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明明不胖,卻還有拜拜肉?

作者/周嘉俊

審稿/張帥

會員

「我明明不胖啊,為什麼還有拜拜肉?」

「教練教練,我要減去我的拜拜肉!」

我經常遇到一些女生被這個問題困擾,今天就來給大家全方位解析一下「拜拜肉」。

「拜拜肉」位於我們上臂後側,當你揮手說「拜拜」的時候,就能感受到它在你臂下的顫抖和晃動。

很多人說,我其他的地方也不胖,有沒有什麼專門的訓練,隻減拜拜肉?

首先,我們得明確一件事——局部減脂在客觀上是不存在的!

*具體理論闡述,請戳文末相關閱讀。

不過,雖然局部減脂不存在,但局部塑形還是可以實現滴,通過發展肌肉體積,讓我們鬆弛的肌膚,恢復緊緻而富有彈性,那麼藏在「拜拜肉」深層的肱三頭肌,就是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對象了。

肱三頭肌肌肉解剖

既然它叫肱三頭肌,顧名思義,它是由三塊肌肉組成,分別是:長頭、內側頭和外側頭。

(圖中:長頭—紅色部,內側頭-綠色部分,外側頭-黃色部分)

1、長頭:三塊肌肉裡最長的肌肉,也是唯一一塊雙關節肌,它附著在我們的肩關節和肘關節,具備使我們完成肩伸和肘伸的功能。

什麼是肩伸和肘伸呢?

我們把整個手臂從自然下垂的狀態抬到身後的動作就是肩伸;喝完水後把杯子放在桌子上的動作,就是肘關節在做伸的動作。

2、內側頭&外側頭:分別位於我們肱骨的內側和外側,它們都是單關節肌,跨過肘關節,所以它們能完成伸肘的動作。

肱三頭肌訓練動作

結合肱三頭肌的位置與功能,我們知道肱三頭肌的解剖功能有肩伸和肘伸動作,但是在實際運動當中並不存在,實際運動當中更多的是肩屈肘伸,所以其實肱三頭肌長頭是個傳力槓桿,不是解剖意義上的收縮,是在力學層面聯動肩關節和肘關節,所以對肱三頭肌進行訓練,推對它來說是一個比較好的動作。

一、跪姿俯臥撐

1. 準備姿勢:跪在瑜伽墊或平衡軟榻上,雙手撐地,雙腳併攏,雙手與肩同寬,並位於胸部正下方,雙手伸直,大腿、軀乾和頭部成一條直線。

2. 開始訓練:以膝蓋為支點,主動彎曲肘關節,讓身體勻速下落,直至胸部與地面為一拳距離,稍作停留,雙手同時用力,回到準備姿勢,重複進行。

TIPS

1.如果強度過大無法完成,可在胸部正下方放一個籃球或葯球,讓身體下落,胸部輕輕碰到球體,暫停一下,雙手同時用力,回到準備姿勢。

2.在動作過程中需要收緊核心,避免出現塌腰和撅屁股的現象。

3.手臂與軀乾的夾角大概在45°左右,不要貼得過緊和打得太開,同時避免出現肘超伸,即肘窩外旋朝前的動作。

4.雖然肱三頭肌長頭具備肩伸的動能,上肢推的動作有點背道而馳的味道,但其實長頭在上肢推動作過程當中,是一塊很好的穩定肌。

二 、啞鈴豎直推舉

1.準備姿勢:取一對適當重量的啞鈴,用坐姿或站姿的方式,核心收緊腰背挺直,把啞鈴高舉過頭頂,手臂伸直,雙手掌心朝前。

2.開始訓練:主動屈肘讓啞鈴勻速下落,前臂與地面永遠保持垂直的狀態,到肘關節與肩關節在同一水準面,且讓肘關節略前於肩關節處,稍作停留,主動發力回到準備姿勢,重複進行。

TIPS

1.在準備姿勢手臂伸直的時候,要盡量讓啞鈴、手腕、肘和肩呈一條直線垂直於地面,避免出現翻腕、肘超伸、啞鈴在頭前側等錯誤動作,且在動作過程中要時刻保持啞鈴、手腕和肘呈一條直線並垂直於地面。

2.如果採用坐姿進行訓練,一定不能使用靠背,因為在推的動作過程當中,需要肩胛骨的上迴旋來維持肩關節的結構穩定,使用靠背會限制肩胛骨上迴旋,同理,下落過程中如果肘關節過度往後,在推的過程中同樣會限制肩胛骨上迴旋。

三、臂屈伸

1. 準備姿勢:坐在與膝同高或略高的床邊或者硬椅子上,雙手放在臀部兩側,手指朝地,雙腿併攏,雙腳放於身前,軀乾保持挺直,伸直雙臂,撐起身體,讓臀部向前離開支撐物。

2. 開始訓練:主動屈肘,讓軀乾盡量豎直勻速下落,稍作停留,主動伸直雙手,恢復到準備姿勢,重複進行。

TIPS

1.切記!支撐物一定要是穩定物品,且不能太軟。

2.下落深度因人而異,切勿過度勉強自己從而造成損傷。

3.發力過程中避免使用臀部或腿部發力,從而減少肱三頭肌的刺激,如遇到力竭現象,迅速收回一隻腳墊在臀部下方即可。

四、頸後臂屈伸

1.準備姿勢:取一個適當重量的啞鈴或礦泉水瓶,坐在椅子上,保持腰背挺直,單手握住啞鈴,高舉過頭頂,手臂伸直並垂直與地面,讓啞鈴平行於地面,掌心朝前。

2.開始運動:主動彎曲肘關節,讓啞鈴勻速下落至頸後,稍作停留,發力回到準備姿勢,重複訓練。

TIPS

1.秉承「寧輕勿重」原則,切勿拿過重負荷,保持啞鈴在同一平面運動,並稍微低頭,別砸到自己聰明的大腦。

2.穩定住肩關節,避免出現肩關節代償性動作。

五、俯身臂屈伸

1.準備姿勢:取一個適當負荷的啞鈴或者礦泉水瓶,單手持握,雙腿前後分開成弓步,前腿屈膝後退伸直,對側手撐在膝蓋上方,持鈴手上臂貼緊軀乾,前臂自然下落。

2.開始訓練:主動伸肘,到手臂伸直,稍作停留,勻速下落,並重複訓練。

TIPS

1.膝關節不要超過踝關節,以免增加前腿負荷。

2.上臂貼緊軀乾,避免出現肩關節動作。

3.整體動作勻速進行,避免使用慣性。

六、彈力帶下壓

1. 準備姿勢:彈力帶綁在穩定的柱子上,面對柱子,雙腿分開,把彈力帶兩頭纏在兩手手掌並握住彈力帶,屈髖屈膝,脊柱伸展,上臂貼緊軀乾,手肘彎曲。

2.開始訓練:主動伸肘,使雙手掌心下壓到臀部附近,稍作停留,勻速回到準備姿勢,並重複訓練。

TIPS

1. 避免彎曲踝關節使身體成半蹲動作,從而增加大腿負荷。

2. 脊柱伸展,避免出現塌腰現象;盡量保持上臂緊貼軀乾,避免出現肩關節動作。

3. 動作過程中盡量有控制且勻速進行,切記不能出現爆發性下壓,慣性複位的動作,以免出現肱三頭肌刺激不足的現象。

如何設計訓練計劃?

以上動作建議每次選擇2-3個加入到你當天的訓練計劃中(至少有一個俯臥撐或豎直推),頻率為每個動作10-15次,共做3-5組;每周最少進行兩次這個部位的鍛煉,堅持一段時間,會有一定的塑形效果。

根據WAPS訓練計劃設計的原理,上肢單關節的力量訓練建議放在深蹲、硬拉這些全身關節聯動的訓練動作之後,而且訓練後一定記得進行放鬆,可以藉助泡沫軸按壓或牽拉放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