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血管健康日,你需要了解的降脂療法發展史

為呼籲人們重視血管健康,警惕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5月18日被設立為「全國血管健康日」。

血管是人體重要的「運輸通道」,但血液中有個危險因子,俗稱「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它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日積月累堵住血液流動的關鍵通道,觸發冠心病、心肌梗死、卒中等令人不寒而慄的心血管事件,威脅生命。

面對給血管「添堵」的LDL-C,有哪些降脂藥物相繼問市,讓患者看到血脂達標、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希望?一起沿著「壞」膽固醇被發現的歷史軌跡,盤點那些守護血管健康的「衛士」。

由「壞」膽固醇引發的降脂江湖

早在20世紀60年代,科研人員提出了「沒有膽固醇就沒有動脈粥樣硬化」的理論1。1985年生物化學家們發現了危險因子LDL顆粒(低密度脂蛋白顆粒),在脂蛋白將脂質運送到全身發揮生理作用的過程中,部分脂質(如LDL-C)沉積在動脈壁,造成動脈粥樣硬化2

而後,能讓LDL顆粒水準維持在適當範圍內的LDL受體(LDLR)也被發現:當血液經過肝臟時,LDLR會結合LDL顆粒,帶LDL顆粒到溶酶體裡降解,之後LDLR再返回細胞表面,結合更多LDL顆粒,循環往複,進而降低血漿中LDL-C的水準2

LDLR及其再循環在血清LDL顆粒清除中發揮重要作用3

科學家們對膽固醇由淺入深的探索,並揭露了它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始作俑者」之一。由此,「降脂江湖」中也陸續問市降脂藥物,它們的藥理機制直指LDL-C……

膽固醇「剋星」齊集結,譜寫降脂藥物圖鑑

問市背景:

他汀的問市,是基於羥甲戊二醯輔酶A(HMG-CoA)還原酶的發現5,它當時被認定是膽固醇合成重要的限速酶之一。1978年,科學家們又證實了一種化學物質能夠有效抑製HMG-CoA還原酶的活性,該化學物質就是他汀5。此等重磅發現打開了降脂葯在臨床廣泛應用的大門。

降脂招式:

他汀類藥物通過抑製HMG-CoA還原酶,減少膽固醇的合成,繼而上調LDLR推動促進LDL顆粒的分解代謝,還同時可以輔助降低甘油三酯(TG)水準,輕微增加「好」膽固醇(HDL-C)的濃度6

主要代表:

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洛伐他汀

他汀一問市便迅速成為市場焦點,是當時臨床中對抗LDL-C,降低心血管事件的有效方式。但隨著他汀在臨床中擴大應用,局限性也逐漸顯露7。常規劑量的他汀對LDL-C的降幅約為50%8,即便他汀劑量加倍,LDL-C水準只能再降低6%,且中國人群對高強度他汀耐受性相對差,因高劑量他汀所致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高9

他汀治療對於部分高血脂患者來說仍存在瓶頸。在已接受他汀治療的病患中,還有很多ASCVD高危患者的LDL-C水準不能達標10,有效控制疾病的需求亟待解決。於是臨床上開始採用其他降脂手段,為降低LDL-C水準帶來新的解決方案。

降脂招式:

膽固醇吸收抑製劑顧名思義,是從抑製膽固醇吸收的原理出發。它與小腸壁上的L1型尼曼匹克樣蛋白1(NPC1L1)結合,選擇性地強效抑製小腸膽固醇和植物甾醇的吸收12

主要代表:

依折麥布

臨床上推薦依折麥布10mg/d與常規劑量他汀聯用,可進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13。然而,「他汀+依折麥布」對LDL-C的進一步降幅約為20%14,仍無法滿足「LDL-C低一些更好一些」的期望15

他汀的基石地位不可否認,而劑量翻倍產生的「6%瓶頸」和不良反應困境亟待解決。膽固醇吸收抑製劑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降脂治療,但其對LDL-C降幅有限,仍無法有效滿足相當部分患者的降脂需求。

終於,一種生物降脂藥物於21世紀問世,給大幅度降脂治療、ASCVD防控帶來全新解決方案,翻開血脂管理的全新篇章。

上市背景:

PCSK9抑製劑研發背景,也要從一種酶說起,它就是前蛋白轉化酶枯草溶菌素/Kexin 9型(PCSK9),是肝臟合成的分泌型絲氨酸蛋白酶6

PCSK9是2003年被首次報導出來,由來自加拿大和法國的科研人員們通過實驗和家系研究發現18。PCSK9與LDLR結合,干擾LDLR的再循環,降低肝臟清除血液中LDL-C的能力19,從而導致LDL-C濃度增高,使得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這讓PCSK9成為降脂治療的一個重要靶點。

下調LDLR表達,使血漿LDL顆粒清除減少3

2007年,來自美國安進公司的科研團隊第一次解析並報導了PCSK9的晶體結構,並通過實驗證實PCSK9是通過與LDLR的緊密結合發揮作用的20

降脂招式:

PCSK9抑製劑依洛尤單抗是一種人單克隆免疫球蛋白G2,它能夠阻斷PCSK9介導的LDLR在肝內降解,從而讓LDLR的數量增加,這樣LDL-C的代謝能更有效地運轉起來,進而增進LDL-C的攝取和清除,降低血漿內LDL-C的水準。

PCSK9抑製劑靶向結合PCSK9,增加LDLR表達,增加LDL顆粒清除3

依洛尤單抗注射液已於2019年1月在我國獲批用於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也是目前中國唯一獲批的PCSK9抑製劑,並且已於全國各城市落地,惠及廣大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開啟了降脂新時代。21

PCSK9抑製劑憑其安全性、有效性被稱為「繼他汀後,最具發展前景的降脂及抗動脈粥樣硬化藥物22」。作為在國內唯一獲批的PCSK9抑製劑,依洛尤單抗注射液的調脂所用更是受到廣泛關注。一項納入了27,564名患者的心血管結局研究(FOURIER)結果顯示,依洛尤單抗在他汀基礎上,進一步降低LDL-C水準平均達59%20,並顯著降低相關心血管事件風險。

此外,一項納入了共計4465例LDL-C升高的患者的OSLER-1研究數據,在2018年美國心臟學會(AHA)科學會議上發布,研究表明依洛尤單抗安全耐受性良好,在長達5年的治療期間,不良事件保持穩定或下降,沒有發現新增的不良事件23

正因依洛尤單抗長期管理LDL-C的有效性顯著,醫界評估其能從經濟層面為廣大極高危ASCVD患者家庭減輕就醫經濟壓力。據調研模型分析,若中國高危ACSVD人群接受依洛尤單抗治療,預計可避免每年大量的心血管事件發生,從而將降低因心血管事件而產生的死亡案例,進而縮減由此產生的高額醫療費用支出24

由此不難看出,高危ASCVD患者家庭經歷著面臨疾病和死亡的痛苦,更負擔著沉重的經濟壓力。他們期待有效和可負擔的降脂療法將他們從負擔中解救。正如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顧東風院士在「2019中國血脂管理高峰論壇」中的呼籲:「醫保部門應加快藥物經濟學評估,讓優質的藥物以老百姓負擔得起的價格覆蓋到更多的人群,造福老百姓。25

縱觀歷史,從膽固醇被發現至如今創新型降脂藥物的應用,百年來人們不斷與這一「沉默的殺手」抗爭著;從非藥物治療的外科手術,到他汀的問市,突破性地開啟藥物降脂治療的大門;從PCSK9的發現到依洛尤單抗的獲批,更是為當代人的血脂管理提供「突破瓶頸」式的解決方案。

降脂藥物堅守著保護「生命湧動通路」的初心,治療機制不斷創新,讓患者的高LDL-C水準得以顯著改善,降低他們罹患致命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在「血管健康日」這天,每個人都有必要切實地關心自己和家人的血管健康狀況,從了解「壞」膽固醇和降低「壞」膽固醇療法開始,主動管理血管健康。這樣,緩解我國心血管疾病嚴峻現狀,提升國人心血管健康整體水準的願景或許將很快實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