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腿紋不對稱往往暗示這種病,超過3歲難恢復!

寶寶出生後的各種變化,寶媽奶爸們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連寶寶腿上的褶子都時常留心。

正常情況下,寶寶的腿紋都是對稱的,但有些寶寶卻出現:左腿上有三道,右腿才兩道腿紋的情況

這是怎麼一回事!?

寶寶腿紋不對稱,可得引起注意了:

曾有報導

這腿紋不對稱怎麼就是病了?怎麼牽扯到髖關節發育不良了呢?那就聽小薇來分說分說~

首先來了解什麼是髖關節發育不良

又稱「發育性髖關節脫位」、「DDH」,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兒童肢體畸形病。常表現為寶寶的髖關節錯位、脫臼,且女孩發病率要遠遠高於男孩。

女寶心裡苦~

髖關節發育不良病因尚不明確,但有以下現象的卻是髖關節發育不良的高危人群:

在寶媽妊娠期間胎位不正或者寶寶髖臼、韌帶、股骨頭存在先天性發育異常的;

產後嬰幼兒包裹不當、抱姿過緊,即習慣給寶寶雙腿包裹過緊,或是用胳膊抱寶寶的;

有家族史、臀位產(臀部先生出來的孩子)、有斜頸或者足部畸形、出生體重超過4公斤、母親生產時年齡大於35歲、髖關節彈響的孩子等情況的,都容易影響寶寶的骨骼發育,造成關節錯位、脫臼。

而一旦髖關節錯位、脫臼:

那寶寶就會出現肢體短縮(不等長)、步態異常(走路瘸拐)、慢性疼痛或早期骨關節炎等現象,嚴重影響到學習和生活,甚至造成心理負擔,出現自卑、抑鬱等悲觀情緒,所以早發現早治療就勢在必行。

那麼問題就來了:

寶寶腿紋不對稱就是髖關節發育不良嗎?

雖說大部分的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患兒,都有腿紋不對稱的情況,但造成腿紋不對稱的原因卻有很多:或許是本身皮膚所致,或許是寶寶太胖引起。

但髖關節發育異常通常有這些癥狀:

腿紋位置、數量不對稱

讓寶寶趴著,兩腿伸直,左右腿的紋路一高一低,不對稱;或是一條腿三條腿紋,另一條腿就一條腿紋,數量不等。

兩腿膝蓋高低不一、伸直後不等長

讓寶寶坐下,兩腿併攏,足跟對齊,兩腿膝蓋明顯高低不等,低的那一側,就說明有脫位現象;或是讓寶寶躺下,雙腿自然彎曲,兩腿膝蓋不在同一水準線上,向兩側打開腿,兩邊打開的幅度不同的。

下身活動時有異響、髖關節活動不對稱

給寶寶把尿或者是寶寶活動下肢時,常可以聽到關節發出「哢噠」聲,有時還伴隨著寶寶的哭鬧;或是寶寶平臥時,兩髖、兩膝各屈至90度後,用手分開其大腿時很緊,外展打開的幅度不能超過70度。

此外

能獨走的小孩可能會出現脊柱彎曲、跛行、鴨子搖擺步態的現象,或感覺到疼痛。

走路不穩、跛行

所以若想知道自家寶寶是否中招

寶媽奶爸在家可以這樣自測,一旦發現寶寶有以上癥狀,帶寶寶去專科醫院檢查是刻不容緩。

所以重點來了

發現寶寶腿紋不對稱具體要怎麼做才好?

首要任務自然是帶寶寶去骨科檢查,醫生會根據寶寶月齡,使用超音波或者X射線來檢查;

醫生還會根據不同情況,提出相應的治療措施:給寶寶使用專用的寬尿布,佩戴專用的矯正背帶或支具,少部分嚴重情況會採取手術治療等。

要知道,早治療對寶寶是很有益處的:

一般在2個月內,治療效果最佳;

3個月後,治療方案雖會複雜很多,但也可以達到理想狀態;

1歲以後,往往需要通過手術矯正了;

可一旦超過3歲,就很難恢復正常了。

所以寶寶一旦有異常癥狀,一定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排查,最好每隔1個月左右就帶娃去醫院複查,看看是否有所改善。

定期帶娃去醫院複查

Ps:腿紋也會隨小孩的成長髮生變化,可能這個月對稱下個月又不對稱了,因此在寶寶走路之前,也都需要定期給寶寶複查。

當然了,平時生活中也要特別注意

能避免的也要盡量避免,比如寶媽們要做到堅決拒絕蠟燭包(從頭到腳綁得直直的),綁腿(兩腿直接下垂)等舊習,要讓寶寶兩腿像青蛙一樣盡量分開,有施展的空間。

總之,寶寶腿紋不對稱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不能掉以輕心就對了,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去醫院檢查,覺的有用,記得點【】哦~

本文為健康之路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