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伏天,排毒正當時,多食三物,常揉四處,做好五件事,助力健康

正常情況下,人體有一整套排毒系統,可以很好的給人體排泄毒素。

然而,許多的不良習慣,會導致排毒系統「異常」,不能及時排出毒素。

日積月累,人體內便會或多或少,堆積一些毒素,危害人體健康。

三伏天,人體毛孔張開,新陳代謝加快,氣血運行加快,是排毒好時節。

此時,抓住天時,給身體好好排排毒,對於秋冬健康,十分有益,莫忽視。

身體出現下面幾種表現,說明體內毒素過多了

1、額頭起痘、口舌潰瘍,小心是心臟有內火,或是火毒。

2、臉色晦暗、出現痤瘡、粉刺、黃褐斑,需要小心肝臟毒素過多。

3、面部長斑、白帶增多、出現濕疹,小心脾臟的功能受損,導致毒素沉積。

4、便秘、口臭、放屁很臭、膚色粗糙、黯沉、長痘,小心腸道毒素過多。

5、皮膚呈銹色,多愁善感,早起容易便秘,小心是肺部毒素過多。

6、下頜長痘、體倦,神疲思睡,四肢無力,尿頻尿少,小心腎臟毒素過多。

三伏天,排毒正當時,多食三物,常揉四處,做好五件事,助力健康

多食三物

1、黃瓜

三伏天,吃點黃瓜,不僅可清熱解毒,還有助於「清掃」體內垃圾。

黃瓜含有一種叫做黃瓜酸的物質,可加速身體的代謝速度,從而排出毒素。

黃瓜中還含纖維素,對促進腸蠕動、加快排泄和降低膽固醇,有一定作用。

2、木耳

木耳,堪稱腸道的「清道夫」,能促進腸道蠕動,排出有毒物質。

所以,吃點木耳,也有助於人體排毒。

3、芥藍

芥藍,營養豐富,具有消水腫、排毒的功效。

芥藍,帶有一定的苦味,能刺激人的味覺神經,增進食慾。

此外,含有大量膳食纖維,可增加胃腸消化功能,促進腸蠕動,有寬腸通便的作用。

所以,多吃點芥藍,也有助於人體排毒。

常揉四處

1、按揉腋窩

經常按揉腋窩的極泉穴,可祛除心臟的火鬱毒素。

將四指併攏置於腋窩下,順時針和逆時針按摩,每10圈交換一次,共按摩100~200次。

播放GIF

2、揉太沖穴

肝臟,負責人體解毒工作,按揉太沖穴,可以幫助排毒。

用拇指按揉太沖穴3~5分鐘,感覺輕微酸脹即可,不要用太大的力氣。

播放GIF

3、揉腹部

經常按揉腹部,有助於潤腸通便,促進腸道排毒,更健康。

播放GIF

4、揉腳窩

腳窩,湧泉穴位置,經常按揉,有助於腎臟排毒。

用按摩手法推搓、拍打湧泉穴,可使人精力旺盛,體質增強,防病能力增強。

播放GIF

做好五件事

第一件:常飲茶,促排毒

飲茶,可促進血液循環,進而促進人體排毒。

蒲公英根紅茶,泡水喝,有助於肝腎排毒。

蒲公英,入肝經,擅長排肝毒,提高肝臟解毒能力。

將其根莖,發酵後,炒製成茶,泡水喝,可降低寒性。

蒲公英,還有「尿床草」之稱,可利尿散結,有助於腎臟排毒。

所以,經常用其泡水喝,對於肝臟、腎臟排毒,都十分有益。

播放GIF

苦藍菊根茶,泡水喝,有助於腸道排毒。

苦藍菊,是葯食兩用的小植物,其根莖,含有菊粉、咖啡酸、綠原酸和苦味質,還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可養護腸道,調節腸道菌群。

此外,還含有低聚果糖,可清腸排毒、改善脂質代謝,幫助腸道排毒。

所以,經常泡上一杯,可以給腸道排毒,助力人體健康。

播放GIF

第二件:睡好覺,促排毒

良好的睡眠,對於身體排毒,十分重要。

人體的五臟六腑,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會得到休息和自我修復,不僅有利於人體排毒,對於身體健康,亦十分重要。

所以,要好好睡覺,切莫熬夜,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盡量在晚上十一點前,進入睡眠狀態。午間休息時,還可以小睡20-30分鐘左右午覺,不僅可以補充睡眠,還有益於心臟健康,助力身體健康。

第三件:潤腸道,促排毒

潤腸道,凈二便,改善便秘,促進腸道排毒,保護健康。

早起後,喝杯溫開水,及時排便,還可促進肝腎排毒,一舉多得。

人體睡眠時,各個部位在排毒,早上喝點溫開水,毒素物質以水為載體被排出了體外。

練習卷腹,增強腹部運動,增加腸道動力,促進更好的排毒。

卷腹和仰臥起坐不同。

動作要領,上半身和腿部,向腰腹部位置靠攏,形成一種卷腹的效果。

每天早晚堅持,先堅持50個,再慢慢的加量。

四件:通經絡,促排毒

經絡通,氣血暢,排毒好,更健康。

敲手臂內側,疏通心經。

心經,始於腋下,止於小拇指指尖,貫穿上臂內側。

兩臂各捏揉,加敲打, 5~10 分鐘。

敲大腿內外側,疏通肝膽經。

肝膽不好,會影響人體整個排毒系統。

疏通肝膽經絡,有助於人體更好的排毒,助力健康。

膽經在大腿外側,肝經在大腿內側,經常敲打即可。

播放GIF

敲小腿外側,疏通脾胃經。

敲打小腿外側,足三裡穴,5分鐘,可生髮胃氣、燥化脾濕,有助延年益壽。

第五件:刮穴位,促排毒

人體的穴位,能夠幫助排毒,可以用硬幣刮這些穴位。

在用硬幣刮之前,需要將其洗乾淨,最好用酒精消毒之後再使用,以免皮膚破損後細菌感染。

刮大腸俞穴

位置:屬足太陽膀胱經,大腸之背俞穴,在腰部,當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刮小腸俞穴

位置:取穴時常採用俯臥姿勢,小腸俞穴位於骶部,當第一仙椎左右二指寬處,與第一骶後孔齊平。

刮天樞穴

位置:位於腹部,橫平臍中,前正中線旁開2寸,當腹直肌及其鞘處,有第10肋間動、靜脈分支及腹壁下動、靜脈分支,布有第10肋間神經分支,深部為小腸。

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