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9種食管癌的癌前病變

1.慢性食管炎

慢性食管炎是指各種原因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是由於胃、十二指腸的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內引起的,即反流性食管炎。常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食管裂孔疝等病並存,雖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中年以後發病者多,是中、老年人必須重視的常見病之一。

研究發現,在食管癌高發區伊朗北部和中國林縣人群中,慢性食管炎發病率特別高,且食管炎的發病率年齡較食管癌早10年。食管炎患者男女性別之比為1.6:1,與食管癌的1.14:1大體相一致。食管炎與食管癌多發部位均為中下段。同時,多數食管癌病例常伴有食管炎,因而認為,食管炎與食管癌有關。對於慢性食管炎患者,應在祛除病因的情況下,應用製酸劑和保護黏膜藥物積極治療。

2.賁門失弛緩症

9種食管癌的癌前病變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賁門失弛緩症是食管動力障礙性疾病,又稱賁門痙攣、巨食管,是由食管神經肌肉功能障礙所致,其主要特徵是食管缺乏蠕動,食管下端括約肌(LES)高壓和對吞咽動作的鬆弛反應減弱。

本病臨床表現為咽下困難、食物反流和下端胸骨後不適或疼痛。本病為一種少見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最常見於20~39歲的年齡組。

據報導2%~7%的賁門失弛緩症患者可合併食管癌,尤其病程>10年、食管擴張明顯、食物瀦留嚴重者。主因食物瀦留髮生的慢性炎症刺激造成。食管肌層切開或擴張術後並不能預防癌腫的發生,有手術成功後多年仍可發生癌腫的報導。

因此,對本病患者應仔細觀察有無並發食管癌,遇有可疑情況,進行活體組織學檢查。疑並發有食管癌病例除鋇餐X線檢查外,還要做內鏡活檢及細胞學篩查。

3.Barrett食管

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的復層鱗狀上皮被化生的單層柱狀上皮所替代的一種病理現象,可伴腸化生或無腸化生。其中伴有特殊腸上皮化生者屬於食管腺癌的癌前病變。目前,認為Barrett食管是發生食管腺癌的最主要因素。多數統計數字表明,Barrett食管的腺癌發生率為5%~20%,是一般人群的30~125倍,因而Barrett食管被看做是一種癌前病變。

鑒於Barrett食管有發展為食管腺癌的風險,因此應對Barrett食管患者定期隨訪。對伴有輕度異型增生者,第1年應每6個月接受1次內鏡複查,如果異型增生沒有進展,可以每年內鏡複查1次。對重度異型增生的Barrett食管患者:①建議內鏡下黏膜切除或手術治療;②密切監測隨訪,直到檢出黏膜內癌。

4.食管裂孔疝

9種食管癌的癌前病變

胃賁門部及食管腹段或腹腔內臟經食管及其旁突入胸腔,稱為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疝也是食管反流的重要病理生理因素。

文獻報導食管裂孔疝中反流食管炎的合併率為24%~64%,反流食管炎中食管裂孔疝的合併率為32%~52%。近年有些學者報告Barrett食管常伴有食管裂孔疝,Barrett食管的患病率在食管裂孔疝患者中明顯增高,伴有食管裂孔疝的Barrett食管其Barrett上皮長,食管裂孔疝為Barrett上皮長度的危險因素。

食管裂孔疝發展成癌,需經過一定時間,有報導經過7~20年才發生食管癌。食管裂孔疝者並發食管癌的比率由0.32%~10%不等。因此認識食管裂孔疝對臨床工作十分重要。

5.食管憩室

食管憩室是指食管壁的一層或全層局限性膨出,形成與食管腔相通的覆蓋有上皮的盲袋。

有3個好發部位:

①咽食管憩室:發生在咽與食管交界處,為膨出型憩室;②支氣管旁憩室:發生在食管中段,亦稱為食管中段憩室,為牽引型憩室;③膈上憩室:發生在食管下段的膈上部,亦為膨出型憩室。咽食管憩室較多,其次為膈上憩室,支氣管旁憩室最少見。

食管憩室癌變主要是由於憩室部食管排空減慢,殘留食物的刺激,使憩室內或憩室口發生慢性炎症和潰瘍,而有利於癌變發生。癌變多見於憩室中或憩室內。

6.食管黏膜白斑

食管黏膜發生角化過度,即出現白色斑塊狀變化,稱為食管黏膜白斑,病理上可發生角化不良和不典型增生改變,屬癌前病變,有報導其惡變率為5%。食管黏膜白斑多見於>40歲男性,一般無明顯自覺癥狀,後期白斑對於熱和刺激性食物特別敏感。

食管白斑一般不需特殊治療,但應祛除病因,包括戒除煙、酒、酸、辣等嗜好。盡量減少食物中的有害成分,如可將蔬菜用蔬果洗滌劑浸泡後清水洗凈,少食罐裝醃製食品、油炸食品等。口服藥物如各種維生素的足量補充。

一定要定期複查胃鏡,發現白斑迅速擴大、增厚、皸裂、破潰、硬結時,可出現胸骨後疼痛,應取活檢排除癌變,發現癌前病變應行微波或射頻較徹底的治療,癌變者立即手術治療。對經久不愈,甚至病變擴大者,可在內鏡下行局部切除或電灼治療。

7.食管瘢痕性狹窄

9種食管癌的癌前病變

食管瘢性狹窄指各種原因造成食管病理性瘢痕組織形成,進而引起食管腔縮窄,食管功能障礙。食管瘢痕狹窄最常見的病因是吞服強鹼或強酸引起食管化學性灼傷,癒合後瘢痕組織收縮,食管腔狹窄。此外反流性食管炎可形成潰瘍和瘢痕收縮。食管創傷和手術後亦可產生瘢痕狹窄。

8.食管息肉

食管息肉在食管良性腫瘤中居第2位,其發生率僅次於食管平滑肌瘤。食管息肉生長緩慢,患者的臨床癥狀出現較晚。主要癥狀為吞咽困難。如果息肉很大,可以壓迫氣管,引起咳嗽、呼吸困難、哮喘甚至窒息,但反覆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很少見。

當腫塊生長到一定程度時,患者出現食管梗阻或大部分食管腔梗阻的癥狀,主要表現為吞咽困難、嘔吐或反流。由於食物長期刺激息肉或者息肉發生惡變,息肉表面常有潰瘍形成,引起嘔血或黑便。確診的食管息肉患者若無手術禁忌證,應進行內鏡下手術切除。

9.Plummer-Vinson綜合征

Plummer-Vinson綜合征又稱Paterson-Kelly綜合征或缺鐵性吞咽困難,以缺鐵性貧血、吞咽困難和舌炎為主要表現,好發於30~50歲的白種女性,男性少見,易並發咽及上段食管癌。

臨床上有缺鐵性貧血、吞咽困難、舌炎的臨床表現,食管鋇餐造影或食管鏡檢查在咽下部食管上端有隔膜樣黏膜贅片,即可確診。

實驗室及輔助檢查:①血常規:缺鐵性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②X線檢查:如疑有蹼,需依靠熒光電影檢查,常在上食管側位前壁發現偏心性,寬度<2 mm的蹼。③胃鏡檢查:可發現光滑的、有色的隔膜狀孔,有偏心的開口,位於環咽肌水準以下,薄膜狀蹼。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