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40cm傘骨斜插患者左眼至右胸 毓璜頂醫院多科合力將其取出

魯網煙台6月7日訊(記者 曲瑞珠 通訊員 李成修 劉肖巨集)面對巨大的風險,他們選擇迎難而上;面對複雜的病情,他們齊心協力。近日,煙台毓璜頂醫院多科醫護人員合力為重大罕見外傷患者從體內取出40cm金屬異物,再一次展示了醫護人員臨危不懼、勇於擔當、團結協作的精神。

重大罕見外傷患者入院,崇高的醫德讓他們迎難而上

6月5日14時,煙台毓璜頂醫院急診科接到一位重大罕見外傷患者,該患者於入院前三小時被遮陽傘傘骨(金屬條狀異物)自左側眼眶刺入,經鼻腔、口腔及頸部刺入右側胸腔。當時的患者伴有噁心嘔吐、胸悶、視物模糊及視力下降等癥狀,但無呼吸困難、無昏迷情況,意識尚清醒,但情況非常危急。

面對危急的情況和患者複雜的病情,醫院馬上開通綠色通道,對患者進行心電監護、補液、急查血常規、凝血四項、生化系列及輸血準備等。經醫務處協調,請多學科會診,包括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胸外科、血管外科、口腔科、眼科、影像科、麻醉科等進行緊急病情討論。經討論後,考慮到患者異物行程過長,且為金屬異物,最大的危險為傷及大血管,導致死亡,所以必須明確異物與血管的關係,遂緊急行相關的輔助檢查,如CT等,待檢查結果回報後再次請相關科室緊急討論並制定詳細完善的手術方案。

「由於異物行程中經過動脈和神經,很容易導致癱瘓或者大出血致死,風險是非常大的。」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宋西成告訴記者,「面對風險和壓力,我們選擇擔當與挑戰,果斷決定為患者診治,避免耽誤寶貴的搶救時間或者在轉移過程中對患者造成再次創傷。」

多科合作彰顯團隊精神,精湛的醫術助他們攻堅克難

經醫院多學科會診並制定出完善手術方案後,患者於當天下午17時進行全麻手術。手術由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宋西成先行氣管切開術,並經頸部切開行頸部探查術,術中遊離頸總動脈及頸內靜脈,見異物自頸動脈鞘後方穿過進入胸腔,未傷及頸動脈及頸靜脈。胸外科副主任醫師於曉鋒在胸腔鏡下探查胸腔,於胸腔內發現脫落的異物一枚,並見多個孔洞,取出脫落異物。在胸腔鏡直視下宋西成主任自眼部緩慢拔出異物,異物為長約40cm白色長條金屬樣物,直徑約0.5cm。眼科主任李元彬探查眼部後見眼球無破損,對光反射良好,遂經眼瞼切口縫合。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在鼻內鏡下探查鼻腔,見鼻腔粘膜光滑,無活動性出血,在支撐喉鏡下探查咽腔,見梨狀窩粘膜完整,於右側咽後壁可見縱行損傷通道,考慮異物經此穿入頸部然後進入胸腔,仔細止血後縫合頸部切口。

經過多科醫生的共同努力,手術於當晚22時順利完成後,患者轉入重症監護室監護治療,並於6日上午病情穩定後轉回普通病房。

眼科主任李元彬說:「經過多學科的共同搶救,這個結果是很好的,我們都很激動。手術過程中,多個科室幾十名醫護人員在忙前忙後,這種合作充分展示了我們醫院在遇到重大的、少見的突發事件時的應急處理能力。」

患者順利脫離生命危險,萬幸源於醫生的果斷和心細

經過醫護人員精湛的醫術和悉心的術後護理,患者目前情況良好,神志清醒,四肢活動良好,視功能和視力正常。

據胸外科副主任醫師於曉鋒介紹,本著一切從病人角度出發的原則,他們選擇用胸腔鏡手術代替了傳統的開胸手術,這樣更安全、快速、準確,對患者來說是將損傷降到了最小。在探查胸腔的過程中,發現患者胸腔並不是一個穿孔,經過分析,有可能是由於金屬異物在擺動過程中先抽出最初的穿孔,又從另一個地方扎進去,造成了二次創傷。根據經驗和比對連同患者一起送來的遮陽傘,細心的醫護人員分析傘帽部分脫落在體內。傘柄部分是金屬材質,在拍片過程中清晰可見,而塑料材質的傘帽和肌肉組織的顏色非常接近,不容易辨別。通過在腹腔鏡下探查,最終在肺部取出塑料傘帽部分。於曉鋒也提醒大家,一旦有銳器扎傷身體的時候,不要輕易自己去拔,而是要等專業醫生來將其取出,否則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有人說,這位患者是幸運的,她的幸運在於遇到了一群有擔當、有醫術、有自信、有合作精神的醫護人員。他們冒著巨大的手術風險,憑藉豐富的臨床經驗,依靠高超的專業技術,通過多科合作探尋最佳治療方案,用他們的膽大心細和一絲不苟將患者從死亡邊緣挽救回來,並將損傷降到最小,給醫療領域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範本,給患者增添了一份新的希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