要注意。7、日常飲食中可攝取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的食物,尤其是體質虛弱者更要攝取足夠的營養。8、飲食中可適當增加食鹽用量,同時多飲水,較多水分進入血液後可增加血液容量,也可提升血壓。9、運動也可改善血壓,但起身時建議先動一下小腿,之後再慢慢站起來。

增加鹽分並不代表飲食上要重油、重鹹,重油與重鹽無法改善體位性低血壓,反而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高血壓病人在鹽分攝取上要多注意,但若沒有血壓控制的問題,可以適度攝取鹽分,以免血壓偏低,出現體位性低血壓。

一般來說,體位性低血壓的人,如果沒有特別癥狀並不需要接受進一步的檢查,也無需接受治療,但如果已出現癥狀則應就醫檢查,找出造成的原因,先去除原因之後,再看是否需接受治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