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湖州一女子吃黑木耳中毒,多臟器衰竭,目前還在ICU搶救!

吃黑木耳中毒,進ICU搶救,多臟器衰竭!這兩天,湖州中心醫院一位醫生髮的這條朋友圈被眾多市民轉發,讓很多人對木耳望而生畏。

經過記者核實,這個「黑木耳」事件的確是發生在湖州中心醫院。發朋友圈的是湖州市中心醫院的一位張醫生,記者聯繫到他本人得知,這位患者是安徽人,和她丈夫一起在湖州長興打工。患者大概是一周前食用的黑木耳,她先是泡發了黑木耳在室內常溫下放了幾天,之後又儲藏在冰箱裡好幾天,最後燒熟了用生菜裹著吃的,導致了爆發性肝衰竭腎功能衰竭。目前患者還在重症監護室,未脫離生命危險。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會產生疑惑,食用長時間浸泡的黑木耳怎麼會導致肝腎衰竭?經過初步判斷,這可能是跟米酵菌酸有關,稍後,也將由市疾控中心對患者血液進行檢測來進一步確定。

關 於 米 酵 菌 酸

在臨床,像隔夜黑木耳、變質的玉米面中,極易產生一種「椰毒假單胞菌」,米酵菌酸就是椰毒假單胞菌引起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毒性代謝產物。

醫生提醒,儘管「椰毒假單胞菌」容易被高溫破壞殺死,但是它所產生的「米酵菌酸」毒素卻是耐高溫的。也就是說,一旦形成了「米酵菌酸」毒素,燒不死,煮不滅,人體攝入後,會隨著血液流動,到達人體各個臟器,對各臟器造成損害。

「更棘手的是,對於米酵菌酸,目前醫學上沒有特效藥,只能見招拆招,對症治療。如果中毒不嚴重,還有機會搶救,如果毒素已經到達各臟器,已經造成的損傷往往是不可逆的。」

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在細菌性食物中毒當中,「米酵菌酸」毒素是致死率最高的細菌毒素之一,死亡率高達50%以上。

黑木耳產生毒素有條件

浙江省疾控中心和金華市疾控中心分別在各自實驗室對中毒患者家裡剩餘的乾黑木耳開展了浸泡試驗,結果顯示:在實驗室環境下浸泡5天后的黑木耳並未產生米酵菌酸。

而從黑木耳中毒患者的經歷來看,患者食用的木耳一般都泡發了2天以上,容易引起腐敗變質。其次,產生米酵菌酸的椰毒假單胞菌最適合生長溫度37°C,最適產毒溫度為26°C,所以夏秋季溫度高的時候容易發生該類食物中毒。

患者食用的導致中毒的黑木耳,推斷與其家中特定的外部環境有關,在環境條件差的情況下,食物更容易滋生細菌,成為毒素的溫床。

所以讓黑木耳產生毒素的因素有兩點:長時間浸泡+特定環境。而保持良好衛生環境下的家庭正常浸泡的黑木耳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黑木耳隨發隨吃

當天短時間內泡發的木耳,基本不會產生毒素,可以放心吃。通常來說,用冷水泡1~2小時左右就可以食用了,最多也不要超過4個小時。如果用熱水泡,時間還要更短。

本文由FM103.5綜合發布,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