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胃息肉是如何引起的?需要手術嗎?

胃息肉是凸出於胃黏膜的一種病變。具體產生原因,可見以下幾點:

1、HP感染:HP即熟知的幽門螺旋桿菌,該菌可促使胃黏膜產生水腫、炎症。而一些炎症的反覆刺激易使上皮細胞反應性增生,出現增生性息肉。目前一些文獻研究顯示,胃息肉患者中HP感染者高達68%。而HP的感染會使胃息肉癌變的幾率增高。

2、質子泵抑製劑的使用:有相關報導,長期使用該葯,一些人可能出現胃底腺息肉。

3、反流性疾病:例如膽汁反流性胃炎,其反流的膽汁會改變胃內酸性環境,破壞胃黏膜屏障,使得胃黏膜被反覆刺激後發生息肉。

4、飲食:飲食的不合理(如吃過熱或過涼食物),對胃粘膜的長期刺激作用後,會導致胃黏膜受損出現炎症,在炎症反覆修復的過程中,可能出現反應性增生,出現息肉。

此外,該病還具有一定的遺傳易感性。

了解了發病原因,接下來了解一下該病的治療。胃息肉一般不需要手術,多數進行內鏡下切除即可。相比較手術,內鏡治療,方便簡單,安全性高。具體的內鏡方法包括活檢鉗鉗除、高頻電凝電切等。此外,在內鏡治療過程中,如果合併有出血,則需要結合藥物止血。而當息肉較大,或有癌變傾向時,則不推薦內鏡治療,而是推薦手術治療。因為,此時內鏡治療比較局限,特別是息肉惡變侵犯到周圍一些組織的時候。

(文中配圖均為資料圖,僅供參考)

(作者:馮海燕,醫學碩士)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