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涼拌黑木耳,放倒一家子!木耳泡久了有毒?

前幾日,浙江一家三口吃黑木耳中毒的新聞刷爆了朋友圈。

其中7歲的女孩雯雯入院時已陷入昏迷狀態。在短短幾天內,醫生就為她進行了4次血漿置換,相當於全身的血液更換了4回,至今生死未卜!

即便拚盡全力搶救,雯雯的循環系統、神經系統、呼吸系統、血液系統的功能逐次出了問題,全身5處臟器出現衰竭。

雯雯的媽媽、弟弟也在急救,但都已脫險。

導致這場悲劇的,竟然是媽媽泡發了兩天兩夜,準備做冷盤的黑木耳!

涼拌黑木耳,這麼普通的一道菜,怎就突然「有毒」了?乾木耳真的不能泡太久嗎?還是有啥「貓膩」,今天我們就來刨根問底!

黑木耳並不是「毒木耳」

木耳是一種原本生長在樹木上的大型真菌,因為長得像耳朵所以叫「木耳」。

可惜鮮木耳因為含水量太高,不易久存,所以把它曬乾變成乾木耳。這樣吃的時候用水泡一下,就又能恢復鮮木耳那種爽滑鮮嫩的口感了。

幾千年來,無數人驗證過泡發木耳的安全性,所以黑木耳本身是沒有毒的!

播放GIF

那麼兇手是誰呢?

浙江省疾控中心對雯雯的血液進行理化毒理檢測,結果呈現米酵菌酸陽性,且存在中毒的劑量效應關係。

所以,雯雯中毒的直接原因是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竟「恐怖如斯」

在細菌性食物中毒當中,米酵菌酸是致死率最高的細菌毒素之一,死亡率高達50%以上。

米酵菌酸的特性——耐高溫、難溶於水,也就是燒不死、煮不滅……

播放GIF

米酵菌酸的潛伏期是24~48小時,發病非常迅速。進入人體後,會對細胞造成大規模的破壞,損害肝、腎、腦等各個臟器。

米酵菌酸中毒患者初期僅有噁心、嘔吐、腹瀉、頭暈、全身無力等癥狀,隨著病情加重,表現為黃疸、腹水、皮下出血、驚厥、抽搐、血尿、血便等肝腦腎實質性多臟器損害癥狀。

因米酵菌酸造成的食源性中毒,目前醫學上沒有特效藥,只能對症治療。

如果中毒不嚴重,還有機會搶救,如果毒素已經到達各臟器,造成的損傷往往就是不可逆的。

然而,浙江省疾控中心和金華市疾控中心分別對雯雯家裡剩餘的乾黑木耳開展了浸泡試驗,並沒有檢測出米酵菌酸。

既然黑木耳自身不會產生毒素,那麼雯雯中毒的米酵菌酸又是來自哪裡呢?

都是泡發太久惹的禍

說起來,黑木耳並不是第一天被發現「有毒」。

就在一個月前,浙江50多歲的陳先生用泡發3天的黑木耳炒蛋,吃完出現多臟器功能衰竭,差點喪命,在ICU搶救了一個星期,才終於脫離生命危險。

臨床醫生判斷是由於久泡導致黑木耳變質,造成中毒。雯雯媽媽將木耳泡了兩天兩夜,陳先生把木耳泡了三天三夜……看來「泡發太久」的鍋,是甩不掉了……

木耳泡發後,容易滋生細菌、真菌等致病微生物,隨著水分含量和溫度的升高,木耳裡的細菌就會大量繁殖,時間越長,細菌越多。微生物大量繁殖,就會產生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質,一部分毒素無法通過烹飪手段去除,從而危害到人們的健康。

經過檢測發現,雯雯家泡久的黑木耳受到了椰毒假單胞菌的汙染,正是椰毒假單胞菌產生了米酵菌酸。

如何預防椰毒假單胞菌食物中毒

一、夏秋季節,尤其注意三類食品

椰毒假單胞菌食物中毒多發生在夏、秋季。有三類食品如果被環境中的微生物汙染,容易發生椰毒假單胞菌中毒。

一是穀類發酵製品如發酵玉米面、糯玉米湯圓粉、玉米澱粉、發酵糯小米、吊漿粑、糍粑、醋涼粉等;

二是變質銀耳、木耳;

三是薯類製品如馬鈴薯粉條、甘薯面、山芋澱粉等。

椰毒假單胞菌來源於土壤,可能會隨加工原料而汙染食品並在一定條件下產生米酵菌酸,導致食用者中毒。米酵菌酸耐熱性很強,120℃高溫處理l小時仍可保持毒性。

二、出現可疑癥狀,立即就診

椰毒假單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發病急,潛伏期一般為30分鐘-12小時,少數長達1-2天。主要表現為上腹部不適、噁心、嘔吐、輕微腹瀉、頭暈、全身無力。重者出現黃疸、肝腫大、皮下出血、嘔血、血尿、少尿、意識不清、煩燥不安、驚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一般無發熱。該食物中毒無特效解毒藥物,病後恢復情況與食入毒素的量有關。

如果懷疑中毒,必須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儘快催吐,以減少毒素的吸收和對機體的損傷;並及時送醫院救治。

三、重視預防,尤其注意家庭加工環節

(一)家庭自製穀類發酵食品。

1.不可使用霉變的玉米等原料。

2.穀類浸泡時要勤換水,保持衛生、無異味。

3.磨漿後及時晾曬或烘乾成粉。

4.貯藏環境要通風防潮,不要直接接觸土壤,以防汙染。

(二)木耳或銀耳。

1.首先要將其表面清洗乾淨,然後用乾淨的容器和水泡發,一次不宜泡發過多,泡發好後要及時食用;如需過夜,應放在冰箱冷藏室;泡發後如果發現耳片發黏、軟、無韌性或有異味,一定要丟棄。

2.食用泡發好的木耳或銀耳前,要徹底清洗乾淨後再烹調,即使是涼拌,也一定要用開水焯熟(開水漂燙)。

3.不要食用自采鮮銀耳或鮮木耳。特別是已變質的鮮銀耳或木耳,引起中毒的風險極高,千萬不可食用。

4.不提倡消費者從農貿市場等場所購買木耳菌種後自行栽培、食用。因為無法科學控制木耳的培養環境(如溫度、濕度等),存在椰毒假單胞菌汙染及產生毒素的風險。

播放GIF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