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警惕:中藥的肝毒性不可小覷

作者:醫者仁心仁術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病例摘要

患者,男,49歲,因「尿黃、乏力、腹脹5天」就診。患者於5天前無明顯誘因發現尿黃伴有乏力,腹脹,納差,就診我科。查體:全身皮膚黏膜黃染,鞏膜中度黃染,其餘未見明顯陽性體征。患者否認特殊服藥史,當時因患者飯後就診,故囑其第二天空腹來醫院檢查肝功能和超音波,第二天患者如約就診。

肝功能檢查結果:總膽紅素 100.5μmol/L,直接膽紅素 77.2μmol/L,間接膽紅素 26.3μmol/L,ALT 1317 U/L,AST 654 U/L;超音波檢查提示:肝囊腫,膽囊壁毛糙,膽囊息肉。

初步印象為:急性肝損傷(原因待查)。

再問診,否認肝病史,無嗜酒,近期無服藥史,但患者自述兩個月內服用過4次自家種植的黃葯子(一種中藥材)煎劑,每次取一粒如核桃大小的鮮塊根,切片後水煎服,最近一次服用是一周前,服後無嘔吐、腹瀉,腹痛等不適,問其緣由,說是聽說黃葯子預防癌症又清火,所以就自家種植了一些,用來做預防保健。

至此高度懷疑患者為黃葯子導致的藥物性肝損傷,收住院進一步診治。入院後給予完善相關檢查,排除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予異甘草酸鎂等保肝降黃治療,住院兩周後帶葯出院,繼續保肝治療,一月後黃疸漸退,肝功能恢復正常。

黃葯子有肝毒性,服用要小心

上述病例應該說是一例典型的中藥材導致的藥物性肝損傷,罪魁禍首應該是「黃葯子」這一味中藥。

黃葯子本是一味具有涼血、化痰,解毒、軟堅散結,止咳平喘的中藥,民間流傳該葯可以治療「大脖子病」、食道癌,胃癌,乳腺癌,子宮癌等,所以經常有人拿來煎煮服用。

雖然該葯並不在2015版國家藥典標註的有毒性中藥62種之內,但中藥大辭典中明確指出:黃葯子,久服常引起噁心、嘔吐、腹痛、厭油膩食物等癥狀,並常伴發中毒性肝炎,還會出現黃疸、肝腫大,嚴重者甚至出現肝昏迷乃至死亡[1]。查閱相關資料發現有關黃葯子致肝損害的病例時有報導[2]。

根據本例患者的描述,服用劑量並不是很大,也未長期服用,但卻出現了肝功能異常,所以雖然黃葯子導致肝損傷多是長期或大劑量服用所致,但不排除特異體質的人服用比較小的劑量也可能造成肝損傷。

黃葯子引起肝損害,其主要機制可能為:

1.黃葯子可損傷肝細胞線粒體,並生成大量的氧自由基,線粒體損傷後,肝細胞ATP缺乏,胞膜受損,跨膜Ca2?內流增加,內質網等胞內鈣庫釋放Ca2?增多,胞膜Ca2?泵排Ca2?能力和內質網膜Ca2?-Mg2?-ATP酶攝Ca2?能力減弱,結果導致胞漿內鈣超載,線粒體保護性攝取胞漿內遊離Ca2?以平衡鈣穩態,最終會導致自身鈣超載,故肝細胞鈣超載必然伴隨線粒體鈣超載。Ca2?作為主要的細胞內信使,同時也是內質網-線粒體交流的主要「語言」,與凋亡密切相關。細胞質內鈣離子濃度的升高會導致鈣離子轉移到線粒體,引起線粒體膜電位差下降,損傷線粒體,誘導細胞凋亡。線粒體膜的損傷又可導致Ca2?進一步升高,形成惡性循環,加重對細胞的損害[3]。

2.黃葯子可能通過誘導P450酶系的CYP1A2和CYP2E1的mRNA表達,使其本身的前毒物轉化為肝臟毒性物質,導致肝中毒[4].

3.現代藥理研究證明,黃葯子含有呋喃去甲基二萜類、薯蕷皂苷、薯蕷皂毒苷等成分,對肝細胞有直接毒性作用[5]。

中藥並非無毒,中藥的肝毒性不可小覷

在很多人的觀念裡,中藥都是純天然、安全無毒的,因而比西藥安全,可以放心服用,所以有不少人明明身體健康,卻把中藥當成滋補品長期服用,或當做預防疾病的靈丹妙藥,而且認為:中藥是用來調理身體的,那麼藥量和服藥時間可以很隨意。

但事實上,中藥並非無毒,也不比西藥更安全,其中中藥的肝毒性就是臨床上值得關注的問題之一。據統計,我國中草藥和膳食補充劑引起的肝損傷,可能佔藥物性肝損害的26.81%[6]。

目前關於中藥肝毒性,臨床報導比較多的是何首烏。其實,隨著中藥毒性研究逐漸深入,一些傳統的、被認為無毒的中藥,也陸續被發現有潛在的毒性。總結至今臨床發現的可致肝損傷常用中藥有:

黃葯子、菊三七、蒼耳子、何首烏、雷公藤、艾葉、望江南、蒼朮、天花粉、桑寄生、貫眾蒲黃、麻黃、柴胡、番瀉葉、蜈蚣、合歡皮、丁香,川楝子、鴉膽子、冬青、蓖麻子、黎蘆、丹參、罌粟、桑寄生、薑半夏、澤瀉、大黃虎杖、貫眾、艾葉、千里光、防己、土荊芥、肉豆蔻、商陸、常山、大楓子、硃砂、斑蝥、穿山甲、黃芩、纈草、烏頭、白果等及含有以上成分的中藥復方製劑如壯骨關節丸、小柴胡湯、大柴湯、復方青黛膠囊(丸)、克銀丸、消銀片(丸)、消核片等。

這些藥物所含有的含萜類化合物或含生物鹼類或含蒽醌類化合物,均不同程度的具有一定肝毒性,如果使用不當極有可能導致肝損傷[7]。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大多數肝毒性藥物導致肝損傷多與長期或過量服用有關,但也有部分是特異質型肝損傷,一般與藥物劑量無關,而與個體特異質相關。特異質型是指隻對少數特異質機體產生肝毒性,可能很少的劑量就有可能導致肝損傷,而對正常非特異質機體不產生明顯的影響。

中藥藥物性肝損害的治療原則

藥物性肝損傷(DILI)的治療原則:包括立即停用有關或可疑藥物(治療關鍵)、促進致肝損藥物清除和應用解毒劑、應用肝細胞保護劑、治療肝功能衰竭。中藥所導致的肝損傷同樣遵循這些原則。

1.立即停葯:一旦確診或懷疑與用藥有關,應立即停用一切可疑的損肝藥物,多數病例在停葯後能恢復。

2.支持治療:注意休息,對重症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補充足量熱量、足量的蛋白質、多種維生素等以利肝細胞修復和再生。

3.解毒治療:急性中毒的患者可採取洗胃、導瀉、活性炭吸附等措施消除胃腸殘留的藥物,採用血液透析、腹腔透析、血液灌流、血漿置換等方法快速去除體內的藥物。

4.藥物治療[8]

(1)抗自由基損傷葯:重型患者可試用硫普羅寧、N-乙醯半胱氨酸(NAC)等抗自由基損傷藥物。推薦使用NAC,可清除多種自由基,臨床越早應用效果越好,成人一般用法:50-150mg/kg/d,總療程不低於3天,治療過程中應嚴格控制給葯速度,以防不良反應。

(2)抗炎保肝葯:異甘草酸鎂可較好地降ALT,可用於治療ALT明顯升高的急性肝細胞型或混合型藥物性肝損傷;經驗表明,輕-中度肝細胞損傷型或混合型藥物性肝損傷,炎症重者可試用雙環醇和甘草酸製劑,炎症輕者可試用水飛薊素。

(3)促進膽紅素及膽汁酸代謝葯:膽汁淤積型藥物性肝損傷,可選用具有促進膽紅素及膽汁酸代謝的S-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膽酸等。

5. 對出現肝性腦病和嚴重凝血功能障礙的急性肝損傷,以及失代償性肝硬化者,可考慮肝移植[8]。

結束語

中草藥在我國有非常悠久的應用歷史,為我國人民防病治病提供了非常好的保障,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在公眾眼中,中藥是安全、可靠的。這種思想已經根深蒂固,但作為醫務人員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有義務糾正這種錯誤思想。

一方面要讓社會公眾認識到中藥並不是絕對安全可靠的,使用中藥一定要在中醫或者中藥師的指導下,以中醫理論為指導,根據辯證論治選擇組方,合理配伍才可以達到安全使用中藥的目的;另一方面我們要密切關注中藥的不良反應,探討中藥的肝毒性,正確評價中藥的肝損害,使中藥的運用更加安全有效,深入開展中藥引起的藥物性肝損害的研究及防治,對於保證用藥安全,減少和杜絕葯源性肝病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向下滑動)
[1].趙國平.中藥大辭典[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4256-4258.
[2].王少珍,廖聯明.黃葯子中毒導致肝損傷的機制研究[J].中華衛生應急電子雜誌,2018,4(01):33-44.
[3].王加志.黃葯子毒性組分對肝細胞內Ca2?濃度的影響[J].中醫藥信息,2012,29(6):15-16.
[4].劉樹民.黃葯子與當歸配伍對大鼠肝臟CYP1A2、CYP2E1基因mRNA表達的影響[J].中藥葯
[5].劉樹民,李玉潔,張應成.黃葯子的現代臨床應用及其毒性研究[J].中醫藥學報,2002,30(2):68.
[6]Tao Shen, Yingxia Liu, Jia Shang, et al. Incidence and Etiologyof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in Mainland China. Gastroenterology. 2019;156:2230-2241.
[7].吳豪,鍾榮玲,夏智,黃厚才,仲青香,封亮,宋捷,賈曉斌.潛在肝毒性中藥的成分研究進展[J].中國中藥雜誌,2016,41(17):3209-3217.
[8].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藥物性肝病學組.藥物性肝損傷診治指南[J].臨床肝膽病雜誌,2015,11(11):1758-1759.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