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了解怪異的糖尿病

一般而言,人們都知道糖尿病有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兩種。1型糖尿病就是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起病一般從兒童或青少年開始,血糖升高明顯,必須使用胰島素才能降低血糖,並需防治糖尿病酮症等急性併發症。2型糖尿病則是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它一般起病於成年甚至老年,一般通過口服降糖葯控制血糖,不需要使用胰島素治療。


但是,今天要與朋友們討論的卻是兩種特殊類型的糖尿病,即1.5型糖尿病和3型糖尿病。這兩種糖尿病其實發病率也不可小覷,治療上也有其特殊之處。
1.5型糖尿病
1.5型糖尿病的正規名稱是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因其臨床表現介於1型和2型糖尿病之間,「1.5型糖尿病」的別稱由此而來。
1.5型糖尿病具有遺傳易感基因,胰島自身抗體陽性,早期臨床表現類似2型糖尿病。1.5型糖尿病在首次被確診為糖尿病後,至少6個月內無須依賴胰島素治療。目前認為,1.5型糖尿病是在遺傳易感的基礎上,由環境因素觸發引起的胰島β細胞功能進行性受損所致。
診斷無統一標準,可參照臨床特徵鑒別


目前對該病的診斷無統一標準,不過臨床常參照以下幾點確診:
1.發病年齡晚,一般的1型糖尿病往往從兒童時代就開始發生,而1.5型糖尿病的起病都為成人階段,一般在30歲左右。
2.該病診斷成立後,至少可以有半年不依賴胰島素治療,而從初診到發展為胰島素依賴的時間不一,平均為3~5年。
3.經過一定時間以後,該病必須使用胰島素治療。約3~5年以後,口服降糖葯就不再能夠控制血糖,患者必須使用胰島素。
4.對抗胰島細胞的自身抗體呈陽性。胰島自身抗體有胰島素抗體、谷氨酸脫羧酶抗體、胰島細胞抗體、羧基肽酶-H抗體等。其中,谷氨酸脫羧酶抗體和胰島細胞抗體被列為診斷的主要指標,羧基肽酶-H抗體可被看作新指標。檢測胰島抗體對診斷起決定作用,且檢測方便,易於標準化,已成為診斷1.5型糖尿病的一項金標準。
5.血清C肽測定提示胰島β細胞功能減退。1.5型糖尿病患者胰島β細胞功能隨病程呈緩慢進行性減退,可以通過血清C肽測定獲知。
治療可多管齊下
胰島素治療 多數學者主張每日或間斷法小劑量胰島素注射,因為胰島素確實可以防止1.5型糖尿病患者的β細胞進一步損害,應該及早進行胰島素強化治療。
免疫療法 可以使用具備免疫抑製作用的中藥雷公藤多甙治療。研究表明,1.5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維生素D和胰島素聯合治療隨訪1年,較單用胰島素組能更好地保護空腹C肽水準。
其他降糖葯聯合使用 二甲雙胍在糖尿病的治療用藥上有許多獨特的優點,如可以同時降壓、調脂、減肥,並且不會引起低血糖,對肝腎等臟器無毒副作用等。而胰島素促泌劑不能用於1.5型糖尿病的治療。
3型糖尿病
3型糖尿病是一種繼發性糖尿病,又稱為胰源性糖尿病。其發生歸結於各種胰腺疾病,如急慢性胰腺炎、胰腺切除術後、胰腺創傷、胰腺腫瘤、血色素沉著症和纖維鈣化性胰腺病等。美國糖尿病協會和世界衛生組織將其通稱為3型糖尿病。
治療以治原發病為主
積極治療胰腺原發疾病 建議減少可導致慢性胰腺炎發生的生活方式,例如吸煙、飲酒。鼓勵患者食用富含可溶性纖維和低脂食物。在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情況下,應該補充口服酶,如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澱粉酶、多酶片等。其中口服胰蛋白酶替代治療尤為重要,有助於控制腹瀉、預防脂溶性維生素的缺乏,最重要的是保持腸內激素的分泌,從而改善糖耐量。
降糖藥物的使用遵循個體化原則 對於不同患者,應實施不同的個性化治療。伴有輕度高血糖的慢性胰腺炎相關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葯可能比較恰當。對於合併胰島素抵抗的患者可給予二甲雙胍、胰島素增敏劑。胰島素促泌劑、腸促胰島素製劑不適合伴有3型糖尿病的慢性胰腺炎患者。3型糖尿病的主要治療藥物首選胰島素。胰島素的使用可改善肺功能結局、營養狀況、血糖水準及降低死亡率,糾正慢性重病或住院患者及嚴重營養不良的患者的高血糖。
外科手術治療收益少 手術治療適應證為複發性急性和慢性胰腺炎或胰腺癌的風險較高患者的嚴重併發症,但收益甚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