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同濟大學:推進大類招生培養管理聯動改革 新增人工智能專業

新華網北京6月19日電 儂曉得伐?在上海有這樣一所學校,她“有情懷、有溫度、有實力”,她的名字正如她所承載的歷史“同心同德同舟楫 濟人濟事濟天下”,讓很多學子心嚮往之,戀戀不忘,她就是經歷了百年滄桑和歲月洗禮的同濟大學。日前,同濟大學大學生院院長、招辦主任黃一如做客新華網《高考情報局》,現場他進一步詮釋了何為“有情懷、有溫度、有實力”。

“以學生為本”構建“魔幻三傑”全員育人制度

始終服務於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黃一如解釋,“有情懷”是說:首先,同濟大學自誕生起一直“與祖國同行,以科教濟世”,始終服務於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百餘年崢嶸歲月,同濟人與國家風雨同舟。目前同濟大學積極參與到多項國家重大需求項目中來,比如海洋觀測、人工智能、雄安新城等關鍵技術的攻堅過程。

其次,同濟大學的“有情懷”還體現在同濟大學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豐富人員結構和開放包容的大學文化,黃一如介紹,同濟大學歷經了很多發展時期,特別是1952年院系調整、學校合並,乃至現階段在推進的國際化建設,都讓同濟大學的教師、學生都形成了豐富的構成形式。同濟的校園建築就是這方面的生動例證,同濟的建築風格以其兼收並蓄,博采眾長,銳意創新,開拓進取而聞名於世。據黃一如介紹,作為“建築老八校”界的扛把子,同濟大學校園裡的每一棟建築都各具特色,絕不重樣。

再次,同濟大學的“有情懷”還體現在“同濟人”身上。建校百餘年來,同濟大學始終注重人才培養,並不斷完善本科人才培養方式,現已確立了“知識、能力、人格”魔幻三傑的人才培養模式。“想乾事、會乾事、乾成事”基本成了30多萬同濟人的標配。就是這樣一支低調的隊伍,在祖國大地上,書寫著不平凡的故事。

“有溫度”則體現在學校與時俱進不斷改進針對學生的政策、措施。比如學校近期已構建起的“輔導員+班主任+導師”的“魔幻三傑”全員育人制度。“網絡時代,我們發現人與人面對面的交流顯得越來越珍貴,為了讓每位同學在各個方面碰到問題、需要溝通、需要答疑解惑的時候,有人能夠為他提供指導,所以建立了這樣的育人體系。”黃一如說,這種方式也體現了“有溫度”。另外,“有溫度”還體現在同濟是一所把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和幫助困難學生看得同等重要的學校。對困難學生的幫助不止有獎助金,還有“助飛計劃”扶持。據介紹,該計劃主要是解決學生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同時,黃一如還介紹了同濟大學的網紅食堂,該校的食堂在各高校中是獨具特色又享有盛譽的,“對同濟學子來說‘吃’是流淌在血液裡的”,依靠“吃在同濟 ”的稱號,常年牢牢佔據熱搜榜前列。黃一如說,同濟的飲食文化,實際上只是“有溫度”的一小部分,概括起來真正有溫度是“以學生為本”或是“以人為本”。同濟為什麽特別重視像食堂、體育設施這樣的輔助設備的建設?是因為我們認為年輕人來到大學不光是學知識的,大學時代也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時光,為他們營造快樂生活、學習的氛圍也是學校“以人為本”的一方面。

此外,隨著高考改革的推進,同濟對實行高考改革省份的考生實行數、理、化、外語分級考試制度,來判斷學生是否掌握了所學專業的一些必備前期基本知識,並開設“先導課程”讓學生彌補不足。

“有實力”——同濟大學學科門類齊全、人才優勢突出、綜合實力強大為人熟知。學校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建設高校,同時學校入選首批“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學校有13個國家級重點學科,13個學科入選“雙一流”學科名單,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同濟有12個學科位列A類學科。此外,同濟在國際和國內的各類排名中呈現出持續上升趨勢。

厚基礎 寬口徑

推進大類招生培養管理聯動改革

新增人工智能專業

同濟大學始終把培養拔尖創新人才作為崇高責任和使命,近年來,學校在本科教育中不斷加強以通識教育為基礎的寬口徑專業人才培養。黃一如說,為構建大類招生、大類培養和大類管理聯動的人才培養新體系,學校於2019年正式設立新生院。據介紹,新生院將在寬口徑、厚基礎培養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通識教育,促進通專融合。新生入校後,將由學院新生院統一進行教學管理和培養,在第一學年主要以通識教育和專業引導為主,所有專業基礎課對全校開放,黃一如說,這樣做的好處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聽不同專業的課開拓眼界,另一方面也希望幫助學生們不斷明確自己到底想選擇什麽專業進行學習。實施學堂式管理, 學生入校後會根據十個招生大類進入八個學堂,每個學堂大概500-800個學生。第一學年末,學生可基於個人興趣和未來專業發展,申請選擇所在大類內或跨大類的某一專業作為自己的主修專業。自大二起,學生開始進入各專業學院進行專業學習。

“選擇同濟 成才之路由你做主”,學校為同學們設計了“主修專業/學位+學程/微專業+輔修專業/輔修學位”的進階式培養模式,讓學生自主選擇,獲得不同的知識和能力組合結構,然後通過本研貫通體系,實現成才途徑的多元化。

與此同時,為進一步提高大學生培養質量,同濟將面向2019級大一新生全面實施“校聘導師製”,建立大學生全程化、全覆蓋、個性化的學業指導機制,對大二及以上學生繼續實行“院聘導師製”,完善“魔幻三傑”的全員育人制度,充分發揮大學生導師在大學生的思想、專業、學業、職業規劃等方面特有的指導與引領作用,從而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同濟大學充分尊重學生意願,給予學生自主選擇專業的權利。轉專業取消了“門檻”,只要學生願意去,對方學院或者專業願意接收即可。同時,學生專業選擇自由度大,

從2019年開始,如果學生對其所在學堂的專業不是特別滿意,想到另外一個學堂的某一個專業學習也可提出申請。黃一如說,比起轉專業政策,同濟現在更注重在實施專業教育的過程中不斷增強學生的專業興趣,即:更重視如何提升專業本身的吸引力,幫助學生成為更契合國家發展需要的棟梁之才。

同濟大學2019年獲批新增人工智能專業。去年,同濟新增的10個本科專業中多個專業與人工智能相關,以“人工智能+”賦予傳統學科新的發展動能,培養具有人工智能基礎研究和交叉應用能力的優秀人才。

合作辦學、海外建校 注重教育的對外開放

同濟大學的前身是1907年由德國醫生埃裡希·寶隆在上海創辦的德文醫學堂;1978年同濟大學把國際化作為一個戰略性的發展策略來實施,恢復對德交流,成為中德科技、文化交流的窗口。

同濟大學佛羅倫薩校區是學校在國外開設的首個海外校區,海外校區將分成兩個部分,一是通識教育層面,另一個是創新層面。“今年會派將近250個學生去佛羅倫薩,再派兩百多個學生去德國。”

如今,同濟在德國新建的海外校區也已基本成形。同濟大學大學生出國比例基本在36%左右,2018年,出國深造學生裡,有近400人進入世界排名前50的名校就讀。另外,每年都會有近3600名左右的留學生來校學習交流,加之學校地處上國際化都市上海,學校的國際化氛圍相當濃厚。此外,同濟通過成建制引進海外高層次專家團隊,打造國際化平台學院,專注於和某一個國家的交流。建有中德學院、中西學院、中芬學院、中意學院等平台學院。

同濟大學的本科就業率為99.2%,其中就業供需比可達20:1,加之學校地處上海,所以就業本身不是一個問題。同濟著力於培養有理想、有思想、有知識、有能力,能堪當時代重任的棟梁式人才。黃一如說,相比較就業率,學校更關注如何讓學生成為國家棟梁之才。同濟學生畢業後選擇繼續攻讀研究生的比例在57%,學校也在努力進一步提升這個比例。

最後,黃一如分享了報考同濟大學時的注意事項:同濟大學推進通識教育,學生讀了一年後再選專業,為其學習提供更多選擇。建議對同濟情有獨鍾的考生,可以先報考同濟大學,通過一年的學習之後再確定專業;當然有些省份填報志願的方式不一樣,比如浙江省一個學校可以填六個志願,如果考生六個志願全部填滿,就不存在調劑和退檔的問題。對有些填報的志願可能少一點省份,建議考生志願填報選擇服從調劑,只要服從調劑,基本上沒有退檔的問題。

來源 | 新華網客戶端

編輯 | 李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