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灣區房企進入橫盤時代:更名背後以“穩”為先

在“房住不炒”與“租售並舉”的政策調控基調下,地產行業迎來橫盤時代。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熱點區域,粵港澳大灣區備受矚目,樓市的熱度也有所提升,2018年以來,大灣區內的多座城市均頒布了相關調控政策。

在市場步入下行通道的過程中,房企轉型成為重要命題,而“更名”也成為轉型的標誌。據《中國經營報》記者粗略統計,2018年以來超過20家房地產企業更改名字,其中包括萬科、恆大、保利以及中國奧園等知名房企。

萬科相關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更改名字是為了擴大經營範圍,而不是為了“去地產化”,萬科仍需要鞏固好開發業務這一基本盤。中國奧園則表示房企更名做多元化轉型,一是為了不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二是希望增強集團品牌知名度和美譽,促使品牌溢利產生,在房地產開發競爭中突圍而出。

對於房企而言,高速增長的“黃金時代”或已過去,在此背景下,各路房企在傳統地產業務的基礎上,紛紛尋找新的盈利增長點。

大灣區進入橫盤時代

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房地產調控政策發布接近110個城市與部門(縣級以上),發布的調控政策次數多達270次以上。而到2018年,截至2018年12月前,全國已發布的各類調控更是多達444次。

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頒布前夕,樓市的熱度也有所提升,為了貫徹“房住不炒”的政策,大灣區內的9座城市均頒布了相關調控政策。以廣州樓市為例,自2017年“3·17”和“3·30”兩項樓市調控政策頒布實施以來,截至目前,大灣區多個城市限購、限價、限售、限商、限簽等政策仍在嚴格執行。

隨著房地產調控政策更新,新房銷售持續降溫,尤其是2018年三季度以來,房企打折促銷的案例急劇增多。克而瑞地產研究分析指出,2018年上半年商鋪的折扣力度一度低至6?7折,而到了9月份,普通住宅的折扣力度也進一步加大,特價房出現從6.4?8.5折不等的折扣優惠。

在傳統開發業務面臨瓶頸的同時,房企收斂擴張,在土地市場的表現最明顯。據中原地產的研究數據,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全國土地成交面積出現連續下滑,其中9~11月連續3個月土地成交面積同比下滑,11月更是下調5%。

新城控股副總裁歐陽捷認為,未來房地產市場將進入橫盤時代,成交面積將長期維持在現有水準上下,房價基本穩定在橫盤區間內小幅波動。

中金公司近期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不論從大周期還是小周期來看,目前房地產市場已經跨過頂部,進入下行階段。此外中金預測,2019年全國建案銷售大概率將出現5年來首次同比下跌,面積、金額跌幅預計均在10%左右。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全年已有超過20家房企在名稱中摘掉“地產”二字,在市場環境持續下行的情況下,房企在多元化業務方面的動作正在呈現加速態勢,主要衍生的板塊業務分為五大方向:養老地產、文旅地產、特色小鎮、教育地產和物流地產。

房企轉型各顯神通

經過多年的增量時代,目前房地產行業已經邁入存量時代,在新的多元產業之中發現商機,成為未來房企發展方向和重點。

各大房企去地產化,向其他物業轉型的決心,從房企扎推改名的情況也能窺見一二。2018年以來,時代地產、中國奧園紛紛去掉“地產”二字,更名為“時代中國”和“奧園集團”,萬科旗下的深圳萬科房地產更名為“深圳萬科發展”。

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在2018年12月的南方區域媒體交流會上表示,從未來發展方向來看,人們所需要的東西,不只是房子本身,如果僅有房子而沒有合適的內容放進去,就缺少圍繞美好生活的服務。從這點講,我們的行業還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

“美好生活”是鬱亮常提起的一個詞語,這也預示了萬科多元化發展的方向。據悉,萬科在2018年積極拓展其他業務,包括商業開發和運營、物流倉儲服務、產業城鎮、冰雪度假、養老教育等業務。

2018年上半年萬科將租賃住宅業務確立為核心業務,累計獲取房間數超過16萬間;5月,萬科物業聯手珠海橫琴試點“物業城市”;7月,萬科物流倉儲服務業務通過並購方式獲得太古實業有限公司旗下7座冷庫,實現了對國內一線城市及內陸核心港口城市的冷鏈業務覆蓋。

除了萬科之外,中國奧園、恆大集團等房企的轉型動作也愈發深入。中國奧園在“更名”後表示,近幾年來,奧園實現持續跨越發展的良好態勢,綜合實力持續提升。奧園提早布局,目前已涵蓋地產開發、商業運營、物業管理、健康醫美、文旅養生、跨境電商等板塊,隨著各板塊規模的不斷擴大,形成了“一業為主、縱向發展”的業務格局。

在房地產業務的基礎上,恆大集團的多元化觸角已經拓展至文化旅遊、健康養生以及高科技產業。尤為引人關注的是,恆大集團2018年開始涉足高科技產業,計劃未來10年投入資金1000億元。除了與中科院、哈佛大學開展合作,恆大集團同時收購了備受矚目的法拉第未來,從而在高科技產業邁出關鍵一步。

“對於恆大而言,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尤其是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後,要借助規模的優勢進行多元化布局。”同策谘詢研究部總監張巨集偉在受訪時表示,多元化對於恆大的房地產業務也有著諸多益處,可以獲取低成本的土地,並通過其他產業進行融資。

規模增長分化加劇

在調控重壓下,標杆房企依然實現逆勢增長。2018年12月31日,克而瑞研究中心發布了《2018年度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TOP200》。榜單顯示,國內房企單家最高銷售業績達到7286.9億元,刷新行業歷史紀錄;同時,銷售額過千億的房企數量突破30家。

此外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共計156家房企躋身百億軍團,較2017年增加12家,銷售額共計11.4兆元,市場份額超75%,行業集中度加速提升。

“規模也是很重要的,雖然說要打造一個小而美的公司,但是不能小到只有100億元,我覺得千億元還是很有必要的。”綠地香港首席運營官侯光軍在2018年中期業績會上表示,2018年銷售將達到400億元以上,未來3到5年實現千億規模。

《2018年中國城市價值白皮書》指出,不同規模地產企業的發展路徑呈現出不同的分化趨勢:大型房企繼續提升增量市場份額或轉型綜合開發運營商,實現產融結合;中型房企在擴大新房開發銷售規模的同時,提升細分領域的運營能力、盤活存量資產;小型房企將圍繞存量房市場轉型為服務商。

中原地產項目部總經理黃韜認為,從以往的經驗來看,規模分化只會進一步促進房地產行業“大魚吃小魚”的局面,國有大型房企由於有銀行信貸資金的支持,將佔據更多市場份額,而中小型房企多數將被淘汰。

據近期合富研究院、保利研究院聯合發布的研究報告表明,未來10年內國內住房開發將呈規模高位的窄幅箱體運行(慢增或負增),房地產難以回到高速增長的年代,3~5年內政府仍高度重視風險防控,對房地產以“穩”為先,市場將由“短周期上下波動”向“長周期穩速”發展。

2018年大灣區房企紀事

2018年3月5日

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頒布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

2018年3月28日

深圳“三價合一”政策正式落地,專家指出此舉規範了二手房市場交易,全面壓縮“陰陽合約”生存空間。

2018年5月初

佛山市住建局發布特急通知,對房企不得夜間開盤銷售、車位承諾銷售價格區間等銷售秩序做出規範。

2018年6月28日

合景泰富地產控股有限公司宣布公司名稱更改為“合景泰富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

2018年7月25日

廣州住房公積金新規發布,其中包括限制頻繁交易等投機行為的提取資格等多個條例。

2018年7月31日

深圳市樓市調控再次更新,發布《通知》要求個人3年內禁止售房,企事業部門禁止購房,商務公寓隻租不售。

2018年9月4日

深圳市萬科房地產有限公司宣布公司名稱更改為“深圳市萬科發展有限公司”。

2018年9月12日

保利地產臨時董事會審議通過《關於變更公司名稱的議案》,同意公司名稱由保利地產變更為保利發展。

2018年11月29日

中國奧園宣布將“中國奧園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更改為“中國奧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