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戰略配售基金又見“火爆” 投資者快跑進場非偶然

  戰略配售基金又見“火爆” 投資者快跑進場非偶然

  從火爆的銷售情況來看,個人投資者對戰略配售基金的認可程度較高,但專家提醒投資者注意“獨角獸”企業未來估值向下修正的風險

  《投資者報》記者 閆軍

  “一元就有機會做BAT的戰略投資者”,打開騰訊理財通,戰略配售基金的廣告撲面而來。在銀行、基金公司、券商等機構的宣傳“轟炸”之下,戰略配售基金成為當下理財市場最火爆的產品。

  自工業富聯IPO後,“戰略配售”再度成為熱門詞匯。所謂戰略配售是“向戰略投資者定向配售”的簡稱。我國《證券發行承銷與管理辦法》規定,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在4億股以上的,或者在境內發行存托憑證的,可以向戰略投資者配售股票。

  戰略配售基金,即普通投資者通過公募基金參與戰略配售的產品。近日,南方、嘉實、易方達、華夏、匯添富、招商六家公募基金公司三年封閉運作的戰略配售靈活配置混合基金正式獲得許可證,並於6月11日至15日面向個人投資者開啟為期一周的認購期。

  有意思的是,在基金公司大力宣傳之下,輿論迅速被點燃,“買還是不買”迅速形成針鋒相對的兩大陣營:一方認為借助戰略配售基金可以參與新經濟巨頭的成長紅利;另一方則將這些“獨角獸”企業比喻為“年輕時遠赴海外的初戀帶著一身贅肉回來了”,以高估值、折價等理由表示拒絕購買。

  為何“百米衝刺”進場

  今年以來,A股擁抱新經濟政策的“東風”頻吹,從工業富聯跑步過會,到6月6日深夜,證監會連續發布的《存托憑證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等9份檔案,支持境外企業境內上市的CDR(中國存托憑證)。

  所謂CDR,指的是境外上市公司將部分已發行上市的股票託管在當地保管銀行,由中國境內的存托銀行發行、在境內A股市場上市、以人民幣交易結算、供國內投資者買賣的投資憑證。CDR為誰而生?監管層給出明確定義,即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市值不低於2000億元,或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30億元且估值不低於200億元;設立持續經營三年以上,最近三年內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更等。

  隨後有消息傳出,證監會已於6月7日接收並受理小米集團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小米成為CDR試點的第一單申請。至此,“獨角獸”天團的A股征途加速啟動。

  CDR制度核心規則落地,A股資本市場正式開門迎接新經濟“獨角獸”。監管層對戰略配售基金的推進力度同樣高效。5月29日接受材料,到6月6日首批6家基金公司戰略配售基金獲批,6月11日至15日個人投資者認購,6月19日為機構認購期,向社保基金、養老金、企業年金基金和職業年金基金等特定機構投資者發售。此外,《投資者報》記者了解到,多數戰略配售基金計劃成立時間為6月20日、21日左右。

  根據計劃,最終這6隻基金單隻規模上限為500億元,6隻基金合計最高能到達3000億元的容量。個人投資者單隻認購上限為50萬元,封閉期為3年,成立6個月之後會在交易所上市,每半年開放申購一次,能夠在一定時間內鎖定投資者資金。此外,這些基金有戰略配售的獨特模式,即戰略配售的股票不參與網下詢價,並且獲得配售的股票持有期限不得少於12個月。

  認購熱情如火如荼

  如此快的發行節奏讓基金公司也感到有些吃驚。不少基金公司人士表示,每天都在加班,想創意推廣、發行MV、錄製“抖音”小影片,甚至找非洲小朋友錄製宣傳影片,花樣繁多。

  那麽,銷售情況如何呢?不少基金公司表示,自己員工認購的熱情比較高。“自家的產品會支持,也會考慮看好的同行的產品。”一位基金公司從業人士表示。

  6月11日,《投資者報》記者走訪了深圳地區多家銀行發現,銀行對戰略配售基金的態度相對積極,不僅發放了宣傳海報,如果有客戶谘詢,銷售人員還會力推。“個人認購時間很短,每人每隻基金限購50萬元,產品很稀有,只有這幾隻產品,非常搶手。”某銀行理財經理向記者表示,此前已經與一些客戶做過溝通,所以今天不少客戶直接認購了300萬元,即每家都認購到最高額。

  6月13日,記者從廣東省東莞市一家城商行了解到,雖然該行隻承銷了三隻基金,但是也有客戶購買了150萬元。不過該行銷售人員也提醒,三年封閉期相對比較久,即使半年後可以進行場內交易,也面臨一定的折價或者手續費,投資者需要理性看待。

  銷售第一天結束,已有基金公司認購規模過百億元。熱鬧的同時,傳言也不脛而走。在戰略配售基金銷售前一天,有消息傳出,證監會於6月10日向6家基金公司下發了監管通知要求,各公司要盡力將募集規模控制在200億元左右;不投入新的廣告,不進一步宣傳;以前廣告中若有不合規的內容,比如“前所未有”,需修正並消除影響。

  但多家公司隨即聲稱:“未收到任何關於比例配售的通知,將按照產品發售公告既定募集規模上、下限要求組織和推動銷售。”

  《投資者報》記者了解到,認購首日6家基金公司都在積極推廣,但到了第二天,有些基金公司已經撤下所有的推廣。“我們已經收回了易拉寶、海報之類的宣傳,不再主動推了。”某基金公司相關人士表示。

  有些代銷平台則采取“佛性”賣法。截至認購的第4天,受訪的幾家華南銷售機構均賣出約幾千萬元,並沒有成交超過1億元的情況。

  “主要銷售管道還是在銀行,我們雖然6家都代銷了,但是銷售總量並不大。同行中天天基金網和理財通的推銷力度較大。”華南一家基金銷售機構向《投資者報》介紹,“我們和不少平台交流後認為,個人投資者認購就可能滿額。”

  眾祿金融方面則向記者表示,“客戶認購熱情很高,我們會引導客戶平均購買,增加收益的穩定性。”

  不過,盈米財富基金分析師陳思賢提醒投資者要適當注意風險。首先,基金發行時對“獨角獸”企業可能存在估值和定價偏高的情況,如果未來估值向下修正,勢必對投資這些企業的基金收益產生影響;其次,受商業模式、盈利模式、公司治理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獨角獸”企業未來也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最後,戰略配售基金也受基金經理管理能力、股債市場走勢等因素影響,並非確保收益。■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