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道地藥材之新會陳皮

新會陳皮,廣東十大道地藥材之一,是「廣東三寶」(陳皮、老薑、禾稈草)的第一寶和貢品。新會,古稱岡州,現為廣東省江門市轄區。新會陳皮為新會柑(茶枝柑,當地又稱大紅柑)的果皮經曬乾或烘乾,並貯存陳化3年以上的產品。按其規格品質分為頭紅、極紅、蘇紅、二紅、揀紅、青皮六種貨式;按採收時期可分為柑青皮、微紅皮、大紅皮三種貨式。

新會陳皮製作工藝精良:揀果以扁身薄皮方為上品;開皮按正三瓣連蒂為標準;反皮務必做到失水軟反;曬皮需趁冬至前方有好氣象;存皮要求新皮通風常曬,適時防蟲,舊皮定裝定倉,適時返曬。新會當地素有「麻繩串灶尾熏,麻袋裝閣樓放」「年年曬新皮,舊皮少伺理」等習慣。經年陳藏的新會陳皮可奉為珍品,因此有「百年陳皮勝黃金」和「千年人蔘,百年陳皮」的說法。

陳皮之功效於《神農本草經》中記載:「主胸中瘕熱,逆氣,利谷水,久服去臭下」。《本草綱目》曰:「其味屬辛、苦、溫。辛能散,苦能泄能燥,溫能和百病。陳皮為二經氣分之葯,但隨所配而補泄升降也」。需要注意的是清代賈所學著《藥品化義》創立「葯母學說」,將陳皮列於「氣葯」,橘紅列於「痰葯」,認為陳皮「味辛則散,散則分解,故泄逆氣而快膈。用治膈痰嘔逆、穀食酒毒,功在蘇梗、枳殼之上」;認為橘紅「入肺脾,主一切痰病,功居諸痰葯之上」。清代名醫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中治痰多用橘紅,而下氣寬膈多用陳皮。橘紅,一說為陳皮去白處理,性稍烈於陳皮。有意思的是葉氏用二陳湯時常會特別註明要用新會陳皮。新會當地民間有將陳皮點燃,淬入花生油裡,如是反覆十多次,製成的油用來擦背部肺腧、定喘二穴,對治療小兒夜咳有效;或塗抹於肚臍神闕穴,治療小兒食積如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