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甲骨文裁員與阿里巴巴去IOE往事

5月7日,甲骨文中國北京公司召開會議,正式宣布了中國區的裁員方案。此次主要裁撤的是甲骨文中國區研發中心(CDC)相關人員,目前甲骨文在中國有研發中心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蘇州、深圳、大連等。

首批裁員約900餘人,其中超500人來自北京研發中心,第二批裁員或將在7月進行。而整個CDC共約1600人。也就是說,此CDC將被整個關閉。

一石激起千層浪。對於背後原因眾說紛紜,有人說是成本問題,這些崗位要轉到印度去;有人說,這是因為甲骨文創始人對中國態度不友好,不希望為中國培養更多工程師;也有的人認為,是甲骨文沒能跟上雲時代。

自1989年進入中國市場,甲骨文在華耕耘已有30年。中國雖然並不是甲骨文亞太地區最看重的市場,但是它在這個地區最大的客戶卻在中國,在杭州。

這個客戶是阿里巴巴。

2003年,淘寶網的成立,阿里的技術系統逐漸變得龐大複雜。到2007年,阿里在IT上的投入之大,使之成為Oracle在中國的標杆用戶,擁有一流的Oracle數據庫DBA團隊和全球最大的Oracle集群。

當年,阿里首席數據庫管理員馮春培被Oracle公司亞太區高級副總裁Brian Mitchell接待,被授予了甲骨文全球第100個ACE(OracleACE是指那些通過撰寫書籍、文章或部落格,分享Oracle經驗的技術專家)。

不過,這種甜蜜的合作關係並沒有持續太久。2009年,來到阿里巴巴擔任首席架構師的王堅敏感地發現了一個大問題。

IOE

十年前,全球的商用數據系統大多是使用IBM存儲設備和小型機、Oracle數據庫和EMC存儲設備,這三大件被稱為IOE。

從2006年和2007年開始,業務快速增長的阿里開始面臨前所未有的難題:已有的IT設備使用到達瓶頸。王堅找到馬雲,對他說:如果再以目前的架構持續下去,為了能夠支持流量的承載,阿里巴巴購買伺服器、數據庫產品的支出足夠讓阿里巴巴破產。

一個長在互聯網時代的新業務被上個世紀的技術捆住了手腳。

在一次預算討論中,阿里巴巴集團負責技術保障的副總裁劉振飛和阿里技術保障部DBA負責人周寶方偶然提到:“阿里應該嘗試用PC技術替代小型機技術。”

一聽這句話,王堅一下子激動起來:“既然已經思考了這個問題,為什麽我們不鄭重寫下來?明確阿里再也不購買小型機。”

2009年,阿里巴巴正式開始了“去IOE”。

開車與造車,僅有一字之差,但這一過程之艱辛,難以言表。

一位技藝精湛、對業務非常熟悉的淘寶數據庫管理員,在這個過程中,他從維護Oracle數據庫,轉到改進MySQL數據庫,最後去創造新數據庫。

一個流傳很廣的段子是,這個過程中離開的數據庫專家開始創業,一躍讓杭州成為數據庫運維公司重鎮。

事後,王堅曾多次說:“‘去IOE’最難的就在於人。每一次的技術轉換,我們都是在革自己的命。如果沒有同事們當時敢於嘗試的勇氣,阿里的技術難題都可能扛不過去。”

2013年5月17日,阿里集團最後一台IBM小型機在支付寶下線。這是自2009年“去IOE”以來重要的一個節點。當年7月10日,淘寶重中之重的廣告系統使用的Oracle數據庫下線,也是淘寶的最後一個。

與雲相輔

2009年阿里提出這個目標時不少人覺得是癡人說夢,經過此役,完成了技術轉型,培養了技術梯隊,為對外提供雲服務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2008年10月24日,飛天研發啟動。“飛天”是什麽?飛天是阿里的大規模分布式系統,幾乎等同於整個阿里雲的整個技術體系。

王堅後來這樣概括“去IOE”和阿里雲之間的關係:“去IOE”的本質是分布化,讓隨處可以買到的通用PC架構成為可能,是雲計算能夠落地的首要條件。這個過程徹底改變了阿里集團IT架構的基礎,是阿里擁抱雲計算,產出計算服務的基礎。

5K計劃之後,阿里雲勢如破竹,並且開始了國際化拓展。

市場研究和谘詢機構Gartner發布的2018年IT服務市場報告顯示,阿里雲連續第二年位居亞太市場第一,市場份額達19.6%,份額同比上年增加4.7個百分點,超過亞馬遜和微軟的總和。

數據庫黑馬

阿里雲數據庫建設了豐富的品類,如關係型、分析型和NoSQL數據庫,基本覆蓋了企業級場景。同時也推出自研雲原生數據庫POLARDB,可以幫助大型企業便捷地實現數據庫上雲。

在Gartner發布的2018年數據庫魔力象限中,阿里雲第一次出現在數據庫的核心玩家圈子。而目前全球10萬客戶使用了阿里雲數據庫,涵蓋金融、電信、製造、物流等領域的龍頭企業,如中石化、中國聯通、上汽大眾等。

從數據庫的最大客戶,到數據庫的最大服務商之一,阿里雲技術人用了10年時間。

10年時間足夠改天換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