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4年提價近20次,一斤阿膠超3000塊,東阿阿膠的好日子到頭了?

7月15日,績優大白馬股東阿阿膠(000423.SZ)開盤即跌停,超3萬手封死在跌停板上。這極具戲劇性的一幕主要緣於該公司前一日的業績預告。公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東阿阿膠預計凈利潤為1.8億元-2.16億元,同比大幅下降75%-79%,令投資者大失所望,不過,現實或許遠比許多人的想像得要悲觀得多。

9年首現虧損,東阿阿膠迎來史上最差業績

在業績預報中,東阿阿膠按慣例公布了上半年的總體運營數據,如歸屬於上市公司比上年同期下降75%-79%,盈利8.62億元,股東的凈利潤盈利在1.81-2.16億元等,並沒有給出第二季度的具體數據。

不過,結合已公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財報,我們不難看出,東阿阿膠二季度不僅僅是業績下滑那麼簡單,該季其實是虧損的,虧損額約在1.8-2.1億元之間,對於不少上市公司來說,虧損可能只是家常便飯,但對於東阿阿膠卻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信號。

作為阿膠第一股,東阿阿膠早在1996年7月29日登陸深交所,根據目前可以查到的資料,自2002年初到今年3月底的69個季度中,該公司除了在2009年第四季度曾出現過4380萬元的扣非虧損外,一直保持強勁的盈利狀態,尤其在2018年以前,該公司基本上每年均保持穩定的增長。

即使在預虧公告中,東阿阿膠也先自我吹噓一下這份輝煌的歷史:"連續十二年保持持續增長,且凈利潤年複合增長率20%以上"!

風流總被風吹雨打去。如今,這一切戛然而止。

14年提價近20次,一斤阿膠塊3000元堪比天價

不少分析人士將東阿阿膠此次的滑鐵盧歸因於該公司的提價,這確實是一個導火索。

在過去的14年裡,據不完全統計,東阿阿膠以原材料驢皮緊缺、提高研發投入等借口,對東阿阿膠、阿膠類衍生品等提價近20次,其三大主力產品之一的阿膠塊零售價從每斤80元上漲至如今的3000元以上,漲幅近40倍。

頻繁的提價對消費者的承受能力提出了一次又一次嚴峻的考驗,幸運的是,在海量廣告的加持與人們的追捧下,東阿阿膠多數時間裡總能逢凶化吉。

2018年12月,東阿阿膠再次如法炮製,發布產品漲價公告:自公告之日起,公司重點產品東阿阿膠出廠價上調6%,而在一年前的10月,該公司剛剛以提高研發投入為由提過一輪價。不同的是,新一輪提價沒有給出任何理由。

財報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東阿阿膠營收、凈利潤遭遇歷史轉捩點,分別下滑了2.16%、1.73%,外界猜測,這多半是此次提價的誘因,該公司迫切需要通過屢試不爽的提價策略扭轉頹勢。

然而,東阿阿膠這一次徹底失算了。在第一季度這樣傳統的旺季,東阿阿膠2019年沒有能夠續寫傳奇,提價不僅沒有帶來增長,反而適得其反,該季度營收驟降23.8%,歸屬股東凈利潤更是暴跌35.5%,創下了歷史最大單季下滑記錄。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刺激市場銷售,東阿阿膠不惜放鬆賒帳信用期限,應收帳款周轉天數從前些年的見款發貨增加至去年的35天進而延長到今年一季度的85天,到2019年3月底,應收帳款高達15.40億元,同比則暴增近兩倍,這些努力依然沒有奏效,存貨周轉天數已從2012年前的不足100天激增至709天,積壓明顯,今年一季度末存貨約為33.57億元,面臨巨大的跌價風險。

事實上,東阿阿膠真正的危機並非來自提價。

重行銷 輕研發,成東阿阿膠心中永遠的痛

與國內多數企業一樣,東阿阿膠同樣是一家重行銷、輕研發的公司,每年的研發費用遠遠不及廣告費用,從2012年至2016年5年的時間裡,研發支出合計僅6.88億元,同期營收合計228.48億元,佔比僅3%。

直到2017年,東阿阿膠才開始重視研發,當年研發投入2.26億,較前一年增加了30%,但仍然不到同期廣告費的一半,此時亦為時已晚。

?東阿阿膠在研發方面的長期缺席,不僅直接導致該公司產品結構單一,整個公司的業績完全依賴阿膠系列產品,也導致這款主力產品越來越難以支撐起其堪比奢侈品的售價,所謂的通過漲價實現"阿膠價值回歸"的說法看起來更像是一個赤裸裸的笑話。

在市場一片大好的時候,表面的繁榮可以掩蓋許多暗礁,但潮水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中康CMH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補益市場增速由過去的20%以上下降到5.8%。隨著存量競爭時代的到來,東阿阿膠重行銷、輕研發的惡果將越來越明顯。

此前,東阿阿膠總裁秦玉峰在年度股東大會上曾坦言正面臨十幾年來最困難的時刻。這或許只是一個艱難時世的開始。

"這是東阿阿膠,這乃是貢品,連太后都常用。"

近年來,東阿阿膠不止一次出現在從《女醫明妃傳》、《那年花開月正圓》這類年代大劇還是《產科醫生》、《因為愛情有幸福》等現代大劇中,?現在恐怕太后也救不了你了。

【紫財經】是一個鮮活有深度有溫度的科技財經自媒體,關注、轉發是最長情的表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