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皮椎間孔鏡與顯微內窺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療效的對比分析

經皮椎間孔鏡與顯微內窺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療效的對比分析

唐接福 曾捷 滿益旺 舒文鋒

懷化市第二人民醫院脊柱外科

[ 摘要 ]目的:探討經皮椎間孔鏡與顯微內窺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療效。 方法:50 例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與研究組各 25 例,對照組採用顯微內窺鏡治療,研究組則採用經皮椎間孔鏡治療,比較兩組切口長度、手術出血量、術後臥床時間、術後住院及治療優良率情況。 結果:研究組切口長度、手術出血量、術後臥床時間、術後住院時間均明顯小於對照組(P<0.05);研究組治療優良率為 92%,對照組 88%,兩組比較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經皮椎間孔鏡具有手術出血量少、創傷小、療效高等特點,更利於臨床的應用與推廣。

[ 關鍵詞 ] 經皮椎間孔鏡,顯微內窺鏡,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較為常見的疾患之一,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腰痛、下肢放

射痛、馬尾神經癥狀等。腰椎間盤突出症以腰 4-5、腰 5-骶 1 發病率最高,據相關統計,發病率高達 95%[1] 。本文探討經皮椎間孔鏡與顯微內窺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方法,並對比兩種術式的臨床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 2009 年 9 月至 2012 年 7 月接收 50 例單階段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28例男性,22 例女性,年齡在 20 歲至 75 歲,平均(47.5±16.3)歲,所有患者均具有明顯的腰痛伴一側下肢放射痛,保守治療 2 月以上,癥狀緩解不滿意。均經動態位腰椎 X 線片、腰椎正側位、CT 掃描和/或 MRI 等診斷,確診為單節段腰椎間盤突出。採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 25 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突出類型、突出位置、病史等資料比較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採用顯微內窺鏡治療

患者俯臥於 Wilson 架上,腹部懸空,骨突位置以厚墊保護,採用美國產的第二代 METRx 椎間盤鏡系統進行治療。導針插入腰椎板間隙,C 型臂 X 線機透視引導下,克氏針於上位椎板的下方刺入,以克氏針為中心縱行切口,清除軟組織,雙極電凝止血,清理上位椎板和黃韌帶,仔細剝離神經根周圍的粘連,探查神經根管。牽開神經根,切除突出的椎間盤後取出切除組織[2] 。中央型椎間盤突出者取刮匙反方向推刮突出的椎間盤,再利用髓核鉗夾和咬骨鉗夾取刮除組織。

1.2.2 研究組採用經皮椎間孔鏡治療

採用德國生產的 TESSYS 椎間孔脊柱內窺鏡手術系統,患者俯臥於可透視 U形墊上,腹部懸空,利多卡因局麻。C 型臂 X 線正側位透視確定進針點,突出節段為 L 3/4 的以棘突旁開 8cm-10cm 的位置作為進針點,L 4/5 的以棘突旁開 11cm-14cm的位置作為進針點,L 5 S 1 的以棘突旁開 12cm-16cm 的位置作為進針點。以與水準面成 15°-25°夾角的方向穿刺,穿刺針到達突出椎間盤的位置後停止,將少量的 0.5%利多卡因注射到患者纖維環的周圍,繼續穿刺,直至到達椎間盤中央,針芯取出,注入美蘭和造影劑的混合液(1: 3),行椎間盤造影[3] 。根據造影結果以導針為中心切口,依次置入各級皮膚擴張套管,直至順利放入工作套管,置入椎間孔鏡系統,混有3000ml 生理鹽水、16 萬 U 慶大黴素、1mg 腎上腺素的混合液進行沖洗,內鏡下觀察發現藍染變性的髓核,則用髓核鉗將突出椎間盤組織取出,清除藍染髓核。雙極射頻電凝皺縮鬆弛纖維環,徹底止血。

1.3 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均隨訪 6 個月至 24 個月,所有患者均採用改良的 MacNab 標準、VAS評分、ODI 評分對患者術後臨床療效進行評定,分析和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一般情況和各項評分值。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採用統計學軟體 SPSS11.0 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採用 X2 檢驗,計量資料採用 t 檢驗,P<0.05 時,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手術一般情況

兩組患者無一例轉為開放手術,無椎間隙感染、傷口感染、過敏、硬脊膜神經根損傷等併發症。兩組患者手術一般情況比較,研究組切口長度、手術出血量、術後臥床時間、術後住院時間均明顯小於對照組(P<0.05)。如表 1 所示。

2.2 MacNab 療效評定

兩組患者均經 6 至 24 個月的隨訪,無複發病例,採用改良的 MacNab 標準評定療效,對照組優 19 例,良 3 例,尚可 2 例,差 1 例,優良率為 88%,研究組18 例,良 5 例,尚可 2 例,優良率為 92%;兩組的優良率無統計學意義(X2 =0.222,P>0.05)。

3 討論

經皮椎間孔鏡與顯微內窺鏡對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相比傳統的開放性手術,均具有創傷小、安全性好、患者痛苦小、術後康復快等特點,還可能效減少對腰椎後方結構的破壞,對腰椎間盤突出症均具有顯著的療效[4] 。通過分析和對比兩組術式的治療結果發現,採用經皮椎間孔鏡治療的研究組患者切口長度、手術出血量、術後臥床時間、術後住院時間均明顯小於對採用顯微內窺鏡治療的照組,提示前者的手術安全性更高,術後患者可早活動、早康復。兩組治療優良率無統計學差異,提示兩組患者的療效相當。

由此可見,經皮椎間孔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具有如下優點:(1)患者均採用局部麻醉,降低了手術過程的麻醉風險和患者神經根的損傷程度;(2)手術切口小;(3)手術時間短,患者在經皮椎間孔鏡手術後,只需要臥床休息一天即可下床行動,而且患者住院時間短,住院花費較少;(4)手術不需要對患者進行椎板的去除,從而不會破壞患者的韌帶、椎旁肌肉,並有效降低了患者術後發生椎體不穩的概率[5] 。(5)持續生理鹽水沖洗,將炎性因子儘可能多的清除或稀釋,最大程度降低感染幾率,緩解癥狀;(6)操作基本不進入椎管,術後神經根粘連少。其不足之處在於:(1)經皮椎間孔鏡手術的操作能力要求高,因此需要手術操作醫生具有豐富的側後路椎間孔的解剖知識,以及熟練掌握手術操作的所有知識;(2)該手術的穿刺定位較難,需要手術操作醫生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和較好的三維立體定位能力,從而才能快速的、準確的找到穿刺點,而且對於孕婦患者、體形較瘦的患者、精神疾病的患者在穿刺定位的時候存在一定的風險;(3)在手術過程中 C 型臂透視的利用率較高,從而讓醫務人員在放射線下的暴露時間增多。

顯微內窺鏡對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具有操作簡單的特點,其應用較為廣泛,但是顯微內窺鏡的手術方式與傳統的開放手術方式相似,在手術操作的過程中對患者的神經根損傷較大,而且切口、出血量較經皮椎間孔鏡手術較大,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臥床時間等均較長。

綜上所述,經皮椎間孔鏡與顯微內窺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均具有顯著的療效,其中經皮椎間孔鏡具有手術出血量少、創傷小、療效高等特點,非常值得臨床的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寶平,何強,范先東,等.經皮椎間孔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療效觀察[J].人民軍醫,2011,54(6):472-473.

[2] 謝旭華,雷雲坤,劉偉,等.經皮椎間孔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臨床療效觀

察[J].中國矯形外科雜誌,2012,20(5):463-465.

[3] 吳小程,周躍,李長青.經皮椎間孔鏡與顯微內窺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

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09,31(9):843-846.

[4] 李林,徐健廣,張長青.腰椎間盤突出症術後複發的手術治療分析[J].國際

醫藥衛生導報,2012,18(5):667-669.

[5] 張春秋,邱建文.小針刀加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療效觀察[J].國際醫

葯衛生導報,2010,16(24):2978-2979.

版 權 聲 明

申明原創,僅為防止抄襲,因作者人數較多,限於字數限制,原創作者統一為:湖南骨科醫師協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