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喜歡吃黑木耳的朋友看過來!黑木耳浸泡變身毒木耳,黑木耳卻喊冤……

大家知道,黑木耳好吃,好處多多:降血糖、降血脂、抗衰老、抗潰瘍、抗血栓形成、改善心肌缺氧、抑製血小板聚集、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對組織損傷有保護作用……

但是,也有吃黑木耳中毒的報導:7月29日,浙江金華一家三口吃了浸泡2天的黑木耳出現中毒,其中7歲小女孩出現多臟器衰竭,至今還在ICU病房沒有脫離危險。自2010年至今,陝西西安、浙江溫州、河北常德、湖南長沙、安徽和遼寧等多地均出現因食用長時間浸泡的黑木耳導致多臟器損傷的中毒案例。

檢測鎖定罪魁禍首:米酵菌酸

送檢的中毒標本為患者家中剩餘的乾黑木耳何中毒患者的血液。經浙江省疾控中心理化毒理所檢測,中毒患者血液呈現米酵菌酸陽性,且存在中毒的劑量效應關係!即中毒的罪魁禍首確實為米酵菌酸。但是,在剩餘的乾黑木耳中並沒有檢測出米酵菌酸!

由此判定:此次國內首次通過實驗室確證的米酵菌酸中毒事件,與食用長時間浸泡的黑木耳有關。

米酵菌酸怎麼來的?

那麼黑木耳長時間浸泡,是否就會產生米酵菌酸?實驗室回放給出答案:

為了證明長時間浸泡的黑木耳到底能否產生米酵菌酸等毒素,浙江省疾控中心和金華市疾控中心分別在各自實驗室對中毒患者家裡剩餘的乾黑木耳開展了浸泡試驗,結果顯示:

浸泡1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檢出!

浸泡2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檢出!

浸泡3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檢出!

浸泡5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檢出!

的確,通過 「涉事」乾黑木耳及其長達5天的模擬浸泡試驗可以證明:

「涉事」乾製黑木耳不存在毒素米酵菌酸汙染在保持良好衛生環境的情況下,黑木耳浸泡過程中很難產生毒素米酵菌酸。

那麼,米酵菌酸怎麼來的?

患者食用的導致中毒的黑木耳,推斷與其家中特定外部環境有關,比如浸泡時周邊同時存在過期變質的食物,或浸泡容器未洗滌乾淨而殘留食物殘渣,而變質和殘留的食物殘渣會成為米酵菌酸形成的溫床!

綜上分析,總結為一句話:保持良好衛生環境下的家庭正常浸泡的黑木耳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專家建議

1.建議每次隻短時間浸泡當餐食用量的木耳,不食用浸泡過夜的黑木耳。

2.黑木耳浸泡後如發現有異味或手摸感覺有粘液產生,請立即丟棄不可食用。

3.保持良好的廚房衛生環境,不留剩飯剩菜,及時洗凈餐具,不留食物殘渣。

播放GIF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