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培養汽車人才,同濟大學在做什麽、在想什麽?

7月17日,2019中國汽車人才高峰論壇在吉林長春圓滿落幕,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黨委書記、教授李建秋和同濟大學汽車學院院長張立軍兩位高校大咖,懷著汽車行業備份軍培養的重大使命而蒞臨現場,分享了兩所汽車專業重點院校的人才培養轉型實踐。

昨天我們分享了《技術變革下 清華大學人才培養轉型實踐》,今天小編帶來了同濟大學汽車人才培養之道,及當前汽車人才培養的痛點和難點。

在發言中,張立軍指出,同濟大學在人才培養方面的指導原則是“六P理念”,抓手是“四輪驅動”——學科交叉、校企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和國際交流合作。

張立軍

他還特別提到,高校在新時代下遇到的新課題:如何培養新一代汽車人扛起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雄心”、專注而有責任擔當的“匠心”以及有獨立思考能力的質疑精神。

培養汽車人才,同濟在做什麽、在想什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張立軍的闡述:

在人才培養方面,我們主要做了三件事情。首先是明確未來的人才需求,其次是應對需求我們的布局戰略以及具體的實踐方法。

01

明確人才培養的需求

學校作為培養未來人才的重地,要深刻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汽車技術變革的新時代有幾個特徵:一是“一個中心”,未來的汽車交通系統核心是智慧出行服務;二是“三網聯動”——可再生資源驅動的能源互聯網,互聯網和大數據驅動的整個信息的互聯網,無縫銜接的未來交通互聯網。

在這三網聯動的大背景下,汽車行業未來的技術發展有“四個轉型”:

第一個轉型是能源和動力的轉型,就是通常的電動化,這裡有新能源、電源和新動力;第二個轉型是信息和智能的轉型,既包括自主智能駕駛,也包括網聯式的智能駕駛和共享化;第三個轉型是材料與結構的轉型,包括輕量化、資源的可循環利用和可回收利用;第四個轉型是人和車關係的轉型,從原來的人機工程為主,向人機工程和認知工程並舉,把物理通道和信息通道對人的綜合效應進行結合,也就是人機互動和智能座艙。

02

人才培養的布局戰略——“六P理念”

“六P理念”是我們人才培養的指導原則,也是我們進行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國際交流合作的總體布局戰略。

第一是論文(paper),是指知識創新;第二是專利(patent),這是技術創新;第三是產品(product)創新;第四是模式(pattern)創新;第五是政策(policy)創新。這五個P都離不開另外一個P,就是人才(people),人才是關鍵,是金,是魂,是寶,這個理念跟我們是非常一致的。

從這幾個創新可以發現,學術界、教育界、政界、工業界都實現了貫通,體現了整個技術大變革下面必然帶來的整個產業生態的變化。

03

人才培養方法論——“四輪驅動”

1

學科交叉

學科在中國的歷史很長了,學科目前的“井田製”已經不能適應新的時代發展的需求了。我們在校內特別強調打破學院和學院之間的界限,比如我們和設計創意學院聯合,將工學和美學結合,進行汽車車內車外造車設計和開發;和交通運輸學院、電信學院聯合,進行智能交通和車輛的招生培養;和材料科學、技術學院聯合,圍繞新能源汽車進行新能源材料和新能源器件的試點班建設;我們正在聯合交通運輸學院和法律系,圍繞智能網聯汽車未來的發展,探討法律人才如何培養。

2

校企結合

我們可以對學生在學校的知識結構和到企業裡專項技能的塑造實現無縫銜接,我們和上汽大眾、一汽大眾、上汽乘用車、聯合電子、大陸集團、吉利汽車等等很多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學生走進企業實踐”、“工程師走進高校授課”、“汽車預備工程師聯合培養”等聯合培養的機制。

比如大學生很多畢業設計的論文由企業出題,企業和校內聯合組成導師組,學生主要在企業裡完成論文,研究生的論文題目向企業開放,企業在這裡遴選與企業需求吻合的主題,進行專項的資助,資助不僅是金錢的,也包括提供實驗條件,以形成了良好的校企聯合的人才培養機制。

3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我們學院有五個汽車創新車隊,包括節能汽車、電動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我們給他提供場地和指導老師,幫助他們一起尋求企業合作夥伴,這樣不僅僅的鍛煉了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還有團隊的協作能力。

4

國際交流與合作

在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我們可以看一下外面的技術,世界汽車行業,有德系、美系、日系車,但是從語言的角度來講,英語、德語、日語和中文對國際化非常重要。同濟大學汽車專業的學生是雙外語,英語+德語,同時學生有30%以上在德國進行遊學、交流合作。同濟大學有中德工程學院,汽車學院在中德工程學院有8個教室。我們和德國的很多高校、企業形成了人才培養的聯盟,給學生創造拓展國際化視野的機會。

04

人才培養的難點

從我們的實踐經驗和教學來看,面向未來的發展,我們有幾個難點,也是現在著力需要解決的問題。

1

師資力量

師資力量是首先需要解決的重點工作。大學既是育人部門,同時也是用人部門,所用的人就是教師。就我個人而言,現在白天我是博士生導師,晚上我自己變成了博士生,因為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

面向新的技術和知識的變革,我們整個師資隊伍也需要轉型和升級,需要再學再造。我們在實踐過程當中,一方面結合校內的學科交叉,建立新的培養方案、新的課程包,把交叉學院引入到我們學院承擔課程,我們還把企業裡的創新老師邀請到我們這裡授課。但是實行過程中有很多困難,因為學校有固有的體系,有一些體制的困難需要克服。

2

新教材

做講座和報告有錯誤也許沒關係,但是作為培養學生的教材,原則上不能有錯誤,行業有很多新東西,所以教材的建設是我們目前要重點做的事情。教材確實需要很好的改造,甚至有的教材需要顛覆性創新,才能適應未來或者現在的需要。

3

學生本身

目前很多學生會特別關注自己的成長,學到了很多課程他會很高興,但是學生有幾個方面的培養很難。

第一個很難培養的就是“雄心”,他們關注個人的成長,但是不願意把中國自主汽車的發展、中國品牌的發展、中國汽車的命運扛在自己的身上,在這樣的驅動下發展,個人成長比較難。

第二個比較難培養的是“匠心”,很多學生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很強,但是不夠專注,不夠專業,工匠精神在現在的學生身上尤其缺乏。很多時候的表現是缺乏專注度,同時缺乏責任心,對於這個難題,我希望以後有機會聽聽來自各界的建議。

第三個比較難培養的是現在學生的“花心”,這個花心不是感情的花心,而是質疑精神,他應該學會獨立思考,這樣他才能形成自己的判斷,自己的選擇並對自己負責,將來才能期待他對我們的國家、民族和汽車事業負責。

作者 | 邱玉芳

來源 | 中國汽車HRD

編輯 | 李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