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所不知道的新會陳皮傳說

關於陳皮的記載最早的史料是東漢成書的《神農本草經》,其中提到「橘柚,味辛溫……一名橘皮」,此處的「橘柚」應是指芸香科植物橘的果皮。

而對「陳皮」兩字有明確註解,首見於清代後期《本草害利》,「廣東新會皮為勝,陳久者良,故名陳皮。福建產者名建皮,力薄。浙江衢州出者名衢皮,更次矣」,此時陳皮常以產出地點命名。

在《中醫藥大辭典》中,民國名家張壽頤也是如此記道:「新會皮,橘皮也,以陳年者辛辣之氣稍和為佳。」

新會皮即廣陳皮,關於「廣陳皮」一名的由來,新會流傳著這樣一個久遠的故事:今天的廣東、廣西和海南島一帶,古時統稱為嶺南,因遠離中原,經濟落後,被視為蠻夷之地。宋代以前,新會雖然已經有人種柑,但都是小打小鬧,自產自銷,沒有規模化生產。

當地人對柑皮入葯不甚了解,隻知其香味,偶爾烹調時用之。也有懂醫之人,將柑皮曬乾留用,作為化痰止咳、理氣止痛的—味中藥。但還沒有總結推廣開來,甚至沒有一個正式的名字。

而廣陳皮的得名,有賴於南宋宋理宗年間,黃廣漢的夫人米氏為楊太后治療乳疾,直至痊癒的佳話。

米氏用此柑皮入葯,熬製湯藥給楊太后服用,康復後的楊太后喜不自勝,喚來米氏詳細了解神葯的名稱及出處。

因為這特製的柑皮為曬乾後又保存了若乾年的老舊皮,可稱作「陳皮」。

其製法為其丈夫黃廣漢所創,所用原料柑皮又產自廣東,當時的「廣」是繁體字,「廣」字頭下一「黃」字,取「廣」字為名,寓意廣東產柑,黃家所創。一語雙關,堪稱絕妙。

楊太后聽到廣陳皮這個名字後鳳顏大悅,對廣陳皮的功效和米氏的醫術讚賞不已,奏請宋理宗皇帝,封賞米氏為「邦顯一品夫人」。黃氏族譜雲:米氏「調治後乳,著手成春,敕封邦顯。」

雖然關於「廣陳皮」名稱的來歷只是個傳說,無法考證,但廣陳皮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均被收錄,這便已經足夠。

到了元朝,新會人種柑已經非常普遍,僅龍溪陳氏一戶人家便有「甘(柑)子田租十石」;

明代時新會已經利用境內的沖積平原大規模種植柑橘;

清朝時「其柑種植之千百成圍,每歲大賈收其皮」。

直至現今,新會陳皮更是成為了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不僅可以入葯,也可以作為保健食療,進行日常養生,還可以沖泡作為茶飲品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