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乳腺腫瘤防治的要點和禁區。

乳房腫瘤是女性的常見病。因其位置淺表,大多能通過自我檢查,在沒有出現癥狀之前就得到早期發現。關鍵是患者要有定期自我檢查的意識,掌握正確的檢查方法,一旦發現腫塊及時就醫。




七大元素誘髮乳腺腫瘤



1、遺傳因素:有研究發現,其母親在絕經前曾患乳癌的女性,自身患乳腺癌的危險性為一般女性的9倍。姐妹當中有患乳癌的女性,危險性為常人的3倍。需要強調的是,乳腺癌病人的親屬並非一定患乳腺癌,只是比一般人患乳腺癌的可能性要大。


2、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抑鬱:有些女性長期坐多動少,缺乏鍛煉,接觸陽光少。大多數職業女性由於工作關係,長時間緊箍著乳罩,難得給乳腺"鬆綁」。這些因素都與乳腺病有關。都市年輕女性面臨激烈的競爭壓力,精神、心理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導致情緒上的不穩定,不平和。這些精神因素與不良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累加在一起,可對乳房造成傷害。


3、月經初潮早、絕經晚:月經初潮年齡小於12歲與大於17歲相比,乳腺癌發生的相對危險增加2.2倍。閉經年齡大於55歲比小於45歲者發生乳腺癌的危險性增加1倍。月經初潮早、絕經晚是乳腺癌最主要的兩個危險因素。


4、婚育: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女性雖婚而不育或第一胎在30歲以後亦為不利因素,但未婚者發生乳癌的危險為已婚者的2倍。專家認為,生育對乳腺有保護作用,哺乳對乳腺癌的發生有較好的預防作用。


5、電離輻射:乳腺組織是對電離輻射較敏感的組織。年輕時為乳腺上皮細胞有絲分裂活躍階段,對電離輻射的致癌效應最敏感,而電離輻射的效應有累加性,多次小劑量暴露與次大劑量暴露的危險程度相同, 具有劑量——效應的關係。


6、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乳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與人均消化脂肪量有較明顯的關係。有些公司職員高收入造成高生活水準,形成不科學的、不健康的「高能量、高脂肪」飲食習慣,結果導致乳腺癌的發病率大大提高。


7、激素:乳腺癌與人體內分泌平衡失調有關係,在各種內分泌因素中,最重要的是雌激素、孕激素。研究結果表明,雌激素刺激乳房腺體上皮細胞過度增生,是造成乳癌的重要原因,常使用含激素用品及女性更年期激素替代治療可增加乳腺癌的發病危險。




乳房自查具體方法



乳腺癌發現越早,治癒可能性越大,乳房自查是早期發現乳腺癌的重要途徑。專家建議女性在30歲之後必須做乳房自查,最好每月1次,尤其是乳腺癌的高危人群。自查最好在月經過後9——11天內。


1、洗澡時檢查乳房:洗澡時皮膚表面潮濕,塗擦浴液後皮膚滑潤,有利於發現異常情況。此時用右手檢查左乳,用左手檢查右乳,注意有無局部增厚感或腫塊。除拇指外的其餘四指併攏,緊貼胸壁,通過各手指交替輕壓,按順序觸摸整個乳房的各個區域。正常乳房較柔軟,有腫塊時感覺有東西在手指下滑動。切忌用手抓捏乳房,因為抓捏會使正常的乳腺組織縮成團,感覺就像是腫塊,即使其中真有腫塊也查不清。


2、在穿衣鏡前檢查乳房:取坐位或立位,先檢查乳房外觀,位置是否對稱,乳頭是否在同一水準上。看皮膚有無紅腫、靜脈曲張、破潰等,有無橘皮樣皺縮和酒窩征,乳頭是否內陷、回縮或抬高。


3、坐位或仰臥位檢查乳房:採用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指腹放平觸摸,用指腹將乳腺組織輕按於胸壁上,從乳暈周圍開始以螺旋狀順時針方向慢慢向外移動,直至乳房組織。最後用拇指和食指輕擠乳頭,看著是否有血性液體或褐色、暗紅色、淡黃色液體。若發現異常,應及時到醫院進步檢查,不要掉以輕心,以免為乳腺癌的發生、發展留下隱患。



女性應每半年由乳腺專科醫生全面檢查一次,有良性腫瘤的患者3個月檢查1次。由於乳腺變化受內分泌激素影響,因此,月經來潮的第10天左右是檢查乳房的最佳時機。



預防乳腺疾病,要按時作息,保持心情舒暢,合理安排生活。病期要保持乳房清潔,注意乳房腫塊的變化。患者宜常吃海帶、橘子、金橘、牡蠣等行氣散結之品,忌食生冷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果女性出現經常性乳房疼痛,有腫塊、有異常分泌物等癥狀,一定要及時到正規醫院的專科做系統檢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