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闢謠丨7歲女童吃完涼拌黑木耳中毒被送進ICU?!實驗力證黑木耳是無辜的

播放GIF

這兩天,這篇題為

《她才7歲,如果沒有吃那盤黑木耳,9月就要上小學了!》

的文章引起了許多網友的關注。

文章中,浙江金華一家三口吃了浸泡2天的黑木耳出現中毒,

其中7歲小女孩雯雯出現多臟器衰竭,

至今還在ICU病房沒有脫離危險。

文中表示,7歲小女孩雯雯(化名),因為吃了浸泡了兩天兩夜的黑木耳中毒,導致全身多臟器功能衰竭,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ICU搶救了一個多星期,全身血液置換了4次,依然沒能醒過來,目前生命垂危。

專家表示,在臨床上,像黑木耳、變質的玉米面中,有種「椰毒假單胞菌」,這種細菌會產生致命毒素米酵菌酸,它的中毒潛伏期最長為3天,多數是半天至一天。目前,對於這種毒素的治療,沒有特效藥。

本應天真爛漫上小學的年紀,

雯雯卻躺在病床上氣息奄奄。

那麼,導致雯雯中毒的原因是什麼?

網傳「黑木耳浸泡變身毒木耳」是真的嗎?

經過判斷,

疾控中心將導致雯雯中毒的目標鎖定為

米酵菌酸!

一起來看看驗證過程↓↓

步驟一:初步判定

經金華市疾控中心現場調查,結合患者中毒癥狀,省疾控中心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專家高度懷疑為米酵菌酸中毒。

步驟二:標本送檢

此次送檢的中毒標本包括患者家中剩餘的乾黑木耳、中毒患者的血液。中毒病例相關標本送至浙江省疾控中心理化毒理所檢測。

步驟三:檢測確定

實驗室檢測結果顯示:中毒患者血液呈現米酵菌酸陽性,且存在中毒的劑量效應關係!即中毒的罪魁禍首確實為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究竟為何方神聖?

米酵菌酸椰毒假單胞菌引起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毒性代謝產物。臨床癥狀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腹脹等,重者出現黃疸、腹水、皮下出血、驚厥、抽搐、血尿、血便等肝腦腎實質性多臟器損害癥狀。

米酵菌酸已被證明可能存在於變質的發酵玉米面製品、變質鮮銀耳及其它變質澱粉類製品中。現有實驗證明正常的乾黑木耳中確實不含米酵菌酸

那麼,是否是因為黑木耳浸泡時間過長,

產生了米酵菌酸導致雯雯中毒呢?

為了證明長時間浸泡的黑木耳到底能否產生米酵菌酸等毒素,浙江省疾控中心和金華市疾控中心分別在各自實驗室對中毒患者家裡剩餘的乾黑木耳開展了浸泡試驗,結果顯示:

浸泡1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檢出!

浸泡2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檢出!

浸泡3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檢出!

浸泡5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檢出!

同樣,雯雯家剩餘的乾黑木耳中並沒有檢測出米酵菌酸!

此次也是國內首次通過實驗室確證的米酵菌酸中毒事件,且與食用長時間浸泡的黑木耳有關。

有專家說:

雯雯是吃了長時間浸泡的黑木耳後中毒的,

可是專家又說:

長時間浸泡的黑木耳不會產生毒素。

那麼,

導致雯雯中毒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播放GIF

關鍵詞:長時間浸泡

從現場流行病學調查發現的食物接觸史、中毒患者血液檢測結果和中毒癥狀,可以明確此次事件確實為米酵菌酸中毒,而這個元兇確實存在女孩吃進嘴巴的黑木耳中。但是,黑木耳也很委屈:我是無辜的!

網路報導由黑木耳導致中毒的案例的確不少。2010年至今,陝西西安、浙江溫州、河北常德、湖南長沙、安徽和遼寧等多地均出現因食用長時間浸泡的黑木耳導致多臟器損傷的中毒案例。

大家注意到了這個關鍵詞沒有:

長時間浸泡!

通過 「涉事」乾黑木耳及其長達5天的模擬浸泡試驗,

0102

在保持良好衛生環境的情況下,

黑木耳浸泡過程中很難產生毒素米酵菌酸。

患者食用的導致中毒的黑木耳,推斷與其家中特定外部環境有關,比如浸泡時周邊同時存在過期變質的食物,或浸泡容器未洗滌乾淨而殘留食物殘渣,而變質和殘留的食物殘渣會成為米酵菌酸形成的溫床;

分析多次發生的類似中毒案例可以發現一個關鍵詞:過長時間浸泡。因此當天短時間浸泡的黑木耳基本不會產生導致中毒的量

綜上分析,總結為一句話:

劃重點

1

建議每次隻短時間浸泡當餐食用量的木耳,

不食用浸泡過夜的黑木耳

2

黑木耳浸泡後如發現有異味或手摸感覺有粘液產生,

請立即丟棄不可食用。

3

保持良好的廚房衛生環境,不留剩飯剩菜,

及時洗凈餐具,不留食物殘渣。

長官說了

您點一個

小編的工資就漲五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