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自然陰陽規律與氣血失衡

一切事物都必須遵守自然的發展規律

人生長在宇宙自然天地之間,無時無刻不是受著宇宙自然天地規律對我們的影響。人是宇宙自然天地之間的人,是宇宙自然天地所產生的人,所以順天而行則生,逆天而行則悖。這是必然的結果。但我們現實社會中,有很多人對這種規律不了解,一味的按照人自身的「本能慾望」去做一些違背宇宙自然和生命規律的事情,最後導致被規律懲罰!正因為我們不懂得規律,時常違背規律,完全以自己的見解和利益作為參照標準,才會做出許多違背規律的錯事。
因此,我們起碼應該明白一些簡單的規律。很多人一有病就說是缺乏營養,其實並不是缺各種營養,主要是缺「德」違背自然規律。德:順應自然代表思想、心裡及心情。萬法由心生、心主神明、不生氣就不生病等等都說明心的重要!
古人在造字的時候,每個字都不是隨便造的。古人用天眼觀察,宇宙最初模式圖,是十四個圓均勻座落在同一個圓心上,它代表宇宙總規律。所以「德」字右半邊的「十四一心」就代表宇宙總規律。左半邊是雙人旁,涵義是「人人都要緊緊地靠在宇宙規律上,順應宇宙規律才是德」。依德修道,依「德」才能得「道」,道就是本性。這就是「德」的涵義和「道德」一詞的來源。

宇宙第一大規律是「陰陽根本律」。陰陽根本律中的一個最基本的原理是「陰陽互根」。意思是說陰陽(好壞)是同根所生,是一體兩面,如同手心和手背,只要偏在事物的一邊,必然會帶來事物的另一面。我們中國古代的老祖先們非常有智慧,為了把宇宙真理傳給後代子孫,在造字的過程中用心良苦,把所有的宇宙真相和大道之理都編注在文字之中,來警示我們少走彎路。

《道德經》中明示我們的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這就是認識和把握規律。只有認識和把握規律,才能在天地中得到生存。

世間人總想發財,但不知道財是從哪來的,佛家早就明示了這個因果關係:「財布施,得福報」。如同上個月去工作賺的錢,下個月才能花。如同農民春季種的糧食,秋季才能收穫。
佛家說的「法布施得智慧,無畏布施得長壽」。道家講的無為。「無為」的正解不是不做事,而是不違背事物的發展規律去做事,意思都是一切事物不能違背自然規律。
只要心中有德(愛心)順應自然健康運氣自然來!

羽凡禾葉

身體的氣血失衡

氣血就是一陰一陽,氣是人體的動力,血就是這個動力的源泉。如果我們將氣比做汽車的動力,那麼,血就是汽油。氣和血一陰一陽,氣無形而動,屬陽,血有形而靜,屬陰;氣有溫煦推動的作用,血有營養滋潤的作用;血的生成離不開氣,氣也不能離開血而獨存。

氣大傷血,氣太過了,血就會虛。有人常說,上火了,口腔潰瘍,牙齒疼痛,咽喉乾痛,身體感到燥熱,大便乾燥,應該吃什麼葯才能祛火。這個火,實際上就是我們身體內多餘的氣。氣太過了,就形成了火,火太大了,就會催逼著血在身體內肆無忌憚地亂行。人不能太寒,也不能火大。有人一吃補氣的東西,鼻血就長流,就是因為他們的氣本來就不缺,一補就補過了頭。這樣既傷了氣又傷了血。因此,身體需要才是根本。
中醫有「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之說。血無氣的統帥和推動,就無法到達身體需要的地方;氣無血作為基礎,氣就變成了身體裡的邪火。氣虛,人就會疲乏無力、氣短懶言、食欲不振、頭暈目眩、面色蒼白;血虛,人就會心悸失眠、形體消瘦、皮膚乾燥、面色萎黃。
一個人只要氣血平衡了,面色就會白裡透紅,神清氣爽,吃得下,排得出,睡得香,渾身上下充滿活力,無病無痛,既健康又美麗。

氣血失衡以下幾種情況:

氣滯血淤
人體內的氣是不斷運動的,氣升氣降、氣出氣入,血液的流動、能量的轉化、汗液的流出、大小便的排泄……這一切都依賴氣的運動。然而,一天,氣的運動在身體的某個地方突然停滯了下來,接著,血液的流動也隨之停滯了下來……這就是氣滯血淤。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氣滯血淤出現在哪裡,哪裡就會出現疾病。氣滯血淤出現在心臟,人就會心慌、胸悶、心絞痛,最後患上心臟病。氣滯血淤出現在肺上,人就會呼吸困難,患上哮喘、肺炎和肺結核。氣滯血淤出現在胰腺上,人就會血糖升高,患上糖尿病。氣滯血淤出現在肝上,人就會脾氣急躁,患上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氣滯血淤出現在胃上,人就會胃酸、胃痛,患上胃炎、胃潰瘍和胃癌。氣滯血淤出現在腦部,大腦供血不足,輕則頭暈目眩,記憶力下降,重則會患上腦溢血、腦血栓、腦梗死、腦萎縮和老年癡呆。正如《黃帝內經》所說:「氣血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

氣不攝血
氣是血的統帥,統帥孔武有力,血就會一切行動聽指揮。一旦統帥的力量減弱,血就會擅自做主,溢出脈外來,這時人便會出現吐血、便血、崩漏、皮下淤斑等情況。

氣虛血淤
人體的氣並不虛弱,卻被堵塞住了,這樣導致的血淤,叫氣滯血淤。人體的氣虛弱,無力推動血液的運行,這樣導致的血淤,叫氣虛血淤。氣虛血淤兼有氣虛和血淤之象,常常會引起胸腹疼痛和突然中風。

氣隨血脫
氣血相互依存,當血液大量流失之時,氣無所依,便會隨之外脫。氣脫陽亡,這時人就會臉色蒼白、手足冰冷、大汗淋漓,嚴重者則會當場昏迷。

氣血兩虛
氣虛血也虛,這種情況多由久病不愈耗傷氣血引起,此時的人弱不禁風,面色淡白或萎黃,常常頭暈目眩、心悸失眠。

總之,氣與血就像一對夫妻,一陽一陰,誰也離不開誰,二者和諧,身體就會平安,它們一鬧矛盾,人就會坐立不安。

羽凡禾葉

中醫認為人體的氣血是由脾胃將食物轉化而來,故脾胃乃後天之本。然而生活中的飲食不節、過食肥膩、憂思過度、偏食偏嗜、饑飽不均等都可能傷及脾胃。

藏象學說:脾胃五行屬土,共同承擔著化生氣血的重任,所以說脾胃同為「氣血生化之源」,認為人體的氣血(相當於我們所說的能量)是由脾胃將食物轉化而來的。又說脾胃是「後天之本」就是人生存的根本。

脾主運化, 運即轉運輸送;化,即消化吸收。是指脾具有把水谷化為精微,並將精微物質轉輸至全身的生理功能。
脾的運化功能,可分為運化水谷和運化水液兩個方面。
運化水谷,即是對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飲食入胃後,對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實際上是在胃和小腸內進行的。但是,必須依賴於脾的運化功能,才能將水谷化為精微。同樣,也有賴於脾的轉輸和散精功能,才能把水谷精微「灌溉四旁」和布散至全身。
若脾的運化水谷精微的功能減退,即稱作脾失健運,則機體的消化吸收機能即因之而失常,而出現腹脹、便溏、食欲不振,以至倦怠、消瘦和氣血生化不足等病變。所以說: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運化水液,也有人稱作「運化水濕」,是指對水液的吸收、轉輸和布散作用,即是對被吸收的水谷精微中多餘水分,能及時地轉輸至肺和腎,通過肺、腎的氣化功能,化為汗和尿排出體外。因此,脾的運化水液功能健旺,就能防止水液在體內發生不正常停滯,也就能防止濕、痰、飲等病理產物的生成。反之,體內形成濕氣(現在都說濕氣、這就是濕氣根源)。
脾的運化功能,不僅是脾的主要生理功能,而且對於整個人體的生命活動,至關重要,故稱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這是對飲食營養均衡和消化吸收功能的重要生理意義,在理論上的高度概括。在防病和養生方面脾胃也有著重要意義!
所以脾胃虛寒會造成臟腑的不平衡(臟器不和),身體出現各種不舒服就是中醫說的各種虛。

《黃帝內經》中早就對飲食養生有明確的指導,如:「五穀為養、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五果為助」等,這些膳食要求都是按中國人的體質合理搭配而來的。我們的老祖宗早就認識到五穀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物質;五畜補益五臟精氣;五菜有協同充養作用;五果輔助補充營養,保證用膳者必需的熱能和各種營養素的均衡,才能使五臟健康,氣血充足,身體健康,否則就會出現老年腎虛、心氣不足、脾胃虛弱等健康問題。

羽凡禾葉平衡餐一百多種五大類全鹼性有機食材:五穀雜糧、藻菌類、食葯同源、堅果、花朵等通過低溫烘焙保證原有成分不流失研磨而成。平衡餐結合古人的智慧流傳幾千年的辟穀,把身體放空歸零,五臟六腑自然進入動態平衡!靠自然的力量實現養生、排毒、減脂、塑形的目的,辟穀期間通過自身溶解把脂肪及血液垃圾轉化為能量燃燒排掉,自噬細胞現象把老弱病殘及癌細胞消滅掉,經過辟穀垃圾毒素排掉,細胞修復健康,所以身體潛在的一切問題都會有很大改善及治癒!

羽凡禾葉平衡換食辟穀是在養生的基礎上減脂塑形的,瘦只是必然結果!

把羽凡禾葉融入生活輕鬆遠離亞健康慢性病!

自然的就是最好的!最好的一定是簡單的!

按時休息按時吃飯合理飲食適當運動才是大道!

做好最基本的就是最好的養生!

羽凡禾葉引領全民零費用養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