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型房企預期謹慎 成長型房企競逐城市群

經歷過去兩年的去庫存之後,三四線增長乏力,2018年以及今後的房地產市場機會在城市群和都市圈,主要是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城市群、京津冀以及西南、華中城市群,其中,又尤以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最為顯著。

3月份密集的房企年報披露過半,在2017年一片大好的業績總結之後,超大型房企和標杆房企表達了他們的謹慎,甚至是憂慮。

“中國住房全面短缺、房價單邊快速上漲的時代已經結束了。”3月27日,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拋出了這一論斷。

作為行業風向標,萬科的觀點代表了一些大型房企的看法。而萬科不設銷售目標的做法,也被更多房企借鑒。

硬幣的另一面則是,中國城市化進程還未結束,房地產行業的規模化競爭也在路上。一些區域型房企還在加速擴張,爭取早日跨過千億、3000億的門檻。在2018年,類似泰禾、新城控股、陽光城、龍光地產、富力地產、中國奧園等房企,依然設定了非常進取的銷售目標。

值得關注的是,多位房企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表示,經歷過去兩年的去庫存之後,三四線增長乏力,2018年以及今後的房地產市場機會在城市群和都市圈,主要是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城市群、京津冀以及西南、華中城市群,其中,又尤以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最為顯著。

謹慎的大公司

2017年,碧桂園、萬科和恆大成為國內地產界率先跨入5000億銷售規模大關的巨型房企,碧桂園更是在去年摘得全球第一大房企的桂冠。

但是談及對2018年的銷售預期,三家地產巨頭紛紛三緘其口,出言謹慎,都在有意淡化對銷售規模的追求和強調。

“我不是數學家,所以我沒辦法預測數字,我們就當好農民種好地吧”,3月27日,鬱亮談及萬科銷售目標時表示。

3月20日的碧桂園業績會上,出乎意料地沒有提出今年的銷售目標;6日後在香港,恆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同樣沒有明確恆大2018年的銷售目標。“今年的5500億元目標是合適的,就算制定8000億元也是可以完成的,但沒有這個必要。”許家印說。

中海地產、招商蛇口等龍頭房企,將今年的增長率設定在低於去年的水準。中海將目標上調25%至2900億港元;招商蛇口設定為增長30%至1500億元。

龍頭和標杆房企謹慎的背後,是2018年房地產市場調控不放鬆、金融持續去杠杆以及進入“租購並舉、住有所居”的新時代,都令房地產行業的基調與過去兩三年大不同。

“調控持續,價格要穩,這是2018年的主旋律。”招商蛇口常務副總經理朱文凱認為,2017年房地產市場銷售額、成交面積都創了新高,但是今年估計會是一個高位盤整的狀態,這已是行業共識。2018年限價、限購和限售政策都將是常態化的,政府會以價定策,就是價格不能大漲也不能大跌,各個地方會分類調控、分城施策。房企必須學會應對這樣的市場。

一家房企佛山公司的負責人表示,佛山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尤其是限價非常嚴格,如果限價今年持續不放鬆,會導致過往兩年拿下高價地的房企面臨銷售的困難和資金的壓力。

重倉城市群

儘管面臨不確定的市場,但樂觀派也大量存在。

從目前發布年報的房企來看,仍有不少房企提出了進取的銷售目標。如龍光地產2018年銷售目標定為660億元,較2017年同比增長超過50%;中國奧園2018年銷售目標定為730億元,同比增長60%;富力地產今年提出1300億元的銷售目標,內部甚至定到了1500億,同比去年翻倍。

泰禾、新城控股等房企要在未來兩三年衝擊3000億,仍然非常樂觀。

這些房企依然走在快速規模化的路上。21世紀經濟報導粗略統計,目前提出千億、2000億、3000億目標的房企,已有30多家。

“規模化競爭永遠都有,規模沒有邊界”,前述房企高管人士表示,當前中國的城市化遠未結束,城市群和都市圈投資仍有巨大機會,一二線和環一線城市受益軌道交通,產業和人口溢出,仍有巨大的需求,一些成長型房企仍然具備彎道超車的太空。

“三四線去庫存在去年得到了極大的釋放,今年大概率會放緩,反而一二線和環一線有表現機會”,這位高管分析,上述向千億、3000億進軍的房企,均在城市群布局一二線,儲備了大量土地,以及可售貨源。

華南地區、粵港澳大灣區目前已成為炙手可熱的房企必爭之地。“華南佔我們公司業績1/3,今後三年在華南的業績要達到千億級別”,一家總銷售規模數百億的房企高管表示,公司會繼續投資粵港澳大灣區這樣的城市群,預計今年銷售將會翻番。

中國奧園主席郭梓文透露,2018年公司可售貨值為1215億元,有信心達成730億的銷售目標。其中,粵港澳大灣區是重中之重,公司已實現大灣區“9+2”城市全覆蓋,共有項目50個,土地儲備總建築面積約753萬平方米,總貨值約980億,預計2018年可售貨值約418億。

深耕深圳及周邊城市的龍光地產2018年計劃推出逾30個全新項目,可售貨值逾人民幣1300億元,其中65%分布在粵港澳大灣區。

2017年,華東區域在招商蛇口的業績貢獻中佔到了30%,超過了深圳;朱文凱表示,今年華南(除去深圳)、華中也會接近深圳。

近兩年表現激進的閩系房企融信年報顯示,融信的土地儲備達2315萬平方米,60%位於一二線城市,覆蓋了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中部、成渝、西部城市5大核心城市圈。

萬科、恆大、中海、碧桂園等超大型房企拿地也聚焦核心城市經濟圈。萬科2017年新增216個項目,總規劃建築面積4615萬平方米,新增項目90%(權益投資金額)位於一二線城市,平均樓面積均價7908元/平方米。萬科董秘朱旭表示,今年將會繼續審慎投資策略。

規模與利潤平衡術

克而瑞等機構指出,2018年是地產行業深度調整的關鍵一年。隨著調控政策和銀根的收緊,中小型房地產企業生存愈發艱難,而大型房企則加快收並購和土地儲備的步伐,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

據統計,2017年TOP10房企已經佔據了近1/4的市場份額,集中度較2016年末提升了5.7個百分點,龍頭房企的規模到了一個峰。

在這樣的節點上,面對2018年不確定的市場和行業下行的風險,龍頭房企和標杆房企普遍開始強調規模和利潤的協調增長。

另一方面,去年房企銷售創新高令淨利潤大幅增長,如房企淨利之王中海去年實現超過400億港元的淨利潤,萬科去年實現淨利潤281億元,同比增長33.44%;碧桂園則實現約260.63億元淨利潤,增長126.3%。

而今後如何保證這樣的淨利潤增長,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做企業家一定要進取,以前恆大做規模第一房企,現在要做利潤王。”許家印稱,恆大要走自己的路,只要利潤目標完成,即便未來跌出前三或者前十都無所謂。

中海地產財報指出,2018年集團將主要資源聚焦於住宅開發,加快周轉、加快規模發展,達成較快增長,實現規模與利潤均衡增長;龍光地產也明確提出“銷售提速,利潤增長”的雙目標,強調利潤與增速同步增長。

鬱亮則指出,未來萬科將通過住宅開發及各類新業務如長租公寓、物流地產、商業運營等來實現淨利潤的增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